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十周年,法国安全部门警告极端主义威胁“加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8:12 1

摘要:2025年11月13日,巴黎恐袭案发生十周年。十年前的连环袭击造成130人遇难,震惊全球。十年过去,极端主义威胁并未消散。法国对内安全总局(DGSI)与国家反恐检察院(PNAT)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恐怖主义威胁依旧存在,但其形式、传播路径与涉案群体都

【欧洲时报原野编译】2025年11月13日,巴黎恐袭案发生十周年。十年前的连环袭击造成130人遇难,震惊全球。十年过去,极端主义威胁并未消散。法国对内安全总局(DGSI)与国家反恐检察院(PNAT)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恐怖主义威胁依旧存在,但其形式、传播路径与涉案群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内生化”威胁日益增加

法国对内安全总局(DGSI)局长塞琳·贝尔东(Céline Berthon)12日接受Franceinfo新闻台采访时指出,法国境内的恐怖威胁“仍然非常现实”,尽管其性质已不同于2015年。“我们不能遗忘,因为没人能保证不会重演。”她强调,如今的威胁主要来自法国国内个体的激进化,而非境外组织的直接操控。

十年前,“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Daech)具备从叙利亚、伊拉克等地远程指挥、在法国本土发动袭击的能力。如今,随着国际联军的打击与司法、情报合作的推进,大量极端分子被捕或被击毙,部分成员放弃了“圣战”。然而,受网络洗脑影响,法国境内的“内生化威胁”(menace endogène)正不断增长。

贝尔东指出,自2015年以来,所有由境外策划的恐袭企图均被挫败,但本土激进化的风险始终存在。极端宣传通过数字手段广泛传播,旧视频被反复利用,甚至借助人工智能重新包装。“如今的‘圣战’已部分转向数字空间,形成一种‘网络圣战’(jihad numérique)。”

法国国家反恐检察院(PNAT)负责人奥利维耶·克里斯滕(Olivier Christen)近日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也警告说,法国目前正经历“‘圣战’主义威胁显著增强的阶段”。2024年,国家反恐检察院开立的案件数量较前一年增长约70%,从38起上升至66起;2025年截至目前已有47起新案。自年初以来,法国共发生3起成功实施的“圣战”恐袭,另有6起袭击企图被挫败。

目前,法国情报和反恐部门通过“恐怖主义激进化防控名单”(FSPRT)监控数千人,这些人或有实施暴力行动的风险,或企图前往海外加入恐怖组织。

网络激进化与年轻化趋势

法国国家反恐检察院(PNAT)负责人奥利维耶·克里斯滕(Olivier Christen)12日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指出,自2023年以来,涉恐未成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加:2023年有15人被起诉,2024年19人,2025年至今17人,总数近50人,最年轻的仅13岁。国家反恐检察院因此在2025年春季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涉恐未成年人案件的部门,由三名女法官组成,集中跟进战区归国儿童与涉案未成年人。

涉恐人员低龄化趋势源于恐怖组织的传播策略转变:利用社交媒体算法和影像操控,瞄准年轻、易受影响的群体。宣传内容不再复杂阐释宗教理论,而是诉诸情绪、强调复仇与暴力。AI技术让这些视频在画面与音效上更具吸引力,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则进一步加深了接触频率。

贝尔东指出,受影响的年轻人往往心理脆弱、社会孤立、沉迷网络,对暴力影像产生依赖。部分人迷恋的极端暴力影像起初与“圣战”毫无关系,例如南美贩毒集团的处决视频。

社交平台的算法不断将这些青少年引向斩首场面或“伊斯兰国”的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常与国际热点相结合,尤其是中东局势,并伴随更浓烈的反犹倾向。一些人有时在没有明确意识形态逻辑的情况下被激化——甚至有人从极右翼极端主义转向“圣战”主义。

欧盟执法机构如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和欧洲司法合作署(Eurojust)已将此列为重点研究议题,试图通过教育与民间组织加强预防。

监管刑满释放的恐怖罪犯

克里斯滕介绍说,自2015年以来,法国反恐体系经历了深刻变革。过去十年间,共有八项法律推动反恐框架升级,刑罚加重,监控与司法协调机制得到强化。2019年国家反恐检察院成立后,法国司法系统首次实现了从情报获取、调查侦办、法庭起诉到刑罚执行的完整链条。

国家反恐检察院由30名检察官、15名书记员及11名司法助理组成,与对内安全总局保持日常沟通。其任务不仅包括案件处理,还负责监控刑满释放的恐怖罪犯。

截至目前,共有402人受到监控,其中221人仍在服刑,181人处于社会监管状态,每年约有40人出狱。国家反恐检察院与国家狱政情报局(SNRP)通常在预计释放前24至36个月启动个案跟进,并与对内安全总局协调实施出狱后的延伸监管。

“这是一项需要极高专业水平和技术支持的工作。”克里斯滕指出,法律机制的完善与机构间协作,使法国在反恐司法与安全防控上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法国安全部门普遍认为,恐怖主义从未彻底消失,只是以新的形式存在。法国对外安全总局(DGSE)局长尼古拉·勒尔内(Nicolas Lerner)指出,恐怖主义“是一种循环历史”,其形态会随政治与技术环境不断演变。

勒尔内警告,仍需警惕来自中亚地区的威胁。过去两年,法国重点关注“呼罗珊省伊斯兰国”(ISKP)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活动。他指出,“欧洲的‘伊斯兰国’支持者与外部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大多与ISKP有关。”

来源:欧洲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