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真的以为,“善良”就一定会有好报吗?这个世界最残酷的真相之一,恰恰是:你的善良,很可能正在让你变得越来越倒霉。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人正在亲身经历的、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实。我曾亲眼目睹挚友阿哲,一个公认的大善人,在短短半年内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巅峰,跌落到负债累累、百病缠身的谷底。所有人都说他时运不济,只有我知道,这一切的转折,都始于他“发善心”帮助了一个人之后。那天下午,在陈先生那间弥漫着老山檀香的书斋里,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困扰许久的问题:“陈先生,一个人的福报和功德,真的会被另一个人‘借走’甚
声明:本文内容纯属虚构,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地方习俗,旨在以积极向善的态度,传播传统佛学的向善价值观,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真的以为,“善良”就一定会有好报吗?
这个世界最残酷的真相之一,恰恰是:你的善良,很可能正在让你变得越来越倒霉。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人正在亲身经历的、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实。
我曾亲眼目睹挚友阿哲,一个公认的大善人,在短短半年内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巅峰,跌落到负债累累、百病缠身的谷底。所有人都说他时运不济,只有我知道,这一切的转折,都始于他“发善心”帮助了一个人之后。
那天下午,在陈先生那间弥漫着老山檀香的书斋里,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困扰许久的问题:“陈先生,一个人的福报和功德,真的会被另一个人‘借走’甚至‘吸走’吗?” 陈先生放下手中的紫砂壶,目光如炬地看着我,缓缓说出了一句让我脊背发凉的话:“‘借’都是客气的说法了,有一种人,他靠近你,就是为了‘吃掉’你的福气。而最可怕的是,这种人往往以你最意想不到的面目出现……”
窗外的雨丝细密如愁,敲打在芭蕉叶上,沙沙作响。书斋里,一炉檀香的青烟袅袅升起,与陈先生冲泡的陈年普洱茶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然而,我的内心却如窗外的阴雨天一般,焦灼而沉重。
“陈先生,我……我实在想不通。”我端起茶杯,滚烫的茶水却暖不了冰凉的指尖,“阿哲他……他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公司里,谁有困难他都第一个伸手;亲戚朋友,谁家有事他都出钱出力。他自己常年念佛,吃素,捐款印经,我们都笑话他是‘当代活菩萨’。可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他?”
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阿哲的遭遇,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他原本经营着一家蒸蒸日上的设计公司,为人仗义,口碑极佳。半年前,他一个远房表弟生意失败,走投无路,阿哲二话不说,不仅把表弟一家接到自己城市,安排住处,还动用公司资源和个人存款,帮他还清了大部分债务,并为他在自己公司里安排了一个清闲的职位。
我们都夸阿哲仁义。可诡异的事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先是公司几个跟了多年的核心员工,毫无征兆地集体辞职,带走了几个关键项目。紧接着,一个谈了近一年的大合同,在签约前夜被对手以一个低得离谱的价格抢走。公司的资金链瞬间断裂。为了周转,阿哲卖了车,抵押了房,可窟窿却越来越大。
祸不单行。他的身体也垮了。先是长期的失眠、头痛,去医院检查,所有指标都正常,医生只说是压力太大,开了些安神药,却毫无效果。后来发展到心悸、盗汗,整个人瘦得脱了相,眼神里曾经的光彩,被一种深深的疲惫与灰败所取代。最让我心惊的是,有一次去看他,他竟恍惚地对我说:“我总感觉身体里有另外一个人,他好累,好绝望,那种感觉快把我吞噬了。”
而与阿哲的急转直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那个表弟。短短半年,他不仅精神头越来越好,甚至还背着阿哲,用阿哲公司残存的资源,在外面接私活,赚得盆满钵满,最近听说已经准备自己另起炉灶了。
“这太不公平了!”我重重地放下茶杯,溅出的茶水烫到了手背,我却浑然不觉,“这简直就像……就像阿哲的精气神、他的好运气,全都被那个表弟给‘吸’走了!难道善有善报,都是骗人的吗?”
陈先生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无波无澜。直到我情绪稍稍平复,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你以为熬夜只是伤肝?我告诉你,这其实是在跟天地‘借命’,借多了,身体早晚会‘破产’。同样的道理,你以为你只是在帮人?有时候,你是在用自己的福报,去填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深渊。”
他这番话如同惊雷,在我脑中炸响。“陈先生,您的意思是……真的有‘借功德’这回事?”
