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东南亚零食市场出海图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6:27 1

摘要:整体来看,东南亚 9 国零食 市场体量约 200 亿美元( 折 合人民币约 1500 亿元) ,过 去 10 年 历史复合增速 4%, 未来成长 空间广阔。 分国别来看,结合行业规模与复合增速,我们认为可分为三类市场,其布局价值各有不同: 1)成长期市场,规模

(一)东南亚概览

整体来看,东南亚 9 国零食 市场体量约 200 亿美元( 折 合人民币约 1500 亿元) ,过 去 10 年 历史复合增速 4%, 未来成长 空间广阔。 分国别来看,结合行业规模与复合增速,我们认为可分为三类市场,其布局价值各有不同: 1)成长期市场,规模大、高增速:印尼、菲律宾、越南; 2)成长后期市场,规模中等、增速中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3)培育期市场,规模小、高增速:老挝、缅甸、柬埔寨。

(二)成长期市场:印度尼西亚

1. 品类空间:市场 体量 500 亿元,甜味零食为主流,风味零食快速增长

整体来看,2024 年印尼零食市场规模约 500 亿元人民币(120 万亿印尼卢比),2010-2024 年 CAGR 约 7%,高于本国 GDP 增速,仍处于成长阶段。 分品类来看,1)甜味零食,作为主流品类(占比 55%),但增速较慢(CAGR 约 6%);2) 风味零食,比重相对较低(占比 31%),但增速较快(CAGR 约 8%),其中其他风味零食景气度 尤为明显,2010-2024 年均复合增速约 14%。

2. 竞争格局:市场 较为集中 ,本土企业主导

整体来看,1)格局相对集中,2024 年零食公司 CR5 约 42%,接近美国水平并且高于中国与日 本,呈现提升趋势;2)本土 VS 外资,印尼本土企业明显占优,前五大企业中三家为本土企业,且 其产品能力边界较广,占据各品类领军地位,如 Mayora Indah 为甜味饼干、糖巧、风味饼干第一 大企业。 分品类来看,1)甜味零食,格局相对集中,CR5 约 63%~74%,并且外资品牌占据份额相对较 大;2)风味零食,整体 CR5 为 51%,相对分散,子品类内部集中度相对较高,CR5 约 60%~95%, 并且以本土品牌为主导。

(三)成长期市场:菲律宾

1. 品类空间:市场 空间 300 亿元,风味零食为 主流,引 领大盘增长

整体来看,2024 年菲律宾零食市场规模约 290 亿元人民币(2239 亿菲律宾比索),2010-2024 年 CAGR 约 6%,高于 GDP 增速,处于成长阶段。 分品类来看,1)风味零食,已成为发展支柱(占比 49%),且仍在快速增长(CAGR 约 7%), 其中咸味零食非常突出,在高规模的同时实现高增,在零食大盘占比 25%,2010-2024 年均复合增 速约为 8%;2)甜味零食,比重相对较低(占比 39%),增速相对较慢(CAGR 约 5%)。

2. 竞争格局:市场 高度集中 ,本土企业主导, 格局“一 超多强”

整体来看,1)格局高度集中,2024 年零食公司 CR5 约为 56%,保持相对稳定;2)本土 VS 外 资,前五大品牌除联合利华外均为菲律宾本土品牌。此外,菲律宾本土“一超多强”格局明显, JG Summit 作为零食行业龙头,市占率遥遥领先,在甜味、咸味品类上均已形成统治地位。 分品类来看,1)风味零食,整体 CR5 为 67%,呈现“一超多强”+“高度集中”的格局,多个 子品类形成寡头垄断;2)甜味零食,竞争格局相对集中,CR5 约 63%~76%,集中度与印尼基本一 致,但菲律宾由本土企业主导。

(四)成长期市场:越南

1. 品类空间:市场 空间 150 亿元,甜味与风味 占比均衡 ,各品类均快速发 展

整体来看,2024 年越南零食市场规模约 166 亿元人民币(59 万亿越南盾),2010-2024 年 CAGR 约 10%,在较高基数下高速扩容,处于成长阶段。 分品类来看,1)甜味零食,作为第一大品类(占比约 53%),增速较快(CAGR 约 9%);2) 风味零食,正处于发展阶段(占比 37%),实现高速增长(CAGR 约 10%),其他风味零食增长尤 为突出(CAGR 超 18%)。

2. 竞争格局:市场 相对分散 ,外资品牌占主导

整体来看,1)格局相对分散,2024 年零食企业 CR5 约 34%,前五大品牌市占率约为 17%, 但集中度呈现提升趋势。2)本土 vs 外资,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前五大企业中仅存在一家本土企 业 Kido;整体展现出对各地品牌的高度包容,其余四家外资企业来自美国/菲律宾/韩国。 分品类来看,1)甜味零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CR5 约为 44%~56%,且头部企业均为外资品 牌。2)风味零食,格局相对集中,CR5 约为 66%,外资品牌占主导;其中,坚果果仁格局高度分 散,CR5 仅为 22%,咸味零食/风味饼干 CR5 在 80%以上。

