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居云南”品牌的打造,绝非简单的文旅概念升级,而是云南立足自然禀赋、文化底蕴与时代需求,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一品牌既激活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又重构了人与目的地的相处模式,更重塑了云南文旅的核心竞争力,其意义贯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彰显深远的现实
打造“旅居云南”品牌,具有赋能发展、重塑体验等多重价值维度。
“旅居云南”品牌的打造,绝非简单的文旅概念升级,而是云南立足自然禀赋、文化底蕴与时代需求,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一品牌既激活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又重构了人与目的地的相处模式,更重塑了云南文旅的核心竞争力,其意义贯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彰显深远的现实价值与长远影响。
一、从经济发展维度看,“旅居云南”品牌实现了文旅产业的质效升级。传统旅游以“走马观花”式观光为主,消费链条短、附加值低,而旅居强调“长期停留、深度体验、在地消费”,直接带动住宿、餐饮、康养、文创、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品牌效应吸引的不仅是短期游客,更是长期旅居者、创业者与投资者,催生了旅居社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集群等新业态,推动旅游收入从“门票经济”向“生活经济”转型,为云南经济增长注入持续稳定的动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通过旅居资源开发,让乡村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带动当地就业与增收。
二、从社会价值层面看,“旅居云南”品牌促进了城乡融合与民生改善。品牌打造过程中,云南持续完善交通、医疗、养老、数字服务等基础设施,这些配套不仅服务于旅居者,更直接惠及当地居民,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旅居者的涌入带来了多元文化、先进理念与创业活力,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
三、从乡村致富视角看,“旅居云南”品牌将增加农民收入。旅居产业创造了大量农村灵活就业岗位,从民宿服务、导游讲解到文创生产、农事体验指导,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留住了人才,也缓解了农村空心化问题,推动形成“旅居带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的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创收致富。
四、从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看,“旅居云南”品牌成为民族文化活化的载体。云南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是核心魅力所在。旅居模式让游客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通过参与民族节庆、学习传统手工艺、体验农耕生活等方式,深度融入本土文化场景。品牌化发展倒逼文化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创新转化,既避免了同质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又通过文创产品、沉浸式演出、非遗工坊等形式,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同时,旅居者通过亲身经历形成的口碑传播,以及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真实生活场景,让云南的民族文化、生活美学跨越地域界限,实现更广泛、更真实的文化传播。
五、从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旅居云南”品牌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旅居的核心吸引力源于云南优质的生态环境,品牌打造始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前提,推动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较于大规模观光景区的建设,旅居项目更注重“轻开发、重体验”,尽量保留自然与乡村的原生风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旅居者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更易形成生态保护意识,进而带动当地居民与开发者共同守护生态家园,实现“生态保护—旅居发展—生态更好”的正向循环,让云南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六、放眼全国文旅发展格局看,“旅居云南”品牌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在大众旅游从“到此一游”向“深度体验”转型的当下,云南率先打造“旅居”品牌,探索出一条“资源禀赋+文化内涵+生活方式”的文旅升级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品牌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核心价值,跳出了传统文旅“拼景点、拼价格”的同质化竞争,确立了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差异化优势,重新定义了文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云南样本”。
总而言之,打造“旅居云南”品牌,既是对云南资源禀赋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时代文旅需求的深刻回应。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结构升级与民生改善,更实现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让云南从“旅游目的地”升级为“生活目的地”,最终构建起“人、文、景、产”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鲜明标识。
来源:调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