“功德,或者说福报,”陈先生呷了一口茶,眼神变得深邃,“在现代人看来,是个很玄的词。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一个道德银行里的虚拟积分,做了好事就加分,做了坏事就减分,死后结算。这可就把我们祖宗的智慧看浅喽!你想想,佛家讲‘福慧双修’,道家讲‘性命双修’,这个‘福’和‘命’,它不是虚的,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量’。”
“能量?”这个词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对,能量。”陈先生点点头,“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人的‘生命能量综合指数’。它包括你的精力、你的运气、你的心力,乃至你吸引财富和贵人的能力。一个福报深厚的人,他的能量场是饱满、光亮、稳定的,就像一个电力十足的满格手机。而一个福报浅薄或正在衰败的人,他的能量场则是黯淡、稀薄、充满破洞的,就像一个随时会关机的低电量手机。”
“那……‘借功德’,就是……”我似乎抓住了什么。
“就是一部低电量手机,通过一根看不见的数据线,插在了你这部满格手机上,持续不断地给你充电。”陈先生的比喻,让我瞬间毛骨悚然。
“这……这怎么可能?人与人之间还有这种‘数据线’?”
“当然有。”陈先生的语气不容置疑,“《黄帝内经》里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我们的‘神’,也就是心神、精神,它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当你的心神与另一个人产生深度链接,尤其是你对他动了极大的慈悲心、同情心,甚至是不计回报的拯救心时,这条‘数据线’就接上了。”
他看着我震惊的表情,继续说道:“我年轻时曾跟随一位民间高人云游,他手中有一本残卷,名为《灵台心鉴》。这本书并非佛经道藏,而是一本记录世间百态、人心幽微的奇书。书中就提到一种人,称之为‘功德借贷者’。”
“功德借贷者?”我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词。
“对。他们未必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很多时候,他们表现得比谁都可怜、比谁都无助。他们的共同点是,自身的福报能量已经极度匮... ...”陈先生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或者说,‘破产’了。他们就像一个能量黑洞,会无意识地、本能地去吸附和消耗身边最亲近、最善良、能量最饱满的人。”
“那要怎么判断身边有没有这种人?”我急切地追问,脑海里全是阿哲那张憔悴的脸。
陈先生伸出三根手指:“《灵台心鉴》里说,当一个‘功德借贷者’出现在你身边,并与你建立了深度链接后,你身上通常会出现三种非常明显的征兆。这三种征兆,就像三笔还不清的‘债’,会慢慢掏空你。阿哲的遭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屏息凝神地听着。
“第一笔债,叫‘精力之债’。”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解释的慢性疲劳。”陈先生缓缓说道,“你明明没有熬夜,没有过度劳累,甚至每天睡足八九个小时,但醒来后依然感觉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沉重、乏力,脑袋像一团浆糊。你去医院检查,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医生只能告诉你‘亚健康’‘神经衰弱’。你想想,阿哲是不是这样?”
我用力点头,阿哲失眠前的第一个症状,就是整天喊累。
“这就是能量被持续‘盗取’的信号。”陈先生解释道,“人的精、气、神,好比手机的电量。你晚上睡觉,是在充电。但如果有一个应用在后台24小时高强度运行,你充再多电也没用。那个‘功德借贷者’,就是你生命系统里的‘流氓软件’,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持续消耗你的‘心神之力’。你每天早睡一小时,吃口应季的青菜,都是在给天地‘还债’,积少成多,身体慢慢就有劲儿了。可这种人际间的‘精力之债’,只要链接不断,你就像一个底部有漏洞的水桶,怎么都蓄不满水。”
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种看不见的消耗,比明刀明枪的伤害更可怕。
“第二笔债,叫‘福报之债’。”
“有些病,医生治不好,是因为病根不在身体,而在你伤害过的人心里。”陈先生话锋一转,“但还有一种情况,是你的‘运气’生了病。当这笔债出现时,你的运势会发生一个非常清晰的‘逆转’。”
“具体表现为,你开始莫名其妙地倒霉。小到走路崴脚、喝水呛到、东西无故丢失;大到生意谈崩、项目失败、人际关系突然恶化。你会发现,很多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到最后关头总会出岔子。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处处给你使绊子。”
“而最诡异的对比,就是那个被你帮助的‘借贷者’,他的运势却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你丢的单子,可能正好被他捡漏;你失去的资源,可能正好流到了他手里。这并非巧合。”
我倒吸一口凉气:“这……这难道是……我的福报转移到他身上了?”
