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门诊来了一位42岁的李女士,拿着体检报告急得眼圈发红:“医生,我这甲状腺结节是4A级,会不会是癌啊?用不用马上做手术切掉?”其实每次坐诊,都能遇到类似焦虑的患者。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常见,但多数人对它和甲状腺癌的关系一知半解,今天就来聊一聊怎么科学应对。哪些人容易被甲状腺癌“盯上”?甲状腺癌总体上不算“凶癌”,甚至有“懒癌”或“幸运癌”,说明它并没有那么可怕。不过近些年来,其发病率确实在上升,尤其偏爱这几类人:首先是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的3-4倍,可能和雌激素水平有关;其次是有家族史的人,如果直系亲属得过甲状腺髓样癌或乳头状癌,自己风险会高不少;另外,童年期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长期精神压力大、碘摄入异常(过高或过低)的人群,也要多留意。不过大家别恐慌,甲状腺结节里只有5%-10%是恶性的,大部分良性结节只要定期观察就行。像李女士这样的4A级结节,恶性概率大概在2%-10%,也就是说大多数并不是癌,当然也不是说不管不顾,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通常建议密切随访复查,少数人可能要进一步检查穿刺活检。发现结节别慌,这样判断良恶性很多人拿到结节报告就吓得焦虑不安睡不着,其实看报告有技巧。首先看超声报告里的“TI-RADS分类”:1-2类是正常或良性,3类恶性风险低于2%,通常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4A类要开始警惕,但大多仍可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有时也考虑穿刺活检,4B、4C类恶性概率更高,需及时找专科医生评估;5类基本考虑恶性,6类是已经病理证实的癌。穿刺活检是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但不少患者怕疼不敢做。其实穿刺用的是细针,和抽血差不多,全程几分钟,多数人只有轻微酸胀感。如果不幸确诊甲状腺癌,也别觉得天塌了。甲状腺癌里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癌,占80%以上,规范治疗,10年生存率90%以上,术后正常工作生活。治疗:不是所有甲状腺癌都要“一刀切”很多患者确诊后第一反应是“赶紧切干净”,但其实治疗要因人而异。比如小于1厘米的低危乳头状癌,没有侵犯周围组织、没有转移,医生可能会建议“主动监测”,就是定期做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观察结节变化,不用马上手术;如果肿瘤较大、有转移风险,或者患者心理压力大,就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全切和部分切除,具体要根据肿瘤位置、大小来定。术后要不要做碘131治疗?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般高危患者(比如有远处转移、肿瘤侵犯血管)才需要,低危患者术后通常只要吃优甲乐抑制TSH水平,预防复发就行。之前有个患者,28岁确诊低危乳头状癌,做了部分切除后,坚持吃优甲乐,定期复查,现在10多年了,各项指标都正常,还生了健康的宝宝。术后做好这3件事,降低复发风险甲状腺癌术后护理很关键,第一是遵医嘱用药,很多患者术后要吃优甲乐,不能自己减药或停药。优甲乐不仅能补充甲状腺激素,还能抑制TSH,TSH水平过高会增加复发风险,所以要定期抽血调整剂量。第二是饮食,术后初期如果做了碘131治疗,要忌碘饮食(不吃海带、紫菜、加碘盐),没做的话正常吃加碘盐就行,不用过度忌碘。第三是定期复查,术后第一年每3-6个月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和颈部超声,之后根据情况延长间隔,有问题早发现。最后想跟大家说,甲状腺癌是“可防可治”的癌症,定期体检(尤其是女性、有家族史的人群)是最好的预防方式。如果发现结节,别自己查百度吓自己,找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科学评估、规范治疗,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原标题:《这个部位查出4a结节,最终多少人确诊癌症?看完放心一半》摘要:上周门诊来了一位42岁的李女士,拿着体检报告急得眼圈发红:“医生,我这甲状腺结节是4A级,会不会是癌啊?用不用马上做手术切掉?”其实每次坐诊,都能遇到类似焦虑的患者。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常见,但多数人对它和甲状腺癌的关系一知半解,今天就来聊一聊怎么科学应对。哪些人
来源:白云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