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睡前刷手机,突然被一条热搜弹窗扎了眼——鹿晗关晓彤分手挂在文娱榜第三,点进去满屏都是“七年情断实锤”“高攀的她终于翻车”的。翻了五页评论,却连个正经采访都没找着。这种场景,我们太熟了:明星恋情一旦没按“公众预设”走,谣言就像雨后野草,疯得比谁都快。
上周三睡前刷手机,突然被一条热搜弹窗扎了眼——鹿晗关晓彤分手挂在文娱榜第三,点进去满屏都是“七年情断实锤”“高攀的她终于翻车”的。翻了五页评论,却连个正经采访都没找着。这种场景,我们太熟了:明星恋情一旦没按“公众预设”走,谣言就像雨后野草,疯得比谁都快。
谣言是怎么一步步“坐实”的?先是“生日失踪案”:往年关晓彤总会卡点发“鹿哥生日快乐”,哪怕就几个字加个蛋糕表情,今年到零点,她微博最新一条还是三天前的剧组路透。接着是“父亲神助攻”:有网友截到关爸爸点赞了一篇分手分析文,虽然秒删,但截图已经在各个群里飞遍了——“连爹都默认了”,成了新的“实锤”。最后是陈赫的“神补刀”:直播里被粉丝追着问,他挠挠头笑“我真不知道他们俩忙得脚不沾地”——这话听着像打太极,却被解读成“默认分手”。
但两人的“沉默”,从来不是“认栽”,是各自扎进了自己的赛道。鹿晗这边:演唱会连开七城,北京场门票开抢一秒空,舞台上跳《致爱Your Song》时,汗湿的刘海贴在额前,台下喊“鹿晗娶我”的声音盖过音响;去年醉酒直播的事?早被新专辑《π》的播放量盖过去了,评论区全是“哥状态回春”。关晓彤那边更猛:十一月三号拿了微博视界大会“年度号召力演员”,穿一身黑色阔腿裤配西装,站在领奖台上念感谢词,声音稳得像在拍正剧;后来发的红底高跟鞋照片,评论区全是“这腿是真实存在的吗”,没人再揪着“分手”不放。
其实我们总盯着明星恋情,本质是流量在“绑架”——平台需要话题冲榜,营销号需要点击换钱,我们需要“瓜”来打发碎片时间。但鹿晗当年敢在巅峰官宣,就不是怕“掉粉”的主儿;关晓彤童星出身,早懂“作品比八卦硬气”的道理。他们的“不解释”,不是心虚,是懒得跟那些捕风捉影的谣言较劲。
昨天刷到鹿晗演唱会后台路透,他拿着手机跟人视频,笑的眼睛弯成月牙;关晓彤新剧路透里,跟对手戏演员蹲在地上对词,手里还攥着剧本。与其猜他们分没分,不如想想:我们追明星,到底是追他们的作品,还是追他们的私生活?人家的日子,轮不到我们“指点江山”——你说对不?
来源:柯基喵喵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