“可以这么理解。”陈先生的表情严肃起来,“在一个封闭的能量纠葛里,福报的总量在短期内是相对恒定的。你这里少了,他那里就多了。这在《南瞻秘录》里有提及,此书乃是我早年于一位隐世道人处偶得的孤本,书中称此现象为‘气运嫁接’。就像把一棵果树的旺盛枝条,嫁接到另一棵濒死的树上,好树的养分会源源不断地流过去,让枯树开花结果,而好树自身,则会慢慢枯萎。”
听到这里,我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手中的茶杯险些滑落。阿哲的公司衰败,和他表弟的悄然崛起,不正是这“气运嫁接”的现实写照吗?我猛地想起,阿哲曾跟我抱怨,他丢掉那个大合同后,没过多久就听说,抢单的那个对手公司,核心技术顾问竟然就是他那个表弟!当时只以为是巧合,现在想来,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我努力稳住心神,声音沙哑地问:“那……第三笔债呢?是不是比前两个更可怕?”
“第三笔债,最为隐蔽,也最为致命。”陈先生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我的内心,“它叫‘心神之债’。”
“当你开始无缘无故地出现情绪问题时,就要高度警惕了。”他继续说,“比如,突然的焦虑、恐慌、抑郁,或者情绪变得极不稳定,容易被一点小事激怒。更深层次的,是你开始‘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对方的负面情绪。他绝望,你也感到莫名的悲伤;他怨恨,你也感到无名的愤怒。你的心,不再是你自己的,成了对方情绪的垃圾场和共振器。”
“阿哲说他感觉身体里有另一个人……”我脱口而出。
“没错。”陈先生肯定了我的猜测,“这就是‘心神’被深度侵染的表象。我们的意识,像一个广播电台,时刻在发射和接收信号。一个健康的电台,播放的是积极、平和的节目。但当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强力信号源’靠近你,并且你主动‘调频’去接收他(也就是过度同情和拯救),你的电台就会被他的信号干扰,甚至覆盖。久而久之,你分不清哪些情绪是自己的,哪些是他的。这种混乱,是导致精神崩溃和抑郁症的一大诱因。”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虽然没有阿哲那么严重,但生活中,我确实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境。有时候去探望一位长吁短叹、满腹牢骚的亲戚,明明去的时候心情很好,离开时却感觉浑身沉重,一连几天都高兴不起来。当时只以为是共情能力太强,现在想来,或许也是一种轻微的“心神之债”。
“精力、福报、心神……这三笔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陈先生总结道,“先是精力被掏空,让你失去行动力;再是福报被转移,让你失去外部的支撑;最后是心神被侵占,让你从内部彻底瓦解。等到三债齐发,神仙也难救。”
书斋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窗外的雨声似乎也变得遥远。我看着眼前这位气定神闲的老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今天所讲的一切,彻底颠覆了我对善良、对命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认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心理学或社会学能够解释的了,这触及到了一个更深、更古老的层面——关于“命”与“运”的底层逻辑。
我终于明白,阿哲的悲剧,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他用自己全部的能量,去点亮一个行将熄灭的黑洞,结果只能是被拖入无尽的黑暗。
那么,面对这样的“功德借贷者”,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掏空吗?仅仅是保持距离,真的就足够了吗?如果这个人是至亲,是无法割舍的家人,又该如何自处?
