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0日深夜,基辅州布罗瓦里市的夜空被撕裂。俄罗斯空天军的米格-31K战斗机发射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命中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主要电子情报中心。
报复来得如此之快。
2025年11月10日深夜,基辅州布罗瓦里市的夜空被撕裂。俄罗斯空天军的米格-31K战斗机发射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命中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主要电子情报中心。
用俄媒的话说:炸碎了。
同一时间,赫梅利尼茨基州斯塔罗科斯蒂安蒂尼夫空军基地也遭遇空袭,那里驻扎着西方提供的F-16战斗机。损失如何?乌克兰方面守口如瓶。
这不是简单的常规打击。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精准报复。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话说得很明白:这是对乌克兰企图劫持米格-31战斗机行为的回应。为了证明不是空口无凭,俄方罕见地公布了完整画面——从导弹投放、发动机点火,到迅速飞离消失在视野中,整个发射过程一览无余。
这背后的故事,细思极恐。
早在2024年,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就组建了一个专门小组,目标很明确:策反一架搭载"匕首"导弹的米格-31战斗机。这个计划背后,英国情报部门深度参与。
诱饵足够诱人:300万美元奖金、欧洲护照、住所保障。目标是一名俄罗斯领航员。
但乌克兰和北约失算了。
这名领航员没有被金钱和护照打动,而是选择了向上级报告。消息层层上报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一场反间谍大戏就此开场。
俄罗斯飞行员与反间谍部门开始与乌克兰情报部门来回过招,这场暗战持续了一年多。双方你来我往,直到俄方在11月11日突然摊牌,宣布成功挫败北约试图偷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计划。
胜负已分,但真相更让人震惊。
遭遇策反的俄飞行员
俄方披露的计划细节,远比表面看起来更阴险。乌克兰情报部门要求这名领航员在空中使用毒物制服米格-31K的飞行员——这是让俄罗斯军人自相残杀的毒计。
更可怕的是最终目的。
策反这架战斗机,并非只是为了获得"匕首"导弹的技术情报。真正的目标是让米格-31飞往罗马尼亚康斯坦察的北约基地,然后被北约防空系统击落,伪装成俄罗斯战机袭击北约的事实。
这是要制造战争借口。
一旦成功,后果不堪设想。北约会以"遭受俄罗斯攻击"为由,获得直接参战的理由。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冲突,意味着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可能引发核战争。
这就是为什么俄方称之为"无耻挑衅"。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情报战,而是试图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所以必须报复。不在于摧毁了多少设施,而在于表明态度。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这类超出常规的暗战从未停止。乌克兰多次在俄罗斯境内组织破坏活动、实施暗杀,这些在二战之后几乎被视为禁区的行动,如今屡见不鲜。
策反敌方军人,本是情报部门暗战的常规操作。但试图借此制造事端、挑起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已经触及了战争的红线。
俄乌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冬季。战场形势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红军城争夺战进入尾声,扎波罗热方向乌军从五处地点撤离,实际丢失的地方更多。
但泽连斯基依然对外表示"乐观",声称只有300多俄罗斯士兵进入红军城。这种自欺欺人的乐观,改变不了战场的现实。
北约没有因战争久拖不决而后悔,反而在不断加大投入,试图将战争继续拖下去。某些北约国家甚至试图将战争扩大化,压根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北约是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俄罗斯也是军事强国。双方直接冲突只能引发大规模战争,很可能演变成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这个时候,俄罗斯的报复行动就不仅仅是军事打击了。
它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俄罗斯不会屈服于西方压力,但也不会主动扩大战争。那些试图制造冲突、把世界推向战争边缘的行为,必将遭到坚决回击。
一枚"匕首"导弹,炸碎的不只是情报中心,更是某些人制造更大战争的幻想。
战争的逻辑从来都很残酷:你捅了马蜂窝,就要做好被蛰的准备。只是没料到,这次报复来得如此迅速而猛烈。
问题是,那些躲在幕后策划阴谋的人,真的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 俄罗斯《通讯员》2025年11月11日 俄军使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克兰情报中心
2.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2025年11月11日 挫败北约试图偷窃"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计划声明
3. 塔斯社2025年11月10日 俄空天军对乌克兰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4. 路透社2025年11月11日 俄罗斯称挫败乌克兰策反米格-31战斗机计划
5. 卫星通讯社2025年11月11日 俄军报复乌克兰情报行动,"匕首"导弹摧毁关键目标
来源:gb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