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2》:唐芷瑶什么时候下线,太没底线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13:20 1

摘要:一个靠下跪、献身、伪造遗书抢版面的女人,居然在黄金档活到了第二季第十八集,屏幕外的血压先爆表。

一个靠下跪、献身、伪造遗书抢版面的女人,居然在黄金档活到了第二季第十八集,屏幕外的血压先爆表。

剧情走到这一步,观众已经分不清是编剧大胆,还是现实更离谱。

唐芷瑶把能踩的红线全踩了:先给上司递房卡,再给保安磕头,转头嫁个老头,遗产到账立刻回台里掀桌子。

别人做新闻靠线索,她靠脱线和越线,偏偏收视率一路飘红。

很多人骂角色不要脸,却很少人问一句:为什么这种人总能找到新跳板?

答案不复杂,她精准踩中了三个潜规则。

第一,流量池只认冲突,不认对错。

她越疯,剪辑师越兴奋,预告片里她的尖叫永远音量最大,观众手指会诚实地停下来。

第二,职场里永远有人需要一把快刀。

上级想铲除异己,又不愿脏手,于是递给她一份内部邮件,第二天就变成全网热搜。

出了事,推她出去背锅,节目停一周,复播后冠名商没少一个。

第三,观众需要情绪出口。

生活越憋屈,越想在剧里找个更惨的靶子。

唐芷瑶负责无底线,观众负责骂,双方配合默契,广告商笑得最响。

有人担心带坏小孩,其实小孩早就不看电视。

真正该担心的是刚毕业的实习生,他们第一次进机房,就看见前辈把剪辑键当武器,把公共平台当私刑场,心里那杆秤瞬间歪了。

新闻系老师四年教的伦理课,抵不过屏幕里十五秒的疯批操作。

更魔幻的是,剧情照进现实的例子随手就能搜到:某地方台实习生为抢独家,把受害者住址直接晒在短视频账号;某自媒体博主没等到警方通报,先剪辑出八分钟所谓复盘,点赞破五十万后悄悄删稿。

他们比唐芷瑶更疯,因为没人给他们写下线时间。

编剧敢写,平台敢播,观众敢骂,三方一起把底线磨成粉末。

最后大家把遥控器一扔,骂一句世风日下,第二天照样打开软件,边刷牙边追更新。

骂得越狠,数据越漂亮,第二季刚开播时豆瓣开分六点八,唐芷瑶连续作妖十集后涨到七点二,平台立刻把她的片段剪成九宫格,全渠道投放。

有人把锅甩给资本,说是金主爸爸只认流量。

可资本也委屈,他们只投观众多看的内容。

观众是谁?

就是每一个边骂边点下一集的普通人。

骂她,也是养她,这口锅谁也跑不了。

最惨的是认真做调查的那批记者。

他们花两个月跟环保线,拿到企业偷排铁证,播出当天热搜被唐芷瑶下跪截图挤到第十。

没人关心污水里重金属超标多少倍,大家都在猜她下一次跪谁。

真相输给狗血,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想让她下线,其实方法简单粗暴:只要同时有十万人停止讨论,算法立刻把她判为无效词条。

可十万人同时闭嘴,比十万人同时开骂难上一万倍。

于是她继续蹦跶,观众继续高血压,医生继续提醒少熬夜追剧。

有人提议举报到广电,要求下架角色。

举报信模板都写好了,却发现条款里找不到禁止无底线这一条。

法规只能管脏话和血腥,管不了良心。

良心在收视率面前,轻得像片纸。

剧情里,Man姐坚持先核实再播出,结果被唐芷瑶拿伪造遗书逼到镜头前道歉。

弹幕飘过一片心疼,可现实里,坚持核实的编辑被主管叫到办公室:人家都发了,你还在等什么?

等核实完,汤都凉了。

那一刻,Man姐和真实世界的记者重叠,屏幕内外一起沉默。

观众总盼着大结局恶人得报应,可现实更常见的是恶人换家公司继续开工资。

剧里如果让她突然车祸身亡,观众会骂编剧偷懒;让她坐牢,观众又嫌套路。

最好的惩罚其实是让她失去利用价值,没人再递刀,没人再转发,她的嚣张才会真正熄火。

要做到这一步,得先承认一个事实: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吐槽、每一次剪她表情包,都是在给她续命。

想让她消失,第一步就是停止投喂。

听起来像废话,却是唯一有用的办法。

当然,没人敢保证自己做得到。

下班挤地铁,累到不想动脑,只想看点刺激的,手指会诚实地点开那个最疯的封面。

那一刻,你和唐芷瑶,也是共谋。

所以别急着喊下线,先问一句:明天更新,你能不能忍住不点?

如果答案是否,她就会在下一集继续下跪、献身、递遗书,顺便拿走你口袋里的流量,换成她的年终奖。

屏幕里外,都一样残酷。

来源:多彩扑克4QpaXT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