我的脑中充满了疑问,也充满了恐惧。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悬崖边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而陈先生,似乎就是那个唯一能拉住我的人。
陈先生的一番话,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剖开了我认知世界的温情面纱,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善良”与“同情”之下的残酷能量法则。辨识出这“精力、福报、心神”三笔要命的债,确实能让我们警惕那些正在掏空我们的人。
然而,仅仅是辨识和远离,不过是扬汤止沸的消极防御,如同拔掉了一个正在漏电的插头,却没去修理整个屋子混乱老化的线路。你依然脆弱,下一次,换个面目的“借贷者”出现,你还是会重蹈覆辙。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斩断这种病态的能量纠葛,甚至将被“借走”的福报转化为自我修行的资粮,你必须掌握一套更为主动、更为高阶的护身心法。这套心法,在古代的民间修行者中口耳相传,秘而不宣,名为【功德银行护身法】。
此法一旦启动,不仅能为你的人生“防火墙”加密升级,更能让你从一个被动“储户”,变成自己命运的“行长”,真正实现福报自由。
我的呼吸几乎停滞,紧紧地盯着陈先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功德银行护身法】……陈先生,这……这是什么方法?”
陈先生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了然于胸的智慧。“别急,喝茶。”他给我续上水,袅袅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却让他的声音显得愈发清晰,“要学护身法,你得先明白一个核心道理:你的功德福报,为什么会被‘借’走?”
“不是因为我太善良,对方太无赖吗?”我下意识地回答。
“这是表象。”陈先生摇了摇头,“根本原因在于,你的‘功德银行’,门户大开,没有安保,谁都能进来随便‘取款’。你甚至连自己有多少‘存款’,钱花在了哪里,都一笔糊涂账。”
“功德银行?”这个比喻让我眼前一亮。
“没错。我们每个人,累生累世积累的福德善行,就像存在这个宇宙银行里的存款。但大多数人,都是‘糊涂储户’。他们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账户,更不懂得设置‘支付密码’和‘安全验证’。所以,当一个‘能量黑客’——也就是我们说的‘功德借贷者’——靠近时,他只需要用‘可怜’‘无助’作为病毒程序,就能轻易攻破你的‘防火墙’,直接从你的账户里划走‘资金’。”
陈先生的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强盗”太多,而在于我自家“防盗系统”太差!
“所以,【功德银行护身法】,就是一套完整的‘银行安保升级和财富管理’系统。”陈先生端起茶杯,不疾不徐地说道,“它分为三步。做好了这三步,别说别人借不走你的功德,你甚至能把这些纠缠,变成自己增福增慧的垫脚石。”
“第一步,也是最紧急的一步:划清界限,精神断舍离。”
“这不就是远离他们吗?”我不解地问。
“不只是物理上的远离。”陈先生纠正道,“很多人以为,不接电话,不回微信,搬家,就是划清界限。错了!只要你的‘心’还挂念着他,同情着他,为他感到痛苦,那根看不见的‘数据线’就依然连接着。物理距离再远,能量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流失。”
他放下茶杯,正色道:“真正的‘断’,是‘心断’。你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神断舍离’。这需要一点仪式感。”
“怎么做?”
“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时间,独处一室。静坐,深呼吸,让心沉下来。然后,在你的脑海里,清晰地观想出那个让你能量流失的人。看着他,不要带怨恨,也不要带同情,就像看一部电影里的角色。”
“然后,你要在心里,对他,也对自己,说三句话。”
“第一句:‘你的命运,是你自己的功课,我无法替你完成。从今天起,我将我的课题与你的课题分离。’这是斩断‘拯救者’情结。”
“第二句:‘我过去对你的所有付出,无论是金钱、精力还是情感,都是我当时的选择,我为此负责,并且,从今天起,这个付出到此为止。’这是完成‘沉没成本’的切割。”
“第三句:‘我祝福你,愿你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属于你的光明。而我,也要回归我自己的轨道,去完成我自己的使命。’这是用祝福,来代替牵挂和怨恨,实现能量上的和平解绑。”
“说完这三句话后,”陈先生的语气变得有力,“你要观想一把金色的光剪,‘咔’的一声,剪断你和他之间那根无形的、连接着你们心轮的能量丝线。你要清晰地‘看到’那根线断开,然后,属于你的那一端,会自动收回到你的身体里,而属于他的那一端,则会飘向他。完成这个观想后,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我自由了’。”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玄,但不知为何,我内心深处却感到一种强烈的认同。这不仅仅是一个心理暗示,更像是一个作用于能量层面的“手术”。
“这一步,是止损。”陈先生说,“就像银行发现盗刷后,立刻冻结账户。但仅仅止损还不够,我们还要追回损失,甚至让资产增值。这就需要第二步。”
“第二步:功德回向,变被动为主动。”
“功德回向,念佛的人都懂,就是把功德送给别人。”我说道。
“对,但怎么送,送给谁,这里面有大讲究。”陈先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糊涂的修行人,是广撒网,念完经,说一句‘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这当然好,是发大悲心。但对于你这种正被‘定点吸血’的状况,就需要更精准的操作。”
“那该怎么办?”
