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上周六在故宫角楼咖啡门口站了四十分钟,就为了一口“文创炸酱面”,酱还是六必居老师傅调的,碗底印着“朕即食”仨字,吃完连拍照都自带皇家滤镜。
你有多久没为一碗面排过队?
我上周六在故宫角楼咖啡门口站了四十分钟,就为了一口“文创炸酱面”,酱还是六必居老师傅调的,碗底印着“朕即食”仨字,吃完连拍照都自带皇家滤镜。
别笑我矫情,现在老字号比我们还卷。
六必居把炸酱做成即食包,外卖单量直接飙35%,连故宫都下场做周边,一碗面吃出了门票感。
隔壁南翔小笼更狠,皮压到0.8毫米,透光能看见馅,非遗招牌亮出来,速冻款一年都能卖50亿——我们以为的手工,人家早做成精密仪器。
成都人倒会玩,给担担面办了个“国际节”,老外排队加花生碎加芽菜,辣得直吸气还竖大拇指。
淘宝即食款销量翻一倍,我囤了三箱放办公室,下午三点开水一冲,比咖啡还提神。
重庆更直接,政府出面给酸辣粉定标准,粉条粗几毫米、醋要几度,写得像高考答案,嗨吃家顺势推出2.0版,加豆皮,出口量嗖地涨45%,老外抱着自热锅在地铁里吸溜,画面太美。
广州酒家把虾饺做成DIY套装,附赠小擀面杖,我手残党也能擀出0.3毫米皮,蒸完透亮,发朋友圈被问是不是P图。
米其林评委更夸张,今年给三家只做虾饺的小馆星星,理由简单粗暴:皮厚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人类手工极限。
西安人把油泼面玩成流量,抖音“泼油挑战”10亿播放,我跟着试了一次,油太热,辣椒面瞬间糊成黑炭,评论区全是“同糊”。
人家产业联盟早培育出“陕椒1号”,辣度香度双A,油一泼,滋啦声比ASMR还治愈。
最魔幻的是武汉,热干面博物馆里能看1950年的芝麻酱罐子,出门右拐就是蔡林记自动售卖机,扫码30秒出一碗,碱水面拌到根根金黄,我凌晨两点加班买过,站在路边吸溜,突然明白什么叫城市灵魂——它先喂饱你,再告诉你什么叫故乡。
你看,没有一道菜肯老老实实待在原地,它们比我们更怕落伍。
今天还在故宫里吃“朕即食”,明天可能就有元宇宙拉面,但不管怎么变,那一口下去的瞬间,大脑会自动调出记忆:小学门口、夜班公交、第一次约会……味道替我们存档,谁也删不掉。
来源:道具mN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