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知道东海道,是因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图册。近一千年,这条连接江户和京都的干道都是日本最重要的一条路。所谓“五十三次”,是指从江户到京都中间经过的53处宿场(兼具驿站和住宿功能),算上江户的日本桥和京都的三条通大桥作为东海道的始末点,歌川
大名进“京”
第一次知道东海道,是因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图册。近一千年,这条连接江户和京都的干道都是日本最重要的一条路。所谓“五十三次”,是指从江户到京都中间经过的53处宿场(兼具驿站和住宿功能),算上江户的日本桥和京都的三条通大桥作为东海道的始末点,歌川广重用55张浮世绘,记录了东海道昔日盛景,也奠定了自己风景绘大师的地位。另一位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也围绕这条路进行了丰富的创作,其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风景画册中,大部分“名所”(游览胜地)集中在富士山、东海道一带。这两本版画集的热销,带动了画家以东海道为主题的创作热情,出版商也对此类作品来者不拒。
在代表一条路之前,东海道指的是日本东部靠着太平洋的沿海区域。17世纪初,江户幕府建立之后,东海道成为沟通幕府将军与天皇的地理纽带,从京都到江户被称为“上江户”。根据幕府制度,各地大名(地方领主)每半年或一年,就要前往幕府例行“参勤交代”,在江户居住和工作一段时间。这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管控的手段,同时利用所费不赀的行旅消耗大名的资源。大名前往江户,东海道是必经之路,于是东海道成为不折不扣的政治经济之路,也是今日日本人口最稠密、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美国文化学者吉莉·特拉加努(Jilly Traganou)在《东海道: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旅行和叙事》一书中,把东海道作为分析框架,填充进这条路对日本民间旅行生活、信息传播、文艺创作,甚至国家建构等方面做出的种种贡献。
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干道,大规模投资铁路的决策并不难做。东海道本线是日本最早的铁路之一,东海道新干线是日本第一条高速火车线路。
东海道上始于明治时期的商铺 摄影 陈晞
继2024年伊豆骑行后,我计划再次用骑行的方式丈量日本,环绕富士山,并沿着东海道在关东的重要宿场——箱根、小田原、藤泽、横滨(神奈川),一路骑入东京,体验一把大名进“京”的感觉。
况且从2025年10月1日开始,持有日本旅游签证不再被允许考取日本驾照,由于中国驾照无法直接申领国际驾照,普通人在日本自驾旅行的道路几乎被封死,“骑行+公共交通”就成了在日本自由度最高的旅行方式。
作为符号的富士山
富士山是东海道诸多的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果说东海道从物理和心理上,推动了日本作为统一国家的意识建构,富士山就是那个标志性的符号。
带着自行车在日本旅行比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普通尺寸的自行车,只需要拆掉前轮让车身总长度符合规定,然后再用袋子将车套起来,就可以乘坐各类交通工具。
河口湖是富士五湖之一,交通最为便利,因时间所限,大多数匆匆而来的游客仅止步于此,其实环绕富士山的旅行资源非常丰富。组装好自行车,穿过拍摄“罗森+富士山”网红视角的人群,沿着河口湖北岸骑行,很快就离开了喧闹的小镇。
10月初的富士山还没有经历“初冠雪”,黑色剪影般伴随左右。富士五湖中的四个湖连在一起,从河口湖开始,分别是西湖、精进湖、本栖湖,当地人日常骑行一般选择四湖环绕路线,长度和爬升都较为适中。
富士山下的河口湖 摄影 陈晞
