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1日,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而言,是台风防御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一天。中央气象台于当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明确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已正式进入24小时警戒线,其移动路径直指台湾岛西南部沿海,预计将于12日下午至夜间完成登陆,登陆强度为强热
台风“凤凰”逼近:台湾迎登陆考验,福建风雨预警升级
2025年11月11日,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而言,是台风防御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一天。中央气象台于当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明确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已正式进入24小时警戒线,其移动路径直指台湾岛西南部沿海,预计将于12日下午至夜间完成登陆,登陆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级或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0至12级,风速介于28至33米/秒之间 。这一消息通过各级气象部门、新闻媒体迅速传递至台湾及福建、浙江等周边省份的民众手中,一场覆盖范围广、防范要求高的台风应对工作全面展开。
追溯台风“凤凰”的形成与移动轨迹,其最初的活动迹象可圈可点。早在11月9日18时,中央气象台就已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当时“凤凰”尚处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215公里的吕宋岛东部近海海面上,彼时强度已达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风速高达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5百帕 。按照当时的预报,该台风将以每小时30至3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于9日夜间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随后穿过吕宋岛,于10日中午前后移入南海中东部海面,并在11日早晨迎来强度的再次增强 。这一系列路径变化既符合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典型移动规律,也因途经海域的海温、气压等气象条件变化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经过吕宋岛地形的削弱与南海海域能量的补充,“凤凰”的强度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了合理调整。截至11日早晨5时,其中心位置位于台湾岛鹅銮鼻西南方约40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具体坐标为北纬19.2度、东经118.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降至12级,风速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升至970百帕 。到了11日15时,台风中心距离台湾鹅銮鼻西南方向已缩短至约300公里,移动速度放缓至每小时10公里左右,方向调整为北偏东,强度维持在12级水平 。这种强度的变化与移动速度的放缓,一方面是由于台风在穿越陆地后能量损耗,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海东北部海域环境场的影响,使得其路径更加稳定,登陆时间和地点的预报确定性显著提高。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此次台风登陆将带来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根据气象部门的精细化预报,11日8时到12日8时,台湾岛东部和南部将率先遭遇大到暴雨,其中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累计降雨量可达100至150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 。而在登陆前后,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及台湾岛沿海将出现持续的强风天气,风力普遍达到9至11级,阵风更是可达12至13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和地区风力甚至能达到12至13级,阵风14至15级 。这样的风雨强度意味着台湾西南部沿海的高雄、台南等城市将面临严峻考验,可能出现树木倒伏、广告牌脱落、部分低矮建筑物受损等情况,强降雨还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作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福建虽不直接面临台风登陆,但受其外围环流与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风雨天气同样不容小觑。福建省气象台于11日10时54分发布台风警报,福建省海洋预报台也同步发布了海浪橙色预警和风暴潮蓝色预警,截至11日当天,全省已有31个各类预警信号生效中 。从降水情况来看,11日当天福建全省以阴有小到中雨为主,南部沿海地区部分出现大雨,局部达到暴雨级别;12日台风影响最为显著,全省仍维持阴有小到中雨的天气格局,沿海地区部分为大雨,局部将出现暴雨,部分山区和沿海乡镇可能遭遇短时强降雨,小时雨强可达20至30毫米 。
在风力方面,福建沿海地区将承受明显的大风影响,尤其是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会进一步加剧风力,福建沿海阵风可达11至13级。这对福建的海上交通、渔业生产、沿海工程建设等领域将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福建沿海的厦门、泉州、莆田等港口城市,部分海上航线已启动停航预案,渔船纷纷回港避风,沿海养殖区的渔民正抓紧加固养殖设施,转移养殖物资;沿海地区的高空作业、户外施工已全面暂停,建筑工地的塔吊、脚手架等设备得到加固处理;部分景区也根据预警信息关闭了临海景点和高空游乐项目,避免游客因大风暴雨发生安全事故。
从个人视角来看,此次台风“凤凰”的逼近,让东南沿海民众再次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与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官网、APP、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实时更新台风动态,让民众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以厦门为例,当地气象部门明确预报11日夜间至12日白天为降水最强时段,过程累计雨量20至40毫米,局部可达50毫
米,同时气温将进一步下降,城区日最高气温降至21°C,日最低气温降至18°C,这样精准的预报为民众调整出行计划、准备防寒衣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走访福建泉州沿海乡镇时,能看到当地民众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防御准备:居民们仔细检查门窗是否牢固,用胶带将窗户玻璃贴成“米”字状以防止破碎;沿街商铺经营者及时收起了户外广告牌和遮阳棚,将贵重物品转移至高处;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提醒老年居民和独居人群注意安全,告知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和前往路线。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正是抵御台风侵袭的重要防线,也体现了沿海民众多年来积累的防台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台风“凤凰”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再次凸显了台风预报的复杂性和防御工作的必要性。虽然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和数值预报模式已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和登陆地点,但台风在移动过程中仍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路径偏移或强度突变。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相关行业还是普通民众,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持续监测台风动态,及时发布更新预警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危旧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确保受威胁群众能够及时转移安置;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加强设施巡查维护,做好应急抢修准备,保障台风期间交通畅通、电力供应稳定和通信联络顺畅;农业、渔业、水利等部门要指导相关从业者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关键的是严格遵守政府发布的防御指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避免前往沿海地区、山区等危险区域;如果必须外出,要注意避开广告牌、大树、电线杆、临时建筑物等易被风吹倒的物体,远离积水路段,确保出行安全;在家中要注意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防范漏电、煤气泄漏等风险。同时,要理性看待台风预警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不恐慌焦虑,以科学的态度做好防御准备。
总体来看,台风“凤凰”的逼近已成为牵动东南沿海地区民众的重要事件。台湾的登陆准备、福建的风雨防范,各地都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工作。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准确的预报、科学的防御、全民的参与缺一不可。随着台风登陆时间的临近,各项防御工作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相信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民众的积极配合下,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台风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接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焦于12日台风登陆的关键节点,关注台风移动路径的最新变化和各地的应对情况。
来源:铃风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