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进博会比作一场“全球超市”,耐克就是那个年年都来、却年年都能翻出新鲜花样的老摊主。2023年11月5日,它第六次支起摊位,第一句话不是“买我”,而是“胜利是什么?”——接着把答案拆成三件货:一段40年的中国记忆、一座刚落成的创意工坊、一排能把心跳打出来的新鞋
把进博会比作一场“全球超市”,耐克就是那个年年都来、却年年都能翻出新鲜花样的老摊主。2023年11月5日,它第六次支起摊位,第一句话不是“买我”,而是“胜利是什么?”——接着把答案拆成三件货:一段40年的中国记忆、一座刚落成的创意工坊、一排能把心跳打出来的新鞋。
先别急着看鞋,先摸记忆。展厅里立着一尊3米高的“胜利女神”,外壳是金属网,像被风撕开的跑道,里面嵌着朱建华、刘翔、李娜的定格瞬间。新华社的老照片被放大成窗,观众路过,1984年洛杉矶的汗味、2004年雅典的咆哮、2014年墨尔本的吼叫,一起扑到脸上。耐克把“胜利”翻译成中文,只有四个字:没你不行。照片墙尽头留了一块空框,旁边写:2024,等一个名字。三个月后,郑钦文把澳网银盘抱进那个空框——耐克没封神,先预言。
记忆卖完,卖未来。董炜在展台中心按下按钮,ICON.上海正式亮灯。它藏在杨浦滨江的老厂房里,外表像仓库,里面却是耐克在美国之外的第一座“创意发电厂”。别误会,它不干代工,只生产“情绪”:把一句“Just Do It”拆成短视频、NFT、小程序、线下快闪,48小时内就能铺满全中国。春节前夕,他们把ACG羽绒服拍成一部水墨动画,上线三天,天猫店同款断码;五一假期,又把SGA的签名鞋做成AR游戏,扫一扫,鞋底能踩碎电子火焰。 ICON.上海做的不是广告,是“文化翻译”——把美国科技译成中国段子,把运动员的呼吸译成年轻人的点赞。
翻译完,还得让脚说话。耐克的篮球矩阵这次排成三列纵队:Nike、Jordan、匡威,像三支风格不同的乐队,同唱一首“赢球”。
第一支乐队最吵,主唱是G.T. Cut 4。ZoomX 3.0泡绵+全掌Zoom Strobel,相当于把弹簧床塞进鞋底,侧向急停时,球鞋先喊一声“别怕”,脚踝才跟着点头。外场玩家也别慌,S.T. Glow「燃点」来了:XDR耐磨大底号称“水泥克星”,前掌Zoom Air给的是“百元级”里少见的弹射感,学生党也能打三个月外场不心疼。
第二支乐队最潮,Jordan把Air Jordan 40做成“THE GOAT Of”系列,全掌ZoomX首次下放,踩上去像踩一块会回弹的云。配色玩的是“投票制”:球迷在SNKRS上留言,得票最高的城市限定色才会投产——把“谁才是GOAT”的口水战变成货架上的销量战。
第三支乐队最“老炮”,匡威把SHAI 001新配色“Ares Gray”带到中国,像一台复古胶片机。鞋底嵌了CX发泡,鞋面是80年代跑鞋常用的网眼,SGA自己手绘的logo藏在鞋舌内侧,低调到只有弯腰系鞋带的人才能看见。耐克说:复古不是怀旧,是让年轻人重新发明旧东西。
三款鞋,三种人:想赢球的、想赢眼球的、想赢回自己的。全尺码上架那天,SNKRS热搜第一不是鞋名,而是一个话题——“今天你想赢谁?”
故事讲到这儿,数据来收笔。2024财年第三季度,大中华区给耐克贡献了19.86亿美元,同比增长6%,连续十一个季度正增长。财报电话会上,CEO约翰·多纳霍把功劳簿翻到中国页:“ICON.上海让我们把‘本土’两个字写进了增速里。”一句话,创意中心不是成本,是杠杆,一端翘起文化,一端翘起营收。
所以,耐克的“胜利”到底是什么?不是金牌,不是销量,是把“运动”两个字翻译成每个人扛得动的日常:朱建华的杆、刘翔的栏、李娜的拍、郑钦文的球、你脚上的鞋、我手里的手机——都在同一条时间线上,被一句“Just Do It”串成接力。下一棒轮到谁,耐克把答案留在展馆出口: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胜利未完,打卡继续”。观众走过,可以拿粉笔写下自己的名字,旁边已经挤满密密麻麻的笔迹——有人写“考研上岸”,有人写“减掉十斤”,还有人写“明天五点晨跑”。
你写完,把粉笔一扔,才发现背面还有一行更小的字:
“别把胜利交给神,交给你自己。”
来源:欢快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