“从今天起,你做的任何善事,念的任何一句佛号,不要再在心里‘指定’回向给那个‘借贷者’了。你越是想‘我把功德给他,希望他变好’,就越是等于在给那个‘流氓软件’主动授权,等于亲手把钱转到骗子账户里。”
“那……回向给谁?”
“回向给你的‘功德银行’本身!”陈先生一字一顿地说,“你可以这样发愿:‘我将今日所做的一切善行、所念的一切佛号之功德,悉数回向给我自己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愿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愿以此功德,庄严我自己的福德智慧,坚固我自己的菩提道心。’”
“这……这不是太自私了吗?”我有些犹豫,这和我平时所受的“无我利他”的教育相悖。
“哈哈哈,”陈先生闻言大笑,“这可就把佛法看扁喽!你想想,佛要是只懂让人舍己为人,那跟道德绑架有啥区别?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人,拿什么去普度众生?一盏油都快烧干的灯,如何去照亮别人?”
他收起笑容,严肃地说:“记住,《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正的慈悲,是清净的,不带攀缘的。你之前对那个人的帮助,是‘住相’的慈悲,你执着于‘我’在帮助‘他’这个相,所以你们的能量就缠住了。而现在,你把功德回向给你的冤亲债主和自身法身慧命,这是在清理你自己的‘债务’,加固你自己的‘根基’。这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是‘无相’的。当你的能量不再向外攀缘,而是向内凝聚时,那个‘借贷者’就失去了攀附的对象。”
“我打个比方,”他看我仍在思索,便换了个更现代的说法,“这就好比,你以前的Wi-Fi没有密码,谁都能连,还特别卡。现在,你不仅设置了一个超复杂的密码(精神断舍离),还把网络模式从‘对外共享’,改成了‘内部专线’(功德回向自身)。那个蹭网的人,自然就被踢下线了。他要想上网,就得自己去拉宽带,而不是来蹭你的。”
这个比喻,让我彻底通透了!原来“回向”还有如此精妙的作用,它不是自私,而是一种高级的智慧,一种能量层面的“自我净化”和“权限管理”。
“那么,陈先生,第三步呢?是不是最关键的一步?”
“没错。”陈先生的表情变得无比庄重,“前两步,是‘术’,是防守和反击。而第三步,是‘道’,是让你自己变得无比强大,从根本上免疫所有侵扰的终极法门。”
“第三步:琉璃内观,修筑自身福田。”
“琉璃内观?”我隐约觉得这个词与药师佛有关。
“正是。”陈先生赞许地点点头,“很多人念药师佛,只知道求健康,求消灾,这是把药师佛看成了一个‘全科医生’。其实,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门,核心不在于‘治病’,而在于让你自己变成‘琉璃’。”
“变成琉璃?”
