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芋汐说对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7:22 1

摘要:在跳水赛场,全红婵的名字始终与 “极致精准” 绑定,而第十五届全运会上,这位 18 岁小将的回归,不仅带回了标志性的完美入水,更因央视一句 “红姨” 的称呼,让观众看到了天才少女背后的成熟与担当。这两字之差,不仅是昵称的转变,更标注着一位年轻运动员穿越伤病与成

在跳水赛场,全红婵的名字始终与 “极致精准” 绑定,而第十五届全运会上,这位 18 岁小将的回归,不仅带回了标志性的完美入水,更因央视一句 “红姨” 的称呼,让观众看到了天才少女背后的成熟与担当。这两字之差,不仅是昵称的转变,更标注着一位年轻运动员穿越伤病与成长阵痛后的全新阶段。

带伤归来:183 天沉寂后的坚守

从 5 月因伤退赛到 11 月重返赛场,全红婵的缺席长达 183 天。这段时间里,外界鲜有她的训练动态,关于她状态下滑、难以度过 “发育关” 的猜测从未停歇。直到全运会跳水项目开赛,广东奥体中心游泳馆的观众席早早坐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 10 米跳台上那个熟悉又有些不同的身影上。

全红婵此次是带伤出战,胫骨与踝关节的旧伤始终困扰着她。教练何威仪透露,她每天训练都要靠大面积肌贴固定伤处,每完成一次起跳入水,脚踝都会传来明显痛感,下台后只能立刻用冰袋冷敷缓解,稍作休息便再次站上跳台。即便如此,她与搭档王伟莹配合的女子团体双人 10 米台比赛中,依旧展现了顶级水准。

跳台上的全红婵神情专注,没有多余动作,107B 动作起跳翻腾干净利落,入水时几乎未激起明显水花,久违的 “水花消失术” 再度上演。三轮比拼结束,她与王伟莹以 235.86 分的总成绩,仅领先陈芋汐与掌敏洁组合 0.9 分,为广东队锁定金牌。颁奖仪式上,全红婵低头凝视手中的金牌,指尖反复摩挲,随后在社交平台写下简短的 “我真棒” 三字,平淡语气里藏着不为人知的坚持。

此次全运会,全红婵原本报名了三个项目,最终却主动退出单人 10 米台角逐,只保留团体与双人两项。她清楚,单人项目需经历预赛、半决赛、决赛三天连续作战,高强度对抗对伤病恢复不利。经过教练组评估,她选择先专注双人赛事逐步找回节奏,这份取舍并非退让,而是对自身状态的清醒认知与对运动生涯的长远保护。

成长之困:发育关与舆论场的双重考验

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全红婵的外形变化引发热议。与东京奥运会时相比,她的身高增长了约 15 厘米,从 1 米 43 长到 1 米 53,体重也随之增至 46 公斤,身形线条较以往更为饱满。视频一经传播,“发胖”“状态下滑” 的评论迅速蔓延,有人拿她训练时的身材调侃,有人质疑她退出单人项目是 “怕输”,甚至有网友建议她转行。

这些争议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发育关是女跳水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身体重心与体重的变化,意味着多年打磨的技术动作需要重新调整,每一次起跳、翻腾都要重新寻找平衡。全红婵的妈妈与哥哥本就属于偏壮的体型,加上伤病期间训练节奏中断,体重波动本就难以避免。为了控制状态,她每天要多次称重,计量精确到克,饮食也严格遵循教练组制定的方案,在高强度训练之余还要承受体重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面对铺天盖地的议论,全红婵从未正面回应。她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训练中,重复数百次起跳与入水,重新打磨每个动作的细节。从比赛表现来看,她的核心能力并未褪色,抱腿动作依旧轻盈,空中控制力丝毫未减,那些质疑声在稳定的发挥面前不攻自破。很多人忘了,她不过是个 18 岁的少年,东京奥运会时那个躲在师兄师姐身后、说话怯生生的 “小红娃”,如今已在舆论的风浪中学会了沉默与坚守。

角色反转:从被照顾到成为他人依靠

曾经的全红婵,是国家队里需要被照顾的小队员。2021 年全运会时,师兄谢思埸会主动为她拿衣服,陈艺文耐心教她应对采访,队里有好吃的总会先想着这个年纪最小的妹妹。而如今,这个当年需要庇护的 “小红娃”,已然成长为能给他人力量的依靠。

与王伟莹搭档双人项目时,两人配对时间不足一个月,22 岁的王伟莹坦言,技术上全红婵更胜一筹,自己一直在向她学习。训练中遇到困难时,反而是 18 岁的全红婵主动安慰鼓励:“要相信自己,尽力就好。” 这份沉稳与暖心,让两人的配合在短时间内快速磨合,最终拿下团体金牌。

就连赛场对手陈芋汐,也在采访中提及全红婵的重要性。她表示自己处于低谷时期,全红婵的存在让她感到踏实,更期待未来能与她再次携手站上更高舞台。从相互竞争到彼此成就,全红婵用行动诠释了 “对手亦是伙伴” 的体育精神,也让人们看到她超越年龄的格局与担当。

红姨上线:赛场之外的温柔瞬间

全红婵的成长,不止体现在赛场上的坚韧与担当,更藏在赛场之外的细腻瞬间里。广东跳水男团夺冠后,师兄谢思埸忙于领奖合影,无暇顾及怀中的孩子,全红婵主动上前接过宝宝,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托住孩子的后背。她低头用轻柔的语气逗着怀里的小家伙,察觉到现场温度较高,便拿起自己的证件卡在孩子脸旁轻轻扇风,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

她的眼神不再是赛场上那种鹰隼般的专注,而是盛满了属于这个年纪的温柔与好奇,脸上绽开毫无防备的憨然笑容。央视发布这段视频时,特意将称呼从以往的 “小红娃” 改为 “红姨”,这一细微变化瞬间引发网友共鸣。曾经调侃她身材的声音渐渐消失,评论区被 “温柔”“有担当”“真的长大了” 这类话语占据,大家开始不再只盯着她的水花与成绩,而是看到了她作为普通人的成长与温度。

如今的全红婵,正在兼顾暨南大学的学业与跳水训练。全运会双人决赛中,她与王伟莹最终获得第五名,赛后她没有沉浸于遗憾,反而先安慰身边的搭档,面对观众的支持真诚道谢。跳台上,她依旧是那个为热爱拼尽全力的运动员;生活里,她已从需要被照顾的孩子,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 “红姨”。那些带伤训练的日夜、直面争议的沉默、给予他人的温暖,都在诉说着一个少年运动员最动人的成长故事。

来源:收藏骑士k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