日本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按交通法规,自行车属于轻型车辆,原则上应使用机动车道靠左骑行,但实际上如果骑得不是很快,大家会选择在人行道上骑。使用机动车道的话,碰到道路狭窄时,汽车基本都是擦身而过,遇到重型卡车心中不免惶惶然,这恐怕是外国骑行者最难适应的一点。之前日本修订《道路交通法》,禁止在人行道上骑车,从而引发民众抗议,很多人觉得在机动车道骑行才不安全,最后新规不了了之。
富士四湖的环湖路况很好,车辆也不是很多,从西湖开始能陆续看到为户外爱好者准备的湖边营地,还可以租赁皮划艇,从多个角度欣赏富士山。这几个湖我最喜欢小巧的精进湖,跟着路牌离开主路,弯弯绕绕,豁然开朗,湖边就是可以喝上一杯咖啡的餐厅,门前是挂放自行车的木架,方便往来的骑行者。
过了本栖湖就离开了湖区,沿着139国道一路南行攀上朝雾高原,说是高原,不过800-1000米海拔,属于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组成部分。旷荡的高原将富士山完整地暴露在面前,与已经发黄的蒲苇草原构成一道略带些陌生感的富士山牧场景观。远处几头闲散的奶牛在低头吃草,朝雾高原作为牧场始于明治时期,明治维新后,政府推出三大改革政策,其中“富国强兵”就包括向西方人学习吃肉喝牛奶,增加蛋白质摄入以增进民族体质,为了生产肉类和乳制品,明治政府在全国设立国营牧场,朝雾高原因其适宜畜牧的气候被选中,至今朝雾高原还是高品质的奶源地。
朝雾高原牧场 摄影 陈晞
如果沿着139国道一直向南抵达富士市,就来到了原东海道的吉原宿所在地。歌川广重为这个宿场绘制了名为“吉原·左富士”的作品。这个“左”字非常主观,因为歌川广重几次游历东海道,都是从江户出发,所以富士山总是在右侧,但在吉原这个地方,路线沿着地势一转,富士山出现在了左侧,所以是左富士。
富士山的一路相伴,让平常的景色增添了不凡。即使从审美角度看,富士山完美庞大的外观也无法被忽视。它之所以特别,更在于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所说,“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事物和我们自己的关系”。我们对景物的凝视受制于个人的经验和记忆,还有在全世界四处流转的影像与文本。看到富士山其实不仅是用眼在看,还是用大脑在看。
我不时停下来校验方向,手机导航精确无比,却无法提供对旅程的整体把握。随着东海道旅行的兴起,对地图绘制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江户时代,地图绘制常常由艺术家完成,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参考大量旅行文学作品。根据学者吉莉·特拉加努的研究,在封建割据时期的日本,这种带有创作性质的地图,至少为东海道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符号体系,帮助他们界定家园与周围地区的范围,成为建构国家观念的基础。而在这些地图以及诸如《东海道五十三次》这样的艺术作品加持下,富士山既是地理景观,也逐渐变为文化符号。
川流不息的重型卡车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没有继续向南骑到富士市,而是往东边的御殿场方向折去,这条路更贴近富士山,暂时告别东海道沿途略显单一的城镇。出发前我通过谷歌地图找到了一处评分很高的路边旅舍,这也是骑行的好处之一,远离热门目的地,寻找为当地自驾游客提供服务的旅舍,通常性价比超高。这次亦不例外,创办于1985年的Funwarikon旅舍位于富士山脚下十里木地区一条幽静的小路旁,提供融合日料风格的创新意大利早晚餐和自家烘焙的咖啡,出门百米是十里木八幡神社,非常适合林间散步。
一场阵雨过后,黄昏已至,天色清朗,富士山显露真容。
十里木旅店,这家旅店从1985年开始营业。 摄影 陈晞
箱根难越
从地图上看,从我所在的富士山南麓十里木地区到箱根芦之湖只有30公里,中间经过御殿场市。十里木海拔近一千米,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到御殿场市一路下坡,半蹬半溜就来到箱根山脚下。
早在接近箱根山时,就能看到高大的山体横亘在远方。历史上,箱根山被视为险要之地,东海道上最艰难的关口之一。《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箱根·湖水图”作为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实际上是一幅想象中的画面:一座孤绝耸立的山峰将画面一分为二,画面左侧是远处的群山和静谧的芦之湖,右侧是叠嶂的山石,细长的山路上,一队可能是大名的队伍正在艰难攀登。
