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已经落下帷幕,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在这个购物季里“剁手”了多少呢?不过,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双11似乎格外冷清,没有了往日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全民抢购的热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已经落下帷幕,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在这个购物季里“剁手”了多少呢?不过,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双11似乎格外冷清,没有了往日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全民抢购的热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消费者愈发理性)
曾经,双11就像一场盛大的消费盛宴,消费者们被各种折扣和促销手段冲昏了头脑,疯狂地往购物车里添加商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变得理性起来。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双11购物时会更加注重商品的实际需求和性价比,而不是仅仅因为打折就盲目购买。
就拿我的朋友小李来说吧,往年双11他总是会买一大堆东西,结果很多都闲置在家里。今年,他提前列好了购物清单,只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几件商品。他说:“现在双11的套路太多了,各种满减、优惠券算得我头疼,还不如理性消费,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电商平台竞争加剧)
如今的电商市场已经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传统的淘宝、京东,还有拼多多、抖音电商等新兴平台也在不断崛起。这些平台在平时也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让消费者随时都能享受到优惠,双11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比如说,抖音电商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让消费者可以实时和主播互动,了解商品的详细信息,而且很多主播还会提供独家的优惠福利。这使得很多消费者不再把购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双11上,平时遇到合适的商品就会直接下单。
(营销手段疲劳)
双11发展到现在,电商平台的营销手段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套路化。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的预售,到各种满减、津贴、红包,再到复杂的规则和算法,让消费者感到疲惫不堪。有调查显示,近60%的消费者认为双11的营销活动过于繁琐,让人望而却步。
就像玩一场复杂的游戏,要想在双11中买到真正划算的商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规则。很多消费者表示,他们实在没有那个耐心去折腾,还不如不买。
(疫情影响消费能力)
疫情的持续影响也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不少人面临着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据统计,今年有超过40%的消费者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在双11的消费预算有所减少。
一位在餐饮行业工作的朋友说:“疫情期间,我们店里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的收入也减少了很多。今年双11,我就没打算买什么东西,先把钱攒着,以备不时之需。”
今年双11的冷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的理性回归、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营销手段的疲劳以及疫情的影响,都让这个曾经热闹非凡的购物节变得不再那么火爆。不过,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让我们更加注重消费的本质,不再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左右。相信未来的双11会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不知道大家对今年双11的冷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槐林沐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