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张伟在节目里把这段旧事当段子讲,车窗被敲成蜂窝,能摸走的全摸走,报警后警察递来的不是回执,是账单。5000欧元,人民币四万一,明码标价,一分不少。观众笑完心里咯噔:原来在荷兰,连监控都学会了VIP超前点播。
“5000欧元买一段监控,荷兰警察把‘报案’做成了付费点播。”
大张伟在节目里把这段旧事当段子讲,车窗被敲成蜂窝,能摸走的全摸走,报警后警察递来的不是回执,是账单。5000欧元,人民币四万一,明码标价,一分不少。观众笑完心里咯噔:原来在荷兰,连监控都学会了VIP超前点播。
他为什么肯掏这个钱?不是人傻钱多,是流程卡死。保险公司要警方报告,警方说报告可以出,先付监控费。车玻璃碎了可以换,行李没了可以补,缺了警方报告,保险拒赔,损失只能自己咽。四万一买的不只是视频,是理赔的入场券。警察把成本转给受害者,算盘打得精:案子破不破另说,预算先回血。
荷兰中央统计局2023年数据写得直白:阿姆斯特丹每十辆租用车就有一辆被撬,砸车盗窃排进游客遭遇榜前三。贼盯租车,因为租车里必有货:护照、现金、相机、买给朋友的奶粉,全在明面上。大张伟的车停在“最好酒店”的地下停车场,有闸机、有摄像头,照样被端。安保摄像头成了事后收费道具,防不住贼,只防得住想白拿证据的失主。
欧洲刑警组织2024年报告给荷兰留了面子:南欧西班牙、意大利砸车更狠,荷兰算“中等风险”。可中等风险落到个人头上就是百分之百。法国、比利时给游客开“快速报警通道”,十分钟出回执,荷兰坚持老欧洲做派:先付钱,再排队,走完流程假期也结束了。大使馆只好年年发提醒:别留包、别留箱、买全险、用信用卡。话说到这份上,等于默认当地警方别指望。
大张伟团队当年没买全险,吃了哑巴亏。节目组以为“最好酒店”四个字是护身符,结果成了广告牌,告诉贼“这里肥羊多”。贼作案只要三十秒,警察收费只要两分钟,留下大张伟在柜台前确认信用卡额度。公众人物不好意思撕破脸,只能把苦水变成梗,梗传回国内,成了荷兰旅游最好的反向代言。
四万一的账单里,玻璃成本只占十分之一,剩下是“行政费”。荷兰警方官网查得到价目表:调取路边监控350欧起,地下停车场监控5000欧封顶,价高因为“涉及私人物业”。一句话,摄像头是酒店的,警察只是中间商,加价不加量。受害者想省钱,可以放弃监控,同时放弃保险,自己扛损失。逻辑链完美闭环,把风险转嫁给游客,把收益留给自己。
大张伟在节目里没说出口的是:如果当时车里坐着普通游客,大概率只能认栽。四万一相当于荷兰人均半月工资,不是人人都能刷卡不眨眼。报警门槛被价格抬高,案件数量自然“下降”,治安数据漂亮,旅游局放心做宣传:来荷兰吧,很安全。安全不安全,看钱包厚度。
有人算过账:租车全险一天多付20欧,十天200欧,玻璃和财物险全包。大张伟没买,损失几十万,买了,损失200欧。保险公司赌的就是这种心理差。荷兰警方赌的是你不会为200欧小事报警,真出事又不得不为四万一买单。两头收,稳赚不赔。
国内旅行社学乖了,欧洲团行程单上加粗一句话“车内勿留物,否则损失自理”。潜台词:警察不会帮你,大使馆只能安慰,想赔钱先交四万一看监控。游客看完默默把背包抱在怀里,车窗外的风车依旧转得悠闲,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大张伟把段子讲成热搜,荷兰旅游局官方微博连夜发“安全提示”,评论区一片“谢谢,已避雷”。没人提退费,没人提道歉,提示里照旧写着“荷兰是安全的,请注意个人财物”。话没错,安全的前提是你得先付得起四万一。
如果下次去欧洲,车窗再被砸,你是乖乖刷卡买监控,还是直接走人?
来源:聪颖可乐gIt7B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