歌川广重创作的《东海道五十三次》之“箱根·湖水图” 南方周末资料图
有一种误传,认为箱根山是关西和关东的分界,但这种误传也间接证明了此地的重要性。幕府在这里严加管制,设立箱根关所作为关卡,由关东平原的要塞小田原城管理,负责保障江户的安全。这种管制制度被民间俗称“出女入炮”,意思就是防止火铳等武器被带入江户,还防止地方大名在江户实为人质的妻妾逃回家乡。之前提到的“参勤交代”制度,地方大名除了要赴京城觐见、替幕府执行政务,大名的妻妾被要求在江户长期居住。实际上,防“出女”更甚防“入炮”,毕竟武器方便检查,在没有人脸识别的时代,对女性的检查就非常花费时间。官员要对女性的头发、身体特征等与文书记载相比对,为了排除女扮男装,对被怀疑的男性也要检查,因检查“出女”,曾发生过两千多名旅客滞留关所。
每年的大学生马拉松接力盛会箱根驿传,正取意东海道自江户与箱根间文书紧急传递的任务。跑者从东京出发,在箱根町芦之湖折返。全程共分10个区,第5区要爬上海拔七百余米的芦之湖,第6区则要折返下山七百余米。这两个区最有看点,也是英雄辈出的赛段,第5区最优秀的跑者被封为山神,第6区的跑者因为一路下山,对膝盖脚踝毁损极大,面临着大幅缩短运动生涯的风险。之前对此并无直观感觉,直到我开始骑车翻越箱根山。
手机导航总让我走一条更远的路,我决定忽视它的指挥,从地图上最近的那条路上山。事实证明,手机地图更了解我的水平,如果选择骑行路线,软件会尽量考虑到上坡的坡度。这条最近的路线是7公里内爬升600米,平均坡度8.5%,按骑行分类属于仅次于最高难度的1级坡,对我来说确实有点自不量力了。路上车辆很少,更别提骑行者,我终于放弃,推车上山,偶尔有路人为我加油。
这也是骑行或者徒步的好处之一,没有科技外力的加持,地理特征变得格外显著,从而能以古人的视角,一下子明白他们的选择——为什么一条路会兴盛,为什么城镇选择建在这里,为什么形成了现在的生活方式。而现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布局,很多时候也脱离不开历史遗留下来的框架。美国地理学家,也是日本研究专家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认为,对于像日本这样的山地国家,主要的交通路线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环境决定,并且几个世纪以来基本保持不变,只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所调整,这些交通要道就像大河一样,走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道路与地区的概念在日本人心中紧密相连,在日语中,“道”既可以指道路,也可以指一片区域或一系列省份。东海道正是这种地理条件制约下的产物——避开多山的内陆,选择山下连通太平洋沿岸多个海湾的平原。
箱根町是山区,轨道交通只能铺到山脚下,上山靠登山电车和巴士,在旅行高峰期,有限的接待能力让人不免抱怨,食宿也比一般地方要贵。当天赶上下雨,街上是一车车狼狈的游客,成川美术馆面对山湖的绝佳景致也变得平庸起来。没有过多逗留,沿着地图上标注的“旧东海道”开始下山,积攒的势能全部释放,弯多路急,每五公里就要休息一下全力捏住刹车的双手,气温逐渐回升,等下到小田原的时候雨停了。之后的行程开始与旧东海道几乎重叠。
箱根成川美术馆拥有欣赏芦之湖和富士山的绝佳角度。 摄影 陈晞
古驿寻踪
翻过箱根山,从小田原开始进入通往东京的坦途。
东海道的重要性和幕府政府的建立直接相关。从古代到建立镰仓幕府之前,日本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是山阳道,这条路连接京都和九州北部堡垒太宰府。1185年第一个幕府都城在镰仓建立,东海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德川家康掌权后,对东海道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化管理。德川幕府规定,沿东海道分布的城堡都应属于臣服于幕府的大名,包括与德川家族有亲属关系的领主“亲藩”,以及在德川掌控国家政权前就效忠于他们的“旧藩”,这些大名还被要求承担巡逻东海道沿线的任务。
