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芳菲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故宫西北角楼前的一场直播。她穿着素色旗袍,袖口沾了点灰,正和古建修复师傅一起给木构件编号。弹幕里有人刷“央视一姐落魄了”,她抬头对着镜头笑:“落魄?我这是在给600年前的木头看病。”一句话,800万人留在了直播间。
刘芳菲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故宫西北角楼前的一场直播。她穿着素色旗袍,袖口沾了点灰,正和古建修复师傅一起给木构件编号。弹幕里有人刷“央视一姐落魄了”,她抬头对着镜头笑:“落魄?我这是在给600年前的木头看病。”一句话,800万人留在了直播间。
这句话,也恰好是她过去十年的注脚。
从央视主持人到公益直播,刘芳菲的转身不是“落魄”,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救”。2009年王益案爆发时,她正主持《探索·发现》,节目里讲考古,生活里被考古。男友涉案,她成了“被调查对象”,台里节目停播,广告商撤单,家门口蹲满记者。最狼狈的时候,她戴着口罩去银行,把王益当年帮她垫付的198万房贷一次性还清,收据叠得整整齐齐,回家路上在出租车里哭成泪人。
但故事没完。2017年,第二任丈夫刘希泳在香港羁押期间突发心脏病离世。消息传来时,她正在山西平遥看一座清代戏台的修复方案。那天她没哭,只是蹲在戏台斑驳的台阶上抽了半包烟,烟灰落在青砖缝里,像一场微型考古。后来她在采访里说:“我突然懂了,戏台能倒,人也能倒,但戏还得唱。”
于是她开始唱自己的“戏”。
2021年,她注册了“芳菲绿色手绢计划”商标,名字取自小时候外婆总塞给她的一方手绢——“女孩子要干净,也要记得给世界擦擦灰”。第一场直播卖的是手绢,绣着山西民间的“麒麟送子”纹样,单价99元,3小时卖出12万条。网友以为她“沦落带货”,却不知道当晚她就把全部收益打给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备注栏写着:“给故宫角楼买一根榫卯。”
今年春天,角楼真的动工了。她穿着工装靴爬上脚手架,给每根替换的椽子拍照,编号,建档——像在央视做纪录片时的习惯。有工人偷偷问:“刘小姐,您图啥?”她指着远处故宫的琉璃瓦:“图个心安。当年我主持节目,总说‘保护传统文化’,现在得真保护,不然以后孩子问我‘妈妈你干嘛去了’,我总不能说‘妈妈在演播室念稿子’。”
谣言没放过她。2023年10月,某自媒体说她“靠公益洗钱”,她直接甩出律师函,胜诉后把15万赔偿金捐给了丽江一座纳西族古宅的修复。那天她在微博写:“钱脏了,得洗干净再花。”网友这才发现,她的公益项目每一笔捐款都能在文物局官网查到编号,连快递单都留着。
46岁生日那天,她在抖音发了一段素颜游泳的视频。评论区有人阴阳怪气“脸僵了”,她回复:“僵的是玻尿酸,又不是骨头。”第二天她干脆开了场直播,主题是“如何优雅地老去”,从游泳姿势讲到《黄帝内经》的“女子七七”,300万人看得津津有味。下播前她说:“怕老的人,才需要年轻;不怕老的人,只需要今天比昨天有趣。”
现在她每周三件事:周一去中国艺术研究院上非遗博士课,导师是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院士;周三在工作室剪短视频,把《营造法式》翻译成“人话”,比如“斗拱就像古代乐高”;周五飞去各地看项目,包里永远装着一方外婆的手绢,给古建擦灰,也给自己擦汗。
最近一次采访,记者问她:“如果人生能重来,还会选这条路吗?”她想了想,说:“会。但我会早点明白,真正的体面不是主持春晚时穿的高定礼服,而是蹲在古建工地时,工装裤上沾的那块泥。”
那块泥,现在正躺在故宫角楼的修复档案里,编号2024-JZL-046。档案最后一栏写着:捐赠人刘芳菲,备注——“替未来的孩子们,先谢谢你。”
来源:圆圆看娱乐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