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红花又称藏红花,被誉为药材中的“红色黄金”。近日,崇明西红花迎来集中采收期,花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着采摘、剥丝、烘干等一系列工作,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被誉为药材中的“红色黄金”。近日,崇明西红花迎来集中采收期,花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着采摘、剥丝、烘干等一系列工作,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建设镇运南村瀛洲西红花合作社的培育房内,高低错落的培育架上,形似大蒜的西红花种球整齐排列,淡紫色花瓣中点缀的红色柱头格外醒目。花农们手持采摘盆娴熟地采摘下完整花朵,紧接着送往加工区,进行“剥丝”工序。数十名工人围坐工作台,小心掰开花瓣,逐一取出三根红色雌蕊柱头后,囤放等待烘干。“平均20万朵鲜花才能收获1公斤干花丝,这就是它被称为‘红色黄金’的原因。”瀛洲西红花合作社负责人茅人飞介绍。
据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西红花20余亩,每亩产量预计达0.7至0.8公斤,较去年增产15%以上。因夏季持续高温,今年崇明西红花的产量普遍受到影响,但瀛洲西红花合作社的产量却逆势实现增长,呈现出了“价高量不减”的良好局面。这得益于“大田精细化种植”与“室内精准环境管控”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
“在大田生长期,我们通过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保障肥力,为种球膨大和花芽分化打基础;球茎转入室内后,再分期分段精准调控温湿度,模拟最适宜的开花条件。”茅人飞解释,这套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开花率和稳定性,更保障了品质。经检测,合作社产出的西红花有效成分总含量达40%以上,其中苷I、苷II含量超20%,远高于药典规定的10%入药标准,“在国内属于一流品质”。
据了解,崇明种植西红花已有40余年之久,然而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种植人员结构老龄化等现实挑战,产业持续发展压力明显。为突破瓶颈,建设镇积极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全国规模领先的西红花人工种植基地,以“种植-加工-销售”的模式,实现西红花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镇年产干丝花130公斤,销售产值超1000万元。此外,建设镇还积极引入龙头企业资源,推动西红花产业链向深加工方向延伸,陆续开发出西红花面膜、西红花大米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记者:杨佳祺;摄影:张志豪
编辑:焦倩倩
责编:朱竞华、顾佳丽
求分享
来源:上海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