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基础知识500问】 E18基因组采样和基因组数据管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08:00 1

摘要:答:样品采集的核酸可以从多种临床样品类型中提取,例如全血、组织、唾液、骨髓穿刺液、尿液、粪便等。也可以从一些新型组织中获取衍生型核酸,例如循环肿瘤细胞。待采集的样品类型应与预期用途相匹配。例如,一些类型的样品可用于DNA和RNA研究,而一些样品由于缺乏分析物稳

问:样本的类型和采集时间具体如何加以考量?

答:样品采集的核酸可以从多种临床样品类型中提取,例如全血、组织、唾液、骨髓穿刺液、尿液、粪便等。也可以从一些新型组织中获取衍生型核酸,例如循环肿瘤细胞。待采集的样品类型应与预期用途相匹配。例如,一些类型的样品可用于DNA和RNA研究,而一些样品由于缺乏分析物稳定性,可能不适用于RNA分析。在儿童受试者中,血液或其他组织的数量有限,因此可考虑用非侵入性的样本采集来代替,如唾液、干血斑或皮肤碎屑等。对于某些类型的样本如血液、肌肉活检,应注意无菌收集。当使用可能带有宿主外DNA和RNA污染风险的生物材料时,应谨慎操作。制定样本采集策略时,应结合临床研究目的来考量受试者之间和受试者自身的变异性。例如,昼夜变化或给予的治疗会影响基因表达,在选择采样时间点时应予以考虑。表观遗传学如DNA甲基化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胚系DNA的序列相对稳定且不会随时间而变化,从肿瘤DNA和RNA中获取的信息可能受样本采集来源、方法或样本采集时间的影响,对此也应加以考虑。

问:样本的保存条件、稳定性和分解方面具体如何加以考量?

答:关于样本保存条件,采集容器是否需要添加添加剂、稳定剂或防腐剂,需根据目标核酸类型、样品类别、所需样本量或体积,以及潜在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综合确定。例如,血液或骨髓穿刺液样本应采集至含抗凝血剂或指定核酸类型适用的添加剂的试管中;组织样本则可以在液氮中速冻或放置在适当的防腐剂中。通常对组织进行固定以便长期保存,组织固定时应仔细考量固定剂的类型、固定时间、湿度、氧合状态和温度,以及与下游核酸提取方法的相容性等参数。建议在临床研究样本采集前,评价固定剂和添加剂对拟测定分析物,以及所开展的试验类型的影响。另外,样品组织类别和体积会影响最佳固定时间,这一因素也应纳入前期考量范畴。初次固定后的样本处理方法也可能影响样品的完整性。关于样品稳定性和分解,受pH、缺氧、存在核酸内切酶或其他组织特异性参数的影响,可能发生核酸碎裂及明显的基因表达变化。因此,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来防止在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出现核酸分解及基因组谱改变的问题。另外,从样本采集完成到冷冻、固定或处理的时间,以及样本的保存时间,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所采用的参数,应记录在样本采集和处理指南、培训材料,以及样本报告中。建议对样本的储存和处理条件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工作,以确保样本间的一致性。

问:样本的体积和组成、影响基因组样本质量和数量的参数、干扰来源等具体如何加以考量?

答:对于液体样本的采集体积需进行审慎考量,核心原则是在满足特定研究用途所需最少组织或细胞含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试者的负担。最优组织量取决于组织的细胞性,以及特定细胞类型在整个样品中的相对比例。在可获取的组织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集其他生物样本。由于肿瘤组织可能表现出分子异质性并且肿瘤活检通常包含部分正常组织,因此在开展基因组分析前,对样本进行有记录的病理学评价极为重要。在采集成对样本(如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治疗前/治疗后样本、产前样品与产后母体样品)时,需额外考量样本对比的科学性。来源样品的质量会影响提取的核酸质量和产量,样品类型的不同特征和成分会影响核酸的回收率。因此,在选择核酸提取方法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如果DNA和RNA均从相同样品中提取,应判定提取能否同时进行或组织样品是否应在采集时分份。由于RNA相较于DNA稳定性更低,在分离RNA的过程中,需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例如使用无RNA酶的仪器与试剂。在提取核酸前反复冷冻和解冻样品会影响基因组样本的完整性,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操作或者另外进行评价。为确定提取的目标核酸的质量和数量对于待开展计划的下游基因组试验是否充分,应采用适当的质量控制方法。另外,潜在干扰和污染来源可能影响基因组试验的性能,这些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鉴别样品类型中正常存在的内源性物质,以及可能干扰特定试验方法的外源性物质至关重要。同时,在检测方法的开发阶段,也应明确阐明潜在干扰因素对该方法性能的影响。

(摘编自《ICH基础知识500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自【中国医药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