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近日,笔者走进沾化区利国乡利国四村肉羊养殖基地,“咩咩”声此起彼伏,百余只羊低头啃食着新鲜草料,养殖户张金刚看着膘肥体壮的羊,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张金刚介绍,在利国乡,肉羊养殖已实现“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利用”全链条发展,真正成为广大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近日,笔者走进沾化区利国乡利国四村肉羊养殖基地,“咩咩”声此起彼伏,百余只羊低头啃食着新鲜草料,养殖户张金刚看着膘肥体壮的羊,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张金刚介绍,在利国乡,肉羊养殖已实现“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利用”全链条发展,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富产业”。
部队退役后在家务农的张金刚心里打着“小算盘”,家乡的“利国羊肉”凭借沾化白山羊、沾化洼地绵羊的优良品质早已名声在外,搞养殖准能行。可不懂行又缺技术的现实问题让他犯了愁,转机来自该乡的好政策。“乡里建起规模化养殖基地,不仅能减免部分租赁费用,而且还有专家定期上门手把手教技术。”借此,张金刚踏上了肉羊养殖之路,如今他羊圈里的羊从最初的10余只发展到100余只,年纯利润达10万余元。
据了解,张金刚所说的养殖基地,是利国乡突破传统发展瓶颈,为改变早期规模小、效益差、污染重等突出问题,专门规划建设的15处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之一。通过将原先分散的养殖户集中统一管理,从种羊购进到羊肉销售全部实现配套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羊肉品质,实现畜牧产业发展由分散变统一、单一向多元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利国乡肉羊养殖规模达12万只,年出栏量达30万只,全乡畜牧业年产值突破8亿元。
持续推进羊产业全链条发展,屠宰加工是重要的一环。在利农牧业有限公司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上,技术工人熟练操作,将屠宰后的羊经过真空包装后送入冷冻车间,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售卖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每天屠宰600多只羊,一年屠宰量能达到20万只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地,让利国羊肉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该公司董事长张国说。
在利国乡,“一只羊”的价值远不止于肉。针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利国乡推行“上光下养”生态循环模式,即:养殖基地上方架设光伏板,既为羊圈遮阳降温,又能发电并网产生收益;下方羊圈产生的粪污运送到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经发酵加工成有机肥,不仅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而且为种植户节省了化肥开支,形成“光伏发电-肉羊养殖-粪污制肥-粮食种植-饲料加工”闭环产业链。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将“沾化白山羊”“沾化洼地绵羊”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这标志着“沾化白山羊”“沾化洼地绵羊”在已拥有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基础上,再添一项国家级“金字招牌”。“地理标志是品质的‘身份证’,更是市场的‘通行证’。”利国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丁建说,“我们将进一步规范肉羊养殖标准,打造从品种选育、养殖管理到屠宰加工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加大‘利国羊肉’品牌宣传力度,大力开发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才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从“养羊脱贫”到“全链共富”,利国乡用“一只羊”串起了一条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循环利用的共富链条,助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该乡将持续以肉羊产业为支点,在推动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滨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