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危机,让西贝从热搜回到厨房,从流量回到锅铲。2025年9月初,预制菜争议、价格过高、退卡潮三重暴击,让这家37年老字号陷入信任危机:堂食客流骤降40%,创始人贾国龙被推上舆论风口。然而两个月后,西贝通过"闭麦、降价、换血"三板斧,不仅稳住局面,部分门店甚至
一场危机,让西贝从热搜回到厨房,从流量回到锅铲。2025年9月初,预制菜争议、价格过高、退卡潮三重暴击,让这家37年老字号陷入信任危机:堂食客流骤降40%,创始人贾国龙被推上舆论风口。然而两个月后,西贝通过"闭麦、降价、换血"三板斧,不仅稳住局面,部分门店甚至重现排队盛况。这场风波,撕开了西贝的面子,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坚韧的里子。
一、闭麦:从喧嚣回归沉静
表面:创始人贾国龙清空微博、停更小红书和视频号,从公众视野"消失",被解读为"认怂""逃避"。
内里:这是一次战略降噪,更是组织重心的转移:
9月28日:贾国龙清空全部社交媒体内容,仅保留一条品牌视频
员工稳定:召开1.8万名员工大会,禁止裁员减班,为一线员工发放500元"特别奖金"
管理升级:每晚9:30,全国800名核心干部线上复盘,贾国龙亲自点评、发奖金
传播转向:从"个人IP驱动"转为"品牌系统背书",内容从情感营销转向客观指标
"闭麦,是为了把粥熬回来"——这句员工间的玩笑,道出了西贝的真实意图:与其在舆论场争辩,不如静下心来打磨产品和服务 。
二、降价:从高价光环到性价比回归
表面:大幅降价、疯狂发券,被视为"自降身价""认输服软"。
内里:这是一次精准的价值重塑:
10月1日起:30多道核心菜品平均降价20%,客单价从100+降至80元区间
招牌菜"草原嫩烤羊排":119元→99元(降幅16.8%)
"葱香烤鱼":89元→79元(降幅11.2%)
"黄米凉糕":29元→26元(降幅10.3%)
促销组合拳:
第一阶段:到店即送100元无门槛代金券(9.24-10.8)
第二阶段:"满50送50",多买多送(10.9-10.31)
部分消费者实付5元拿下205元菜品,"西贝薅羊毛攻略"刷屏
关键洞察:西贝的降价不是简单"割肉",而是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让消费者重新感受"物有所值" 。正如一位店长所言:"我们要的不是赚快钱,而是让门店'转起来'——员工有活干,供应链不停摆,品牌才有翻盘的基础。"
三、换血:从盲目扩张到精准聚焦
表面:关店裁员、收缩阵线,被唱衰为"撑不下去了"。
内里:这是一次战略性"新陈代谢":
闭店逻辑:10月起关闭约10家门店,但并非因舆情,而是基于长期商业考量:
租约到期(如深圳西丽万科云城店)
长期亏损(单店日均需300人才能保本,部分店客流下滑超1/3)
城市渠道调整
开店策略:11月11日宣布年底前新开8家门店,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
深圳怀德万象汇、南京砂之船、北京丰科万达等
新店定位:"性价比+体验感"双核心,强化"现制现做"展示,升级儿童区
产品与服务升级:
明档回归:9月底前完成9道核心菜品调改,全部改为现场制作,包括牛肉焖饭、手工水饺、现熬鸡汤
透明厨房:增设玻璃幕墙,让顾客看到食材处理全过程
品质承诺:儿童餐"五大不添加"(无鸡精、香精、味精、人工色素、防腐剂)
视觉重塑:部分门店更换LOGO为白绿配色,口号改为"我从草原来"
四、面子与里子:危机中的品牌重生
撕开的面子:
高端餐饮光环褪色,"贵但值得"的认知被动摇
创始人"敢说敢怼"的公众形象受挫
中高端定位一度模糊,消费者困惑:"现在的西贝是大众餐厅还是高端品牌?"
显露的里子:
产品力:风波期间经政府70+次抽检,全部合格,无食品安全问题
运营韧性:门店持续营业,供应链稳定运转,服务标准不降反升
核心客群忠诚度:整改后70%顾客为复购老客,家庭(尤其带娃)仍是主力
团队凝聚力:员工不离不弃,甚至自发为品牌发声
转折点:10月下旬,北京三里屯、上海虹桥等门店重现排队30分钟盛况,整体客流恢复至危机前水平,部分区域甚至同比增长5% 。
五、西贝上岸:从舆论漩涡到经营本质
这场危机教会西贝最重要的一课:餐饮品牌的根基不是口号与规模,而是菜品、价格与信任的三位一体 。
上岸后的西贝:
更谦卑:从"教育消费者"转为"倾听顾客"
更务实:回归"锅铲与灶台",专注产品和服务本身
更聚焦:放弃盲目扩张,深耕核心客群(家庭、儿童)和高潜力商圈
启示:在这个情绪主导的消费时代,品牌可以输掉面子,但不能输掉里子。正如一位行业分析师所言:"西贝的危机公关不算完美,但足够务实。它终于从舆论漩涡中走出,有了专注经营的空间。"
当西贝放下身段,回归本真,它不仅"上岸"了,更完成了一次品牌的破茧重生——褪去浮华,回归餐饮的本质:真实的味道,真诚的服务,真正的价值。
来源:让梦想起飞42730806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