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的纺织厂车间内,棉絮似雪花般在气流中悠悠飞舞,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奋进乐章。工人们手指在纺纱机操作台上轻快跳跃,熟练地将一缕缕棉纱精准接入飞转的锭子。锭子飞速转动,带起丝丝微风,工人们不时俯身,眼神专注地查看纱线粗细。工人阿依努尔・阿布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的纺织厂车间内,棉絮似雪花般在气流中悠悠飞舞,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奋进乐章。工人们手指在纺纱机操作台上轻快跳跃,熟练地将一缕缕棉纱精准接入飞转的锭子。锭子飞速转动,带起丝丝微风,工人们不时俯身,眼神专注地查看纱线粗细。工人阿依努尔・阿布力孜便是这忙碌场景中的一员。她从初入厂时的懵懂新手一路拼搏成长为车间主管。
“刚进厂那时候,看着这些机器,心里直发怵,啥都不懂。”阿依努尔・阿布力孜回忆起过去,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后来我就自己一点点琢磨、反复练习,技术慢慢就提高了,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已经有6000多元了。”
这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是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两年来,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加紧绘制“6+4”产业蓝图,以电子、纺织、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3361家企业在此落地生根,绽放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花朵。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12万锭纺纱机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棉絮在气流的作用下,迅速变成均匀的纱线。“两年前我们落户时,相关部门协助我们打通了从棉花采购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条。”公司负责人指着墙上的流程图介绍道:“如今本地棉花在原材料中的占比高达60%,借助片区的‘保税+加工’政策,产品远销国内外。”
两年来,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内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从40余家增长至80余家,成功构建起从纺纱、织布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条,有力推动了喀什棉纺产业全链条发展,让“喀什制造”畅销国内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达到75.5%。电子产品组装产业从33家稳步发展到44家;跨境电商企业从55家增长至146家,增长165.5%,线上贸易搭建起联通世界的桥梁。
在新疆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组装与调试工作。伴随着机器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信创台式机和服务器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这家公司集数字化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中台、数字化基础建设等多元业务于一体,配备的3条生产线分别用于台式机、服务器等产品的生产,尤其专注于国产化基础软硬件自主计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今年7月,该公司正式投产,所生产的信创台式机、信创服务器等产品,为喀什地区的IT行业注入了全新活力。“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与行业巨头华为公司达成合作,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为产品的高质量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年产PC可达10万台,产值5亿元。”该公司生产线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北部产业园,是一家专注于家电与电子产品制造的外贸企业。其产品丰富多样,涵盖不同尺寸(34至100寸)的液晶显示器以及吹风机等。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精准的市场定位,业务范围成功覆盖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市场。“这批产品是乌兹别克斯坦一家企业的订单。截至今年10月,公司已出口约6万台液晶显示器,创造了3500万元的产值,所有产品都将销往中亚等地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踏入喀什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仿佛瞬间开启了一场环球购物盛宴。一层的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区,各类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二层的国别商品展示区,来自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的3000余种跨境零关税商品整齐陈列,满满当当。精致的货架上,一瓶瓶包装精美的红酒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展柜里,各类化妆品排列有序,色彩斑斓;食品区的小零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日化用品区的各种洗漱用品、清洁用具等一应俱全。
交易中心自正式营业以来,依托“保税备货”模式,搭建起一条便捷高效的购物通道。国外供应商直接将货物配送至设在喀什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仓,整个过程都在海关的严格监管之下。在这里,交易中心为消费者打造了“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寄递到家”的一站式便捷购物平台。
如今,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内产业发展生机盎然,各领域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从成立前的20家增至目前的43家,实现了115%的增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正逐步从“原字号”向“制成品”华丽转身;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表现格外突出,企业数量从47家猛增至138家,增幅高达193.6%,绿色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增长最为迅速的板块之一;医药健康产业企业从7家增至40家,增长幅度达到471.4%,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产业升级的“硬支撑”,在159家的较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至254家,增长59.7%,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六大制造业根基愈发稳固,规模与能级同步提升,成为构筑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经济的“硬核”脊梁。
与此同时,四大现代服务业枝繁叶茂,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国际物流企业从626家增至1886家,增幅达201.3%,凭借喀什“五口通八国”的独特区位优势,畅联国内国际市场,已成为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流通的“大动脉”和产业体系的绝对主力;数字经济企业从140家跃升至413家,增长195%,为各行各业提供强大的数字化赋能;新兴服务业企业从129家增至311家,增长141.1%,在金融、咨询、科创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专业支撑作用。
“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聚焦产业,枢纽,环境三个关键,全力打造全产业体系,目前已经新增注册企业4940多家,围绕企业的发展,围绕产业的发展,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培植龙头企业,不断的补链,强链,让企业焕发出强有力的竞争力。”喀什地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海涛表示。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文军 艾斯凯尔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