(五)成长后期市场:泰国

1. 品类空间:市场 空间 240 亿元,风味零食占主导

整体:2024 年泰国零食市场规模约 241 亿元人民币(1110 亿泰铢),2010-2024 年 CAGR 约 4.6%,高于 GDP 年复合增速。 分品类:1)风味零食,占比相对较高(占比 44%),增速也相对较快(CAGR 约为 5%),其 中本土风味的零食也初具规模且快速增长,其他风味零食/海味零食占比达到 8%/4%,2010-2024 年 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7%/6%;2)甜味零食,比重相对较低(占比 42%),增速较慢(CAGR 约为 4%)。

2. 竞争格局:市场 相对分散 ,国际品牌占主导

整体来看,1)格局相对分散,2024 年泰国零食企业 CR5 约为 35%,低于东南亚平均水平。2) 本土 VS 外资,泰国前五大企业均为外资,且主要为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巨头;泰国不乏优秀的本 土企业,在前五名中的缺失或因其产品线聚焦在品类内部。 分品类来看,1)风味零食,整体 CR5 约 51%,多元的品类结构导致整体 CR5 相对偏低,且泰国本土企业优势明显。 2)甜味零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CR5 约为 44%~64%,且外资品牌占据 份额较大。

(六)成长后期市场:马来西亚

1. 品类空间:市场 空间 100 亿元,甜味零食主导且增速领先

整体来看,2024 年马来西亚零食市场规模约 110 亿元人民币(66 亿马来西亚林吉特),2010- 2024 年 CAGR 约 4.6%,处于成长后期。 分品类来看,1)甜味零食,为马来西亚核心品类(占比 53%),且增速较高(CAGR 约 5%), 其中糖巧占比明显偏高主要由巧克力贡献。2)风味零食,比重相对较低(占比 27%),且增速也相 对偏低(CAGR 约 4%)。

2. 竞争格局:市场 较为集中 ,外资品牌占优

整体来看,1)格局相对集中,2024 年马来西亚零食企业 CR5 约 45%,接近美国水平并且高于 日本与中国,且集中度呈现提升趋势;2)本土 VS 外资,外资企业在马来西亚明显占优,前五大零 食企业均为外资企业,且主要为发达国家头部快消品牌。 分品类来看,1)甜味零食,竞争格局相对集中,CR5 约为 63%~77%,且由欧美品牌构成。2) 风味零食,整体 CR5 为 59%,细分品类均为寡占型市场,风味饼干/坚果果仁/咸味零食 CR5 分别 为 86%/85%/82%,其中外资与本土企业共存,而外资品牌主要为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品牌。

在东南亚已有成功出海经验的企业可分为两类,1)欧美 日韩公司,包括亿 滋、卡乐比 与格力高 等,拥有丰富的 快消品营销经 验;2)东 南亚域内公司 ,借 助对于东南亚本土 的深度理 解,区域内覆 盖广度更加明显。

(一)卡乐比:日本风味零食巨头,采取高度本地化策略

海外整体:卡乐比 1970 年开始出海,2010 年进程加速,2009 年至 2024 财年海外收入复合增 速约 20%,占比由 4%提升至 25%。 区域结构:覆盖全球 10 个国家与地区,拆分海外收入结构,2024 财年北美/中国/英国/东南亚 分别占 36%/22%/18%/24%。 东南亚市场:2024 财年,东南亚占公司整体收入 6%,主要覆盖泰国、印尼与新加坡。1)泰国: 公司 1980 年出海至泰国,2010 年加大投资,2009-2024 财年收入 CAGR 约 10%。2)印尼:公司 近年来着重发力印尼市场,2016 年正式开启在印尼的产品销售,2016-2024 财年收入 CAGR 约 33%。 3)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运营相对稳定,体量相对不大,2015 年至今 CAGR 约 5%。

1. 泰国市场:将日 本大单品 进行本地化改造, 与本土分 销商合资实现渠道 扩张

1.1 产品

品名:对日本 单品的名称做 出 本地化调整。主打产品包括薯类零食 “Jaxx”(1999 年推出)、 豆类零食 “Bun Bun”(2003 年),两个产品和日本销售的大单品“Jagarico”(1995 年)、荷 兰豆(1993 年)在原料、形态等方面都较为相似,本质为导入日本大单品后更换了更朗朗上口的产 品名称。 口味:打造与泰国 菜系匹配的 本地新口味。虾片推出冬阴功味、烤鱿鱼海苔味等;薯条“Jaxx” 推出番茄酱味、辣椒酱味;薯条“Jagabee”推出海藻味,与泰国适配性高。

