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分科教育有弊端,传统文化整合是一条新路!
西方分科教育其实是工厂化思维,标准化思维,是一种考试和取材的办法。对于标准化选拔人才而言,这是非常高效的办法。
但是,分科教育也有以下四点弊端,通过传统文化智慧的整合,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一、分科教育缺乏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但这一块,现在的教育很缺乏!
比如,国学的一部分,其实有些放在语文,有些放在历史,但其实也要放在政治,因为诸子百家其实核心部分都有探讨如何治国。
而放在历史的部分,非常少,只是春秋战国的时候,简单介绍了一下各家的思想主张。
但其实,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治国哲学,比如秦国明显是法家思想,所以有代表法家思想的各种建筑工程,最典型的就是阿房宫。
汉初,用的是道家,也就是黄老之术。但随着诸侯王做强,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汉武帝这样做?
其实是用儒家强化自己最高统治者的合理性,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皇帝就是天子,为后来推行推恩令这种阳谋打好基础,维护中央权威和统治秩序。
你看,哲学和历史结合起来了。
再比如语文,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和文采,还包括哲理思想和历史背景
以韩愈的《师说》为例,为什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为安史之乱之后社会经济秩序需要恢复,士大夫注重门第身份,流行骈文,所以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不仅仅是推崇之前的文风,还希望恢复儒家的道统。
因为唐朝一方面因为开明而强盛,但是另一方面,开明也导致了混乱,道、佛、儒三家包容发展,甚至皇帝都开始信佛,导致当时寺庙经济过度发展,所以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传统士大夫为儒家正统思想摇旗呐喊。
这就是语文与历史、国学结合起来了。
二、分科教育没有学问的源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只有搞清楚学问的源头,我们的学问才有根,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体系。
那么,学问的源头来自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说法,哲学是学科的总源头。但是哲学有来自于哪里呢?人不能凭空想象。
现在我们分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分法,一种割裂的分法。
虽然分科教育,有利于我们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没有得到系统的文化训练。
我们学问的源头其实都来自天文学,天人合一,通过天文学整合。因为文明的最初形态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核心是天气,所以观察天文,确定人文,这是古圣先贤的核心任务。
我们的文字、数学、医学、教育、政治等,都是来自天文学。
三、分科教育分类不全
分科教育分类也不全,现在基础的分科也太少了,只有9科,最多加上美术、音乐和体育,一共12科。
还是太少了。
哲学这么重要的都没有单独成科,比如历史一定要有哲学,尤其是社科的哲学,比如儒道法墨,马克思历史观等等。
秦朝为什么灭亡?
因为法家思想的过度应用,法家这种哲学在历史特殊时期,比如战争或者变革时期有很大价值。
但是在和平和稳定时期,过度用法家思想,往往带来社会的过激反应。
天文学和哲学,这个是学问的基础。
同时,随着AI时代的到来,学习的效率将大为提升,一些应用型的学科将会提前分科,以及分科将会越来越多。
四、分科教育不能知行合一
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人,人的道德和能力,而不是知识。现在的分科教育是以考试和知识为目的。
也就是不能够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一定是身心的感受和融入,学习是将知识成为身心和生活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讲究象数理结合,这就是一种整合。如果我们要更好完成一件事,一定要弄清楚这件事的象数理,才能真正做到精准和全面。
比如,我们要学会画画,一定要学会欣赏真实世界的象、名家的作品的象,同时要掌握基本的点线面和色彩的原理,同时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比例和结构。
来源:高顿学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