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协商新视野|39家企业6154名职工的“幸福约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3:44 1

摘要:其核心经验在于,立足乡镇特色产业实际,聚焦小微企业“小散多”的用工痛点,以区域协商打破企业间的壁垒,实现“一域一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坚持民主程序,让职工代表真正代表民意,让企业方充分表达诉求,通过坦诚沟通凝聚…

当金红苹果挂满枝头,特色煎饼香气四溢,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这个以“果米游”闻名的特色乡镇,正通过一场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破解小微企业聚集区的用工难题。这场覆盖39家企业、惠及6154名职工的协商实践,不仅为镇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和谐动能”,更探索出一条乡镇工会推动劳动关系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特色产业的“成长烦恼”

小四平镇经济特色鲜明,煎饼、干豆腐、金红苹果等特色产品远近闻名。镇域内小作坊、小微企业众多,商贸、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临时性、非全日制用工普遍,招聘难、工资相对偏低、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动性高等突出问题。

企业待遇跟不上,职工攀比跳槽频,影响了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区域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四平镇工会联合会积极作为,将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提上重要日程。

“准、深、实、透”促协商落地

一场成功的集体协商,离不开扎实的前期准备与双方的坦诚沟通。小四平镇工会联合会以“代表选得准、调研做得深、数据查得实、协商谈得透”为原则,稳步推进协商工作。

代表选得准。职工方协商代表严格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3名代表涵盖了常年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工、全日制职工及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由镇工会联合会主席担任首席代表。企业方则由工商联指定3名具有代表性的经营管理负责人组成,确保了双方的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

调研做得深。今年年初,镇工会联合会就通过调查问卷广泛收集职工所盼。职工普遍反映“同工不同酬”,呼吁统一区域同行业、同工种的工资标准,并适度上调。这份凝聚着6154名职工心声的调查结果为协商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数据查得实。协商双方高度重视数据支撑。职工方代表分工协作,认真收集了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市县最低工资标准及周边地区同行业数据。同时,工会联合会协调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翔实的内部经营数据。内外数据的科学分析和整理,为协商议题的量化提供了精准可靠的依据。

协商谈得透。协商会议上,双方直奔主题、坦诚交锋。职工方提出 “确立区域最低工资标准”“技能人才月薪 2600 元起”“设立十三薪” 等建议;企业方则坦诚回应,认可工资标准统一与技能人才待遇提升的必要性,同时提出 “带薪休假需满足连续工龄条件” 等合理诉求。经过4个多小时的充分论证、务实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三项核心共识,形成《小四平镇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草案》。

“三重效应”优化产业生态

这份草案的落地,带来了超出预期的连锁反应。过去“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被打破,辅助岗位、技能人才、临时用工均等有了明确基准,尤其是技能人才待遇提升,让“工匠精神”在乡镇企业落地生根。协议明确要求企业一个月内补签劳动合同,实现“应签尽签”。一位煎饼作坊的临时工感慨:“现在签了合同,干活更踏实了!”十三薪、技能奖励、带薪休假等福利条款,既减轻了企业“用工荒”压力,也让职工看到“长期发展的希望”。协商后企业人员流动率明显下降,职工满意度显著提升。

小四平镇工会联合会的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实践,为省内同类乡镇提供了宝贵借鉴。其核心经验在于,立足乡镇特色产业实际,聚焦小微企业“小散多”的用工痛点,以区域协商打破企业间的壁垒,实现“一域一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坚持民主程序,让职工代表真正代表民意,让企业方充分表达诉求,通过坦诚沟通凝聚共识;聚焦核心关切,将工资标准、合同签订、技能人才待遇等职工最关心、企业最关注的议题作为协商重点,确保协商成果实质有效。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