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3年,潘石屹出生在甘肃天水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专毕业后,他进入原石油系统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南下特区,在深圳、海南的地产浪潮中积累了最初的行业经验。
潘石屹全资修建的甘肃天水养正幼儿园
大家好,我是兰台。
1963年,潘石屹出生在甘肃天水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专毕业后,他进入原石油系统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南下特区,在深圳、海南的地产浪潮中积累了最初的行业经验。
1995年,他与张欣在北京创立SOHO中国,以“在一线城市核心区做有辨识度的商业地标”为战略,先后操盘建外SOHO、望京SOHO、银河SOHO、丽泽SOHO等项目,成为中国写字楼市场上极具话题度的开发商组合。
SOHO中国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之后战略从“开发-出售”逐步转为“开发-持有”,强调长期租金回报和资产运营。
2022年9月,潘石屹、张欣宣布卸任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与CEO,转任执行董事,将更多精力投向艺术与公益以及家族投资。
张欣在纽约拿地重操房地产旧业
01、退出一线管理后,这对夫妇的生活与投资重心逐步外移至美国,尤其是纽约。
2025年10月,张欣领导的家族地产平台 Closer Properties 公布:以6250万美元全现金收购曼哈顿上东区东79街与列克星敦大道交界处的五宗相邻地块,拟建设配套设施完备的精品豪华公寓,并带有底层零售。
多家主流媒体与行业媒体予以报道与细节核验。
随后发布的公司新闻稿进一步披露:该项目计划再并入第六宗地(1133 Lexington Ave),整合后地价/成本为7600万美元,项目地址拟为“150 East 79th Street”,预计2026年一季度启动拆除。
以当下汇率大致折算约人民币5.4亿元(以“7600万美元×约7.1~7.2”估算范围),与坊间“斥资5.4亿在纽约拿地建房”的说法基本对照。
这笔交易有两层“信号”:其一,Closer Properties从“持有类资产”跨入在纽约的首次“从零开发”(ground-up),是家族在美地产版图的能力验证;其二,选址上东区79街—Lexington一带,属于成熟高净值客群的刚需升级盘带,在纽约公寓新开工放缓背景下,走“中等体量、精品化、强配套”的策略,更贴合当下纽约高端买家的画像与融资环境。
养正幼儿园
02、如果说曼哈顿上东区是他们全球资产布局的一枚新棋子,那么位于甘肃天水麦积区马跑泉镇石咀村的“养正幼儿园”,则是另一条清晰的主线——把最好的学前教育资源送回家乡。
这所幼儿园由SOHO中国基金会捐资建设,建筑设计由日本建筑师迫庆一郎团队操刀,2019年竣工、2020年启用。
园舍外观“像一座白色城堡”,以大面积天窗和彩色玻璃营造开放、明快的儿童空间。
办学定位为非营利、公益性质的国际化双语幼儿园,目标服务本地适龄儿童,改善农村学前教育供给质量。
养正幼儿园目前由北京家育苑教育集团运营管理。家育苑是北京教委评价体系内的优质民办学前教育运营方之一,强调以“美德教育”为核心的双语课程体系。天水当地权威媒体与SOHO中国官方网站均明确“家育苑负责管理/运营”。
顺便说一句,北京家育苑教育集团旗下的北京家育苑幼儿园,根据多家媒体披露,收费标准是学费一年12.5万,伙食费一年6000元。
换言之,潘石屹请北京家育苑教育集团负责养正幼儿园的运营,一年至少要向家育苑教育集团支付上千万人民币。
幼儿园内部
03、关于大家最关心的“是否全免费”:从项目属性看,养正幼儿园系公益捐建、非营利,地方媒体报道亦将其纳入公益项目叙述;
从政策层面看,甘肃省自2016年起对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免收保教费,形成“基本保教费由财政兜底”的普惠框架——这意味着像养正这样定位公益、纳入普惠体系的园所,学位面向适龄儿童的就读费用具有制度性减免(即学费/保教费层面的“免费”),但伙食、托管等服务性收费仍按政策执行。
撰文时点并未检索到园方单独发布的最新收费细则,综合官方与媒体口径,“全免费就读”可理解为保教费全免的公益性与普惠性叠加效果。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年6月17日一篇深度报道《SOHO中国水落“石”出 潘石屹30年地产往事挥袖别离》里明确提到了潘石屹资助的养正幼儿园对学员是完全免费的:
只有一位潘石屹老乡的留言显得与众不同:“我是潘老师一个地方的,孩子就在他盖的学校,什么都免费,我想说他没忘本,是个好人。”
更具在地温度的是,石咀村同时运行着“一家人免费餐厅”,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当地媒体在2020年开园后的跟踪报道中提到,幼儿园与免费餐厅同日启用,形成“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社区互助场景。
换句话说,在“硬件捐建+专业化运营”的基础上,潘石屹家族在天水的公益投入,延伸到了代际照料的连续体。
潘石屹夫妇
04、从天水到北京,再从北京到纽约,潘石屹的职业路径,折射出一代中国地产创业者的地理迁徙与产业周期。
当商业无可避免地进入“慢变量”阶段,能否把资源、经验与审美,转译成可被家乡儿童共享的公共品,或许是这条路径更值得书写的部分。
纽约的楼会在几年后以崭新姿态出现天际线;而在天水的群山之间,一座“白色城堡”里,孩子们正抬头看见光。
来源:兰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