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适老:如何改到老年人“心坎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6:16 1

摘要:“居家适老化改造需要实现从‘物理改造’到‘关系重塑’的跨越。硬件改造很重要,无障碍设施、智能灯光、浴室安全设备等是基础,然而适老化改造不能止步于硬件的叠加,更应关注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舒适度与社会联结。”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告诉本刊记者。

本刊记者 郭志强

“居家适老化改造需要实现从‘物理改造’到‘关系重塑’的跨越。硬件改造很重要,无障碍设施、智能灯光、浴室安全设备等是基础,然而适老化改造不能止步于硬件的叠加,更应关注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舒适度与社会联结。”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告诉本刊记者。

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据了解,很大一部分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庞大。

“两新”持续加力扩围,各地适老化改造补贴的标准基本为改造总经费的30%,部分地方补贴高达2万元,比例和上限都远超家电等品类。

对于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是否愿意为“适老化”买单?当前30%的适老化改造补贴比例,又能否真正撬动这一庞大而迫切的市场需求?

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庞大

“智能门铃已经老化了,我们一直准备给老人换一个新的。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后,我们就花钱赶紧换了。”长沙市民罗鲜枝一直寻思着给90岁的婆婆换一个智能门铃。

婆婆的耳朵有点问题,家里人不在身边时,她都是通过智能门铃告知家人自己身体的状况。

近年来,像罗鲜枝这样通过政策补贴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家庭越来越多,反映出庞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例如,浙江2024年完成适老化改造6.49万户,申领补贴资金6.03亿元;2024年,广州市累计对94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2025年服务对象范围扩大为全市有需求的老年人;“十四五”时期,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纳入两轮市委民心工程,原计划到“十四五”末完成改造2.5万户,截至2024年底,累计完成3.4万余户。

2024年10月,民政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地方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重点支持范围,对高龄老年人居家环境开展适老化改造评估工作,建设适老化改造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引导更多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适老化就是简单加装些扶手、换个防滑地板,忽略了老年人生活节奏、心理安全感和社会交往的连续性。

一家主业为适老化改造的企业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家庭需求非常大,我们每天都接到很多咨询电话,但普通家庭以旧换新的品类多为拐杖、桌椅、床等单品。”

在胡泳看来,适老化改造需要让老年人成为“共同设计者”,通过访谈、陪伴观察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日常痛点和需求,比如“晚上起夜怕摔”“忘记关灯”“怕被锁在门外”等具体情境。

胡泳告诉记者,对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一次性改造几千甚至上万元,若无政策补贴或社会保险支持,也可能意愿不足。“还要关注老人的情感,他们往往抗拒‘被照护’的状态,觉得改造就意味着‘我老了、没有用了’。因此,适老化改造厂家推广时应强调‘让生活更自在’。”

部分改造价格虚高,隐性成本多

跟罗鲜枝同住一栋楼的肖奶奶也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她的女儿肖可艾告诉记者:“工人集中工期把老人房屋墙壁翻新粉刷了一遍,但把过道弄脏了。我们提出能否把过道走廊也翻新粉刷,工人提出另外施工得加钱。”

肖可艾一听要额外加钱,她和家人一算账,还是放弃了走廊的翻新。

在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家庭实际改造的成本多样且有隐性费用。适老化改造不仅是产品购置,比如扶手、防滑地砖、智能辅助器具等,还可能涉及施工、设计、后期维护、培训使用等。

目前各省份推出的“补贴30%”政策对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确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完全解决普通家庭所面临的所有障碍。

胡泳认为,适老化改造要建立基于“生活细节”的评估体系(如起居、如厕、烹饪、信息沟通等维度),不再以扶手数量、灯光亮度等技术性指标为标准,而是从老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出发——看他们能否安全起身、顺利如厕、独立做饭、与家人顺畅沟通。这些细节,才是衡量改造成效的真正标尺。

价格不透明仍是居家养老服务遭遇的共性问题。2024年10月,四川省消委会联合青海省消协和重庆市消委会发布的《2023中国居家养老空间消费趋势洞察》显示,在居家养老消费服务中遇到“价格不透明”“服务过程不够规范”的消费者也不少,分别占比43.21%和38.21%。

采访中,罗鲜枝讲了一个细节:婆婆每次起床都很吃力,用力拽着被角才能自己勉强起来,多抓几次被角,被子就破洞了。她寻思着利用补贴给婆婆置换一个具有辅助功能的老人床,解决老人自己起床的问题,“我一问价格,好家伙,一般的老人床大几千,好一点的好几万,普通家庭即使有点补贴,买起来也难下决心。”

适老化改造产品使用效果和维护也应纳入考量范畴。专家建议,应将适老化改造与“使用率”“满意度”挂钩。过去的考核多以“改造数量”为标准,忽视了改造后的实际使用效果。为此,应建立持续回访机制,让老年人及家属对改造效果进行评分,把“是否愿意用、是否用得好”纳入绩效考核与补贴发放依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