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场特别且意义非凡的活动在福州万颐・智汇坊温情上演。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学院银杏社团,带着满满的爱心与创意,以“我的一天我做主—纸艺拼贴画”为主题,为认知障碍长者打造了一场趣味与疗愈并存的精彩活动。
近日,一场特别且意义非凡的活动在福州万颐・智汇坊温情上演。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学院银杏社团,带着满满的爱心与创意,以“我的一天我做主—纸艺拼贴画”为主题,为认知障碍长者打造了一场趣味与疗愈并存的精彩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轻步上前,笑容如邻家晚辈般亲切。“张奶奶好呀,我是小吴,今天咱们一起做一幅属于您的一天!”轻松的话语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现场洋溢起温馨融洽的氛围。
就在这份温情中,一段熟悉的旋律轻轻响起——《Aramsamsam》的童谣如清泉般流淌在空间里。几位长者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手指轻轻打着节拍,仿佛被带回了某个遥远却熟悉的午后。音乐的魔力悄然开启记忆的闸门,而志愿者们顺势递上一把“时光钥匙”:一段精心剪辑的生活短片《我的一天》开始播放——晨光洒进窗台,热粥升腾着白雾,公园小径上缓缓走过的身影……画面朴素却动人。
“您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志愿者轻声提问。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湖心的小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当话题从回忆转向当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时间游戏”悄然展开。
志愿者拿出可调节指针的时钟教具,邀请长者亲手“安排”自己的一天。“李爷爷,早上七点您会做什么呀?”“吃早饭!”“那咱们把指针拨到七点,再贴上一个‘早餐’小图标,好不好?”在一次次互动中,抽象的时间被赋予具体的意义,生活也被重新梳理成清晰的轨迹。这不仅是认知训练,更是一种无声的肯定:您的时间,由您做主。
而真正的高潮,属于创作时刻。五彩的纸张、剪刀、胶水、贴纸……在志愿者的协助下,长者们开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一日拼贴画”。有人专注地剪出一棵树,说是“我家楼下那棵老榕”;有人坚持要把“和老伴散步”贴在傍晚的位置;还有位奶奶认真地在画纸角落写上“快乐的一天”。每一剪、每一贴,都是对生活的重新定义。
当作品完成,长者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画作,像孩子般骄傲地展示:“这是我过的一天!”“这可是我自己安排的!”相机快门声响起,笑容在光影中定格。那一刻,拼贴画不再只是纸上的图案,而是被重新唤醒的生活主权,是记忆深处依然鲜活的情感,是“我还记得,我还能做主”的无声宣告。
这场纸艺拼贴活动,最终超越了手工的范畴。它是一次记忆的打捞,一次认知的激活,更是一场关于尊严与归属的情感联结。
来源:万颐养老在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