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2025年11月12日,当95后AI科学家罗福莉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科技圈瞬间沸腾。这位因主导开发DeepSeek-V2模型而被称作“AI天才少女”的北大校友,正式宣布加入小米AI团队,投身于名为Xiaomi MiMo的推理大
“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2025年11月12日,当95后AI科学家罗福莉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科技圈瞬间沸腾。这位因主导开发DeepSeek-V2模型而被称作“AI天才少女”的北大校友,正式宣布加入小米AI团队,投身于名为Xiaomi MiMo的推理大模型研发。
这则看似简单的个人动态,实则暗藏玄机——既是对外界传言的回应,更是一场巨头间人才争夺的标志性事件。今年10月,小米与北大联合发布的MoE(混合专家)与强化学习论文中,罗福莉已作为核心作者出现。如今她以“和一群富有创造力的研究员全力奔赴AGI”的宣言,揭开了小米在通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新布局。
从DeepSeek到小米:95后AI才女的职业变迁
罗福莉的履历堪称“含金量十足”。公开资料显示,她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专业。2019年,罗福莉曾在国际顶级会议ACL上发表8篇论文,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
硕士毕业后,罗福莉先是进入阿里达摩院主导开发了多语言预训练模型VECO,并推动了AliceMind的开源工作。2022年,罗福莉入职幻方量化从事深度学习相关策略建模和算法研究,后又加盟DeepSeek担任深度学习研究员,参与研发MoE大模型DeepSeek-V2。
2024年底,DeepSeek-V3模型以开源姿态横空出世,其前代V2版本因高性能、低成本架构引发行业震动,而罗福莉正是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这让当时年仅28岁的罗福莉成为大众追捧的“95后AI才女”。
今年10月,小米与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论文中,罗福莉的名字悄然出现,已为此次官宣埋下伏笔。
业内认为,罗福莉选择小米,是基于三方面的考量。其一,小米深耕端侧大模型,专注设备本地化部署,与罗福莉团队此前优化的“小参数大效能”路径一致。其二,雷军押注的“人车家全生态”"需要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而Xiaomi MiMo正是支撑这一愿景的核心引擎。其三,小米数亿级IoT设备的实时交互数据,为训练物理世界交互模型提供了稀缺资源。
小米为何死磕端侧大模型?
当多数互联网大厂在云端大模型参数竞赛中卷生卷死时,小米从2023年4月组建大模型团队起就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将AI塞进手机、汽车甚至扫地机器人里。这种看似“逆潮流”的选择,实则暗含深意。
业内普遍认为,传统云端大模型依赖网络传输,存在延迟高、隐私风险大等痛点。而端侧模型能通过本地化部署模型,在响应速度、隐私保护等方面都有着不俗表现。
据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AI手机市场份额将突破50%。AI手机的核心能力,如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影像增强、个性化服务等,高度依赖端侧模型的即时响应与隐私保护。
小米近年来在AI手机的布局上动作频频:2024年10月,推出自研小米澎湃OS,强化端侧AI调度能力;2025年9月,开源端到端语音模型Xiaomi-MiMo-Audio; 而今,罗福莉参与的MiMo推理大模型,将进一步强化其在手机、汽车、家居等终端设备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是小米死磕端侧大模型的第一大原因。
从生态协同的角度而言,小米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末,其IoT生态连接设备数达9.89亿台,同比增长20.3%。这些设备不是孤立的“硬件”,而是“人车家全生态”的节点。用户用小米手机控制空调、用汽车大屏联动智能家居,这种场景协同让IoT业务不再是“手机配件”,而是生态粘性的核心载体。这是小米死磕端侧的第二大基石。
此外,相比依赖公开语料的通用模型,小米通过用户授权收集的家居、出行等真实场景数据,更具商业价值。这些脱敏后的多模态数据,成为训练物理世界交互模型的独家养料。也是小米做强端侧模型的第三个重要基石。
AGI:小米的“物理梦”
AGI,即通用人工智能,被广泛视作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它不仅能处理语言、图像等单一任务,更具备跨场景的理解、决策与执行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体”。罗福莉提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终极战场。OpenAI、谷歌、特斯拉纷纷布局世界模型,试图让AI具备理解三维空间、预测物体运动的能力。在这场竞赛中,小米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当其他公司还在纠结如何让AI写出更优美的诗歌时,小米已通过Xiaomi MiMo的推理架构解决“怎样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等实际问题。此外,小米SU7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已采用部分端侧推理技术。可见小米更注重AI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应用,而且落地使用速度比较快。
资本市场的AI前景
在资本市场,AI竞争不仅是技术战,更是叙事战。2024年以来,大模型行业的投资逻辑已从“拼参数”转向“拼落地”。投资人对那些只能跑分、无法商用的模型逐渐失去耐心,转而青睐具备清晰场景与商业化路径的企业。
小米的端侧AI战略,恰恰符合这一趋势。据行业分析,端侧AI芯片、模型、应用三大板块,预计在2026-2028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小米若能在手机、汽车中率先实现AGI雏形,不仅能够拉动硬件销量,更可能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此次罗福莉的加盟,为小米的AI前景注入了关键变量。她代表着“轻量化AGI”的技术可行性;同时她是小米学术与产业连接的桥梁,将有助于增强小米在科研界的影响力;此外她本人作为“AI天才少女”的标签,具备天然的传播效应,将进一步扩大小米端侧模型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挑战:理想照进现实的荆棘路
尽管前景诱人,但是小米的AGI之路仍充满挑战。其一,如何在有限的功耗与算力下实现复杂推理,是行业共性难题。其二,手机、汽车、家居之间的数据互通与AI调度,需要强大的系统架构能力,意味着生态协同需要的技术和资金成本相当高。其三,罗福莉虽强,但AGI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算法、硬件、系统、产品的全面协同。小米能否真正把她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尚待时间检验。
结语
当罗福莉和她的团队在小米实验室调试新一代推理模型时,他们不仅在书写个人的职业传奇,更在参与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科技格局。从语言模型到物理世界,从云端到侧端,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重塑商业格局的底层逻辑。
雷军曾说:“小米立志要成为时代科技的引领者,持续为人类社会创新服务。”在AI这场长跑中,小米选择了一条差异化、但也更接近现实世界的道路。而罗福莉,正是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将才。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