东海道上的53处宿场也是德川幕府时期确定下来的,这些宿场平均间距为9.7公里,宿场间设有休息站或茶屋,道路基础设施还包括架设桥梁、里程标志、部分路段铺设石板路并种植路旁的松树。每处宿场都有一名公务员负责协调和监督货物、人员的运输以及马匹的使用情况。
如今,东海道沿线的宿场旧迹难寻,仅在原址位置上矗立说明牌或刻有宿场名称的木桩。这种木桩昔日用来标定行政区域的边界。宿场“本阵”是供大名居住的豪华旅店,他们的随从住在名为“协本阵”的旅馆里,平民只能入住简陋的“叠小屋”。大名这样有地位的旅行者无需支付住宿费用,但一般会向旅馆的经营者赠送比较贵重的礼物。随着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和招待负担,幕府要求周围村庄轮流为宿场提供服务和设施,换取免除税负等待遇。
小田原市相模湾海岸 摄影 陈晞
镰仓湘南海岸 摄影 陈晞
东海道的系统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方便官员出行,而对于民众的休闲旅行,则加以限制。主要的关卡会严格检查旅行者护照,任何人仅允许在宿场停留一晚,来历不明的人员需要即刻上报。
但即使严加管理,有路就会有人员的流动和信息的流通。在江户时代,政府唯一持宽容态度的旅行是朝圣,出于宗教目的旅行的申请几乎总会被批准。大量民众以朝圣之名,行旅游之实,歌川广重的作品中也描绘过朝圣的场面:拥挤的人群中混杂着各色人等——演奏尺八的僧人、修女、儿童、信使、艺伎,在新年等特定时期,参与者可达到四五十万之多。为了在各类关卡畅通无阻,人们会特意打扮成一个标准朝圣者的模样,包括一件白色无袖上衣、一根手杖、一顶草帽,以及挂在腰间的水壶。
有学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朝圣趋之若鹜,是因为朝圣活动的匿名氛围让人们摆脱了固有的社会等级束缚,也是一种“弱者”对“强者”的短暂胜利。这种行为同样出现在13、14世纪的欧洲,教会在各地修建的慈善招待所,让朝圣运作十分系统化,到了15世纪,威尼斯人已经开始定期组织“旅游团”,前往圣地朝拜。
大量朝圣者的出行催生了繁荣的旅游业,寺庙已无法满足住宿需求,世俗旅店应运而生,这些旅店的出现,使朝圣者与宗教的联系愈加疏远,朝圣活动开始世俗化。江户时代的朝圣指南和旅行指南并无太大差别,除了介绍宗教景点外,还会列出所有值得游览的地点,或者出品特色美食的餐厅。朝圣者不光会享受温泉,还会光临沿路的妓院。在这种风潮下,将宗教参访与世俗享乐融合的“旅行套餐”式目的地更具吸引力,比如镰仓和附近的江之岛。女性也可以参与朝圣活动,尤其是那些完成生儿育女责任的中年女性,被鼓励在出行团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旅行极大地增加了信息的流通和提升了人们的认知。在德川幕府之前,大部分从事农业的民众活动范围都极小,对日本的整体认知非常有限,在朝圣之旅中,人们不经意间接受着各种统一的“符号”,强化了国家和民族意识,横滨的开埠也让国外文化知识开始在东海道上传播,德川幕府追求的与世隔绝、自给自足,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打破了。这种开放是不可逆的,从黑船事件,到倒幕运动、明治维新,这个岛国再也无法偏安一隅。
前往东京的路上,路标显示距离日本桥还有17公里,日本桥是东海道的终点。 摄影 陈晞
骑到镰仓时夜色已至,江之岛电铁叮叮咣咣迎面而来,右侧是深邃的海面,清晨会变成冲浪者的乐园。由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去东京,我预订了一家日式风格的青年旅舍,价格公道位置方便。五湖四海的旅行者下榻于此,网站上显示床位销售一空,但半晌都见不到一个人,只有在卫生间时有人擦身而过。室友躺在拉上帘帐的床铺里,轻薄的纱布透出手机的荧光,也许在和万里之外的好友分享旅行心得。道路和旅舍已不再是信息中转站,时空限制被信号微波打破重组。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曾说:如果朝圣者具有旅行者的某些特征,那么旅行者也可以被视为半个朝圣者。
那这就是新一代旅行者的使命。
陈晞
责编 杨嘉敏
来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