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赖清德时间不多了!大陆巷战演习,繁体字一出,台媒舆论大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1:17 1

摘要:一段解放军巷战演习的视频在网上传播,画面中,城市街道背景还出现了繁体字书写的“大鸡排”招牌,以及无人机与智能机器狼协同作战。

一段解放军巷战演习的视频在网上传播,画面中,城市街道背景还出现了繁体字书写的“大鸡排”招牌,以及无人机与智能机器狼协同作战。

这时候就要想了,什么情况下解放军要打巷战?

其实,答案已经在画面中了。

我国近期也无战争需求,且大陆内部写的简体字,很少用到繁体字。

这又是巷战又是繁体字,指向性很明显。

这场被岛内媒体称为“针对性最强”的演习,从围台封锁、抢滩登陆到城市巷战,呈现了解放军对台作战全流程的实战化模拟。

与此同时,台湾《联合报》《中时新闻网》等媒体接连发声,呼吁赖清德“主动与大陆谈判”,避免将台湾推向灾难边缘。

民进党当局虽高调展示M1A2T坦克并炒作“民主价值”,却难以掩盖岛内舆论对“台独”路线的集体疲惫。

繁体字招牌背后的信号与台媒的转向,共同指向一个现实:赖清德当局的政治冒险已进入倒计时。

巷战演习的布景设计,有很强烈的心理震慑意图。

繁体字“大鸡排”招牌模拟的是台湾夜市常见场景,而演习区域内的街巷布局、建筑结构与台北万华区高度相似。

台防务部门退役将领指出,解放军此次投入的“机器狼”为六足仿生机器人,可搭载侦查设备与轻型武器,在复杂巷道中实现全天候作战。

而无人机蜂群战术的运用,则直接针对台军“逐层阻击”的巷战预案。

台军原计划依靠钢筋混凝土建筑拖延战局,但解放军在演习中展示的热成像透视与穿墙探测技术,让隐蔽工事几乎无所遁形。

台前“陆军司令”胡镇埔承认,台军巷战准备仍停留在“步兵反装甲”层面,与大陆的智能化作战存在代差。

2025年下半年以来,岛内多家机构民调显示,民众对“两岸开战”的恐惧率从赖清德上台初期的38%升至61%,而支持“主动对话”的比例突破七成。

这种情绪在红堡爆炸案、印巴冲突等国际事件后进一步发酵。

台湾工商团体负责人直言,民进党鼓吹的“不对称作战”实为政治口号,M1A2T坦克在解放军攻台时“可能来不及开出仓库”。

事实上,台军2024年“汉光演习”中,多辆坦克因道路狭窄被困在淡水老街,暴露了城镇作战的适应性缺陷。

与此同时,大陆暂停ECFA部分关税优惠已导致台湾农渔产品出口损失近12亿美元,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进一步削弱了赖清德的政治基础。

赖清德当局的应对策略呈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其推动“军公教忠诚查核”,禁止公务人员持有大陆证件,试图切割两岸社会联结;另一方面,又批准萧美琴赴欧洲议会兜售“民主同盟”,寻求国际支持。

这种“内缩外拓”的战术反而加速了孤立,欧洲议会虽通过所谓“支持台湾决议”,但欧盟委员会随后明确表示“不改变一个中国政策”。

更让民进党尴尬的是,大陆在演习次日宣布批准新增10个两岸直航点,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也如期扩容。

这种“军事威慑”与“民生开放”并用的策略,让赖清德“抗中保台”的叙事难以自洽。

台海局势的走向已超越军事层面,演变为一场关于历史认同的博弈。

赖清德在“团结十讲”中声称台湾与大陆“血缘无关”,但基因学研究显示,台湾汉族群体与闽南人群的遗传相似度高达93%。

而其引用的“南岛语族独立起源论”,恰恰忽视了南岛语族最早从大陆东南沿海迁徙的考古证据。

这种对历史的裁剪甚至引发绿营内部质疑,郑丽君坦言“认同政治不应以虚无主义为基础”。

与此相对,大陆近期发布《两岸融合示范区税收优惠细则》,为台商提供214项同等待遇,厦门与金门的“同城化”社保互通覆盖至医疗、教育领域。

融合政策的细化,正在消解民进党构建的政治壁垒。

对于美国而言,台海局势的紧迫性正在重塑其战略计算。

2025年8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推演显示,若美军介入台海冲突,其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将遭受“难以修复的损伤”。

该报告促使五角大楼重新评估对台军售的实际效能,特别是M1A2T坦克在城镇环境中的生存率不足15%。

而大陆与新加坡、印尼近期达成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一步压缩了外部势力干预空间。

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主打“两岸和平牌”,主张恢复大陆游客来台与农产销陆通道,在南部农业县市支持率上升8%。

民众党则提出“避战谋和”方案,建议建立金门—厦门危机热线机制。

就连深绿背景的“台湾基进党”也悄然调整论述,将“抗中”改为“避战”,显示“台独”话语体系的松动。

这些变化与2024年赖清德仅以40%得票率当选的“双少数”局面形成呼应,其执政合法性的脆弱性日益凸显。

大陆对台政策正在形成“多维遏制”的新范式。

军事上,联合利剑演习将台岛关键设施纳入“即时打击清单”;经济上,通过ECFA条款调整影响台湾半导体原料供应;法律上则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将“新两国论”言论列为分裂行径。

这些措施与融合示范区政策构成“压力—拉力”的双轨机制,国台办近期表态不再承认“台湾海峡中线”,并将常态化巡航延伸至桃园外海,实质上取消了民进党当局的“海疆治权”。

这种基于实力的规则重塑,使得赖清德所谓的“两岸互不隶属”沦为空谈。

留给赖清德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2026年县市长选举若民进党失利,其两岸政策将面临全面修正压力。

而解放军巷战演习中的繁体字招牌,既是一种战术预演,也是一种文化召唤,它提醒台湾民众,两岸同文同种的历史脉络不可能被政治切割。

当台媒开始讨论“谈判优于对抗”,当工商界呼吁“重启小三通”,当美国拒绝为“台独”背书时,赖清德团队的“孤注一掷”已注定是困兽之斗。

参考信源:

2025-11-11 19:01·金羊网——《解放军巷战演习,旁边小吃摊上的繁体字亮了!》

来源:素年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