1.2 渠道

泰国渠道相对集中,现代渠道较为发达。泰国零食市场现代渠道占比约 60%,对于品牌铺市较 为有益。1)大卖场(占比 30%):整体来看头部集团高度集中,Big C/正大集团销售额分别占比 51%/48%。2)便利店(占比 22%):7-Eleven 为主,销售额占比 71%,门店数量超 1.5 万家,其 次分别为莲花超市(正大集团)/CJ/Big C。3)超市(占比 10%),头部企业包括 Tops/莲花超市 /Villa Market/Food Land/Big C/Max value/Gourmet Market/Home Fresh Mart。 与分销商成立合资公司推进铺市。公司 1980 年与泰国知名消费品分销商 Tanawat 成立合资公 司,Tanawat 拥有多渠道分销系统,客户覆盖现代渠道、传统渠道、酒店餐饮等,且与多个日系渠 道形成合作关系,推动卡乐比核心产品在便利店、超市、大卖场和综合零售店铺市,“Jaxx”在线 上渠道也有布局。

1.3 营销

在广告宣传 中融入多 种日本 元素。泰国对外资相对开放,卡乐比巧妙融入日本符号,以公司的 声音营销为例,视频画面采用日本“战队特摄片”风格,声音选择曾为多部经典日本动画片和特摄 配音的泰国演员,充分表达了自身日式基因。

1.4 生产

借成本与质量优势赋能海外供应。公司泰国生产基地具备成本竞争力和高产线质量,为向北美、 澳大利亚等全球地区供应的枢纽之一。

2. 印尼市场:打造 地方市场 全新产品,与本土 快消公司 合作实现渠道扩张

2.1 产品

公司先后推出 V 型薯片“Potabee”、薯条“KrisBee French Fries”、玉米零食“KrisBee Krunchy”、扁平薯片“Japota”、玉米四层零食“Guribee”。 口味:口味本土化提 高产品接 受度。口味上,“Guribee”推出 BBQ Balado 口味、海苔口味、 酥脆奶酪口味,均与印尼本地偏好匹配。此外,Potabee、Japota 也进行了本地化口味打造,均推 出了海藻等口味。 定价:产品价格贴近主流价格带。薯类零食 Potabee/Japota 定价与本地最大单品 Chitato 基 本一致,68g 装产品约 1.25 万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 5.5 元);玉米类零食定价更低,65g 装 Guribee 约 1.05 万印尼卢比(折合人民币 4.6 元)。 形态:打造 出有别于 竞品的 独特零食。卡乐比在海外销售的产品多基于对日本现有产品进行口 味改良,而 2021 年公司在印尼推出全新玉米零食“Guribee”,是采用集团的独特技术、经过七年 的反复试验而成,为印尼市场首款一口四层零食,在激烈竞争中与对手实现明显差异。

2.2 渠道

印尼渠道相对分散 ,杂货店与 便利店为重要零售 终端。1)小店为印尼最主要的零售终端,据欧 睿数据,印尼零食行业的终端中,杂货店渠道占比为 61%。且印尼作为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地理 位置分散,加大铺市难度。2)便利店系统为第二大终端,Indomaret、Alfamart 为核心连锁,尼 尔森口径其店铺数均接近 2 万家,且在印尼实现广泛覆盖,在外岛亦能较好渗透。 公司借助合作公司 Wings 的销售网络实现产品渗透。2013 年卡乐比和 Wings 子公司(PT. Mitrajaya Ekaprana)、伊藤忠商事成立三方合资公司,Wings 为印尼头部快消品牌,分销系统遍 布印尼。成立合资公司后,由 Wings 集团通过本地网络销售,使得产品上市初期即能实现现代渠道 和传统通路同步铺货。此外,卡乐比产品亦在电商平台 Wings 官方店铺陈列。

2.3 营销

通过代言、 社媒运营 等与年 轻群体互动 。卡乐比在印尼布局初期对于份额的诉求高于利润,在 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大举投入销售费用。公司目标客户画像明确、定位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通过选 择年轻明星代言、线下活动、社媒运营等方式实现品牌推广。

2.4 生产

本地化生产实现“较低成本+较高质量”。2015 年 Calbee Wings 在印尼建厂,2016 年 8 月开 始生产和销售薯片,实现本地化生产。1)降低运输和进口成本,且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马铃薯生产 国,为在印尼市场的大众定价奠定基础,2)减少对进口 原材料的依赖,增强供应链 的稳定性,3) 能够更快速响应印尼本地消费者的需求。

