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联建破局 全链赋能产业振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9:14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邹平市临池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破解山区村庄长期以来面临的协同不足、产业薄弱、收入来源单一等共性难题,以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将沉睡的野生艾草资源作为关键支撑,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全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邹平市临池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破解山区村庄长期以来面临的协同不足、产业薄弱、收入来源单一等共性难题,以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将沉睡的野生艾草资源作为关键支撑,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全链布局、联农共享”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通过发展艾草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村、推动区域协同振兴的新路径,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资源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品牌增值,为“小产业撬动大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范例。

统筹施策夯基础,多维发力启新局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分散的现实困境,联建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以聚合资源、协同发展为导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量体裁衣定方向。立足资源禀赋与联建片区中心村大房村三年发展规划,项目专班5次赴先进村学习集体增收经验,通过实地调研与多方研讨,明确以艾草产业园为核心项目,召开跨村联席会议和党员座谈会凝聚共识,确定5个村以土地入股,发展艾草种植120余亩,5个村以资金入股投入200万元,形成“土地+资本”双轮驱动。

精准调研摸家底。由驻村第一书记牵头成立专项调研组,全面摸排各村闲置土地、种植基础与劳动力结构,建立土地资源台账,为实施“种植+入股”模式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政策护航破难题。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三资”管理办法,规范土地流转与收益分配,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并选取基础较好的桥子村、大房村等村开展野生小叶香艾试种,构建“政策保障+试点先行”风险防控机制。截至目前,项目带动6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60岁以上劳动力占比超96%,人均年增收1万至2万元,有效激活山区老年劳动力资源。

资源盘活破壁垒,抱团联建聚动能

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激发内生活力的关键举措。面对资源闲置与经营分散局面,片区党组织以“抱团联建”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凝聚协同发展合力。

盘活资源提效益。通过“三资”清理整合,有效盘活120余亩闲置山坡地用于艾草种植,组织协调农技、中医药专家全程指导,推动土地资源从“沉睡”到“增效”转变。

跨村协作建框架。以双和管理区党总支为纽带,串联种植基础村与资金资源村,构建“种植+入股”协作模式。艾草种植村集体年收益达63万元,农户鲜艾日均收入50元至300元;入股村年固定收益17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组织联动强保障。10个联建村成立“艾草党建联盟”,由党总支书记牵头,各村党支部书记共商规划、共定分配,选拔党员骨干组成产业服务专班,负责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管,构建起“总支统筹、村级联动、党员带头”的保障机制。设立集中收购点,联动200余户农户,累计收购艾草2.5万余公斤。

全链提质强产业,产研赋能拓新途

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核心在于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面对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片区以全链条思维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拓展产业增值空间,有力推动了产业模式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全链深耕增价值。依托白云山野生小叶香艾资源,建设占地20余亩的艾草深加工产业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链条,引进精油提炼、艾条卷制作等生产线,配套建设仓储、检测、研发设施,实现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升级。2024年底,艾草深加工产业园获评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组委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发布的2024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党建引领年度领跑品牌”。

渠道创新拓市场。线下承办滨州、邹平等地观摩推介活动30余场,赴上海、西安参展推广;线上打造“艾上临池”直播间,布局淘宝、抖音等平台,节日期间线上日均销售额突破2万元,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校地合作强科研。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共建产学研平台,组建10人博士团队攻关深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新品,共同制定种植加工标准,推动产业向科技赋能转型。目前,精油、艾条等30款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与专利转化成功打开市场,实现从初级加工到标准引领的升级跨越。

作者单位系中共邹平市委党校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