“对。什么是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一个琉璃般的人,他的能量场是纯净、高频、自带光芒的。任何负面的、低频的能量,根本无法靠近,更别说侵入。就像苍蝇不会去叮一颗钻石一样。”
“那要如何修这‘琉璃内观’?”我追问道。
“药师佛的琉行,不是手电筒,照亮别人;而是一面镜子,照亮你自己。”陈先生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富有磁性,“你每天,哪怕只抽出十分钟,静坐。观想你的身体,从内到外,正在慢慢变成一块纯净透明的蓝色琉璃。你的五脏六腑,你的血液骨骼,你的皮肤毛发,都变成了光,变成了琉璃。”
“然后,观想药师佛的蓝色圣光,从宇宙深处,经由你的头顶,灌入这尊琉璃身体。光流经之处,所有负面的情绪、病气的能量、外来的纠缠,都如同冰雪遇热一般,瞬间消融、净化。你的琉璃身,在这光中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坚固。”
“最关键的一点,”他强调道,“当你在做这个观想时,心里要持有一个‘念’:我即琉璃,琉璃即我。我身非我,是光之体。一切外邪,无所附丽。”
“这个法门,坚持下去,会发生什么?”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坚持下去,”陈先生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短期内,你会发现你的睡眠质量变高,精力恢复得很快,情绪也变得稳定平和。这是因为你的能量场得到了净化和加固,那些‘能量吸血鬼’的吸管插不进来了。”
“长期坚持,你的气质会发生改变。你的眼神会变得清澈有定力,你的气场会变得让人感到舒服、宁静,但又不敢轻易冒犯。福报和运气,会自然而然地向你聚集。因为你不再是一个被动漏水的‘水桶’,你变成了一口能自己生水的‘活泉’。”
“到了那个时候,”陈先生最后总结道,“你再去看那些所谓的‘功德借贷者’,你不会再有恐惧和怨恨,你只会生出真正的、清净的慈悲。因为你明白,他们只是在黑暗中饥渴的孩子,而你,已经成为了太阳。太阳普照万物,却不会因为照亮了黑暗而损耗自己的光芒。这,才是修行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逃避黑暗,而是为了成为光明本身。”
一番话说完,书斋里寂然无声,只有檀香依然在不知疲倦地吐露芬芳。
我怔怔地坐在那里,感觉整个灵魂都被洗涤了一遍。从最初对阿哲遭遇的愤懑不平,到对“功德借徒”的恐惧,再到此刻,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与启迪,在我心中升起。
我明白了。阿哲的错,不在于善良,而在于他的善良没有智慧的铠甲。真正的强大,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而是拥有照亮一切、却不被任何事物染着的、如琉璃般的光明自性。
那天离开陈先生的书斋时,雨已经停了。一道彩虹挂在天边,洗净了天空的尘埃。我立刻把这【功德银行护身法】的三大步骤,原原本本地转述给了还在病榻上挣扎的阿哲。
我没有劝他立刻相信,只是对他说:“哥们儿,就当是一种心理疗法,试试看,没损失。”
起初,阿哲只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尝试。他开始刻意与那个表弟保持距离,并按照“精神断舍离”的法门,每天做那个观想。他说,第一次做完,他痛哭了一场,感觉心里堵了半年的石头,终于松动了。
接着,他把念佛回向的习惯,从为表弟祈福,改为了回向给自己的“功德银行”。他说,很奇怪,当他不再为表弟焦虑后,自己的心反而静下来了,失眠的状况竟然有了改善。
最重要的,是他开始坚持修“琉璃内观”。每天雷打不动半小时。一个月后,我再去看他,虽然依旧消瘦,但他的眼神,已经重新有了光。他告诉我,他不再做那些被负面情绪吞噬的噩梦了,心里感觉有了一股力量在支撑着自己。
又过了两个月,阿哲的身体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公司的烂摊子,他也有了心力去一点点收拾。虽然元气大伤,但那个曾经打不垮的阿哲,正在回来的路上。
而他的那个表弟,听说在离开阿哲的“庇护”后,自己创业搞得一塌糊涂,又变回了最初那个怨天尤人的失意者。
这一切的变化,让我对陈先生的智慧,对这宇宙间无形的能量法则,生出了无比的敬畏。
我们生活在一个能量交织的世界里,每一次人际互动,都是一次能量交换。善良,如果没有智慧的守护,就会变成他人肆意汲取的养分;慈悲,如果没有界限的保护,就会沦为纵容他人堕落的温床。
所谓“修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关于“个人能量管理”的终身学习。它教我们如何识别并斩断那些消耗我们的毒性链接,如何清理自身的能量场,更重要的,是如何点亮内在的光,成为一个自给自足、乃至能够照亮他人的能量源泉。
不要再问为什么你越善良越倒霉。问问自己,你的“功德银行”是否上了锁?你的善良,是带着智慧的光,还是带着攀缘的钩?当你开始向内求,修筑自己的“琉璃福田”时,你会发现,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更美好的方式归来。
记住那句话: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功德不怕人来借,就怕自己不成泉。愿我们都能成为那口源源不绝的、清净自在的活泉。
来源:萌宠S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