(二)格力高:日本甜味零食巨头,统一大单品策略,渠道端因地制宜

海外整体:格力高 1967 年出海,2010 年代开始扩大在东南亚的业务,2012-2024 财年海外收 入复合增速约 12%,占比由 7%提至 25%。 区域结构:覆盖全球 18 个国家与地区,拆分海外收入结构来看,2024 财年中国/东盟/美国分 别为 48%/24%/20%。 东南亚市场:2024 财年东南亚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 6%,2012-2024 财年东盟收入复合增速约 为 14%。不同于卡乐比的打法,格力高将东盟视为一体,2017 年在新加坡成立东盟总部 Glico Asia Pacific Pte. Ltd.,从先前各国子公司单独决策转向区域一体化管理;以总部为中心统一产品、营销 等战略,再交由各国横向推进,实现品牌资产和资源投放效率的提升。

1.1 产品

相较于卡乐比在不同区域定制产品,格力高用 Pocky(百奇)作为主力品牌统一出海,辅以百 力滋、百醇,并在部分市场补充其他产线。 统一:公司的 单品设计与升 级思路一致。格力高在各地首先导入“Pocky 经典”,在发展至一 定阶段后,围绕主力单品 Pocky 展开包装营销和产品升级创新。1)包装设计:推出 Pocky 情人节 限定、夏日限定等包装;2)升级创新:在市场推出健康导向的高附加值产品;3)价格设定:小包 装实现低价感知、渗透传统通路,市场成熟后逐步实现提价(产品升级 or 直接提价)。 不同:在细节 落实上进行 本 地化的设计。1)品名:针对相似的升级产品,泰国、菲律宾、新加 坡等地“Pocky Wholesome”强调全麦饼干棒的健康属性;印尼等地“Pocky Crushed”则强调 涂层的丰富口感。2)口味:推出符合地区特性的产品,如泰国限定的芒果、香蕉口味等。3)价格: 根据区域经济情况确定基准定价,如泰国市场定价相对较高,印尼市场推出小包装/低价格带产品。

2.2 渠道

东南亚各国零食行业渠道差异较大,因此格力高在不同国家间选择不同的渠道策略进行拓展。 泰国市场:现代渠道占比 极高 ,格力高选 择分销+直营模式 。泰国零食市场现代渠道占比约 70%, 便利店中日系品牌 7-11 占有率超过 70%。格力高通过自身品牌与产品力实现现代渠道广泛覆盖; 并推出极小包 Pocky 下沉进入传统渠道。 印尼市场:渠道结构相对 分散 ,格力高选择成立合资公 司。印尼零食市场现代渠道/杂货店占比 37%/61%,公司和卡乐比同样选择与本土龙头 FMCG 企业合资,由 Wings 负责配送和物流,借助 合资公司渠道先后进入高势能渠道和杂货店。 越南市场:传统流通渠 道主 导,格力高选择投资本 土企 业。越南零食市场杂货店占比 72%,便 利店占比仅 3%,渠道高度分散。公司 2012 年认购越南领先的糖果制造商 KDC10%股份并成立业 务联盟,由 KDC 独家经销 Pocky 产品,KDC 此时已覆盖 12 万家终端售点(越南合计 63 万家), 格力高迅速进入现代和食杂店渠道。

2.3 营销

以“分享快乐”为核心 价值,品牌推广高举高打。借助百奇大单品,格力高在全球实现了包装、 产品形象、广告调性的一致,共同享有“分享快乐”的品牌主张与“Pocky Day”节日。电视广告、 线下活动、店内促销、平台合作、社媒互动为格力高统一的传播手段,与此同时,公司在各地的广 宣过程中融入当地的生活节奏、风俗习惯与消费场景,有效提升了品牌在东南亚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2.4 生产

泰国与印尼 工厂兼顾 本地与 对外供应。泰国工厂和印尼工厂将共同满足东南亚与北美市场的未 来较长期的生产需求。1)泰国工厂:1970 年建设,并在其后持续向东南亚供应产品;2)印尼工厂: 2023 年格力高最大的 Pocky 工厂在印尼西爪哇省投产,成为 Pocky 继泰国、中国后的第三个海外 生产基地。

(一)出海梳理

国内零食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出海,按照目前海外营收体量排序,分别为洽洽 食品、 甘源食品、 卫龙美味、盐 津铺子 、劲仔 食品、有友食 品、三 只松鼠 、鸣鸣很忙(拟 H 股上市 )、万辰集团。上 述公司在东南亚出海现状:1)区域上,选择在泰国、印尼、越南等国家布局;2)产品上,择取自 身优势品类出海,并尝试口味与品牌的本土化;3)渠道上,以海外经销建设+电商为主;4)营销上, 通过红人营销等实现用户触达;5)产能上,持续加码东南亚供应链投资。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来源:未来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