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致癌清单:除了中式咸鱼,还有4种东西尽量少接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18:56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91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听说咸鱼是一级致癌物,那我还能不能吃点?”

“那火腿肠是不是也不能碰?我家孩子挺爱吃的。”

“塑料饭盒加热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每天在诊室,都会有患者带着各种“致癌传说”来求诊。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里,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式咸鱼,还有哪些东西,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咸鱼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下饭神器”,尤其是广式咸鱼,但它也确实被列为一级致癌物。这个“级别”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有明确的人体证据,确认会增加患癌风险

广式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胺类物质,这类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明确诱发鼻咽癌、食管癌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2009年就将其列入了一级致癌物。

当然,偶尔吃一两口不会立刻致癌,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确实会显著提高风险。

1. 加工肉制品:火腿、香肠、腊肉

这些可不是“疑似”致癌,而是被世卫组织正式列为一级致癌物。主要原因是它们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硝酸盐、亚硝酸盐,这些在高温作用下,会转化成亚硝胺,同样是强致癌物。

有数据显示,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制品(大约两片培根)就会使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8%【参考:《柳叶刀·肿瘤》】。

所以尽量少吃,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正是肠道发育关键期,加工肉类不该成为主食。

2. 酒精饮品:不仅是肝癌,还包括乳腺癌

很多人以为酒精只伤肝,其实它的“杀伤力”远不止于此。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酒精摄入与至少7种癌症有关,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代谢为乙醛,这是一个公认的致癌物,会损伤细胞DNA,干扰修复机制。

尤其是女性,每天超过一杯葡萄酒,就会显著增加乳腺癌风险。所以,哪怕是红酒,也不是“养生利器”,更不能天天喝。

3. 烟草制品:不吸烟也要警惕二手烟

烟草的致癌性已无需赘述,但很多人忽视了二手烟与“三手烟”的危害

二手烟中含有超过70种致癌物,即便你不吸烟,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肺癌风险也会升高20%~30%。而“三手烟”指的是烟雾附着在衣物、墙壁、汽车内饰上的残留物,儿童尤其敏感。

所以,家庭中有人吸烟,不仅自己有风险,家人也在“被动致癌”中

4. 室内空气污染:炒菜的油烟,也可能是“隐形杀手”

很多人只关注工业污染,却忽视了家里厨房的“毒气”。

炒菜时尤其是高温爆炒,会产生大量PM2.5和苯并芘——这也是被列入一级致癌物的有害物质。

中科院曾做过一项实验,发现在不开抽油烟机的厨房中炒菜10分钟,相当于抽了两根烟

如果家中常年做饭,厨房不通风,又不使用抽油烟机,肺癌风险会显著增加

当然不是。致癌物≠一定致癌,而是指在一定剂量与暴露时间下,会增加患癌概率。

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清单,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毒理机制等综合评估得出。比如中式咸鱼、加工肉、酒精、烟草、油烟,它们的致癌风险都建立在长期、大量接触的基础上

偶尔吃一口咸鱼、喝一杯酒,不会立刻患癌。但如果经年累月把这些当成生活常态,那就要警惕了。

我们无法完全避开所有致癌风险,但可以主动降低可控因素

餐桌上:多吃蔬果、全谷物,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物的摄入;

厨房里:炒菜时打开抽油烟机,尽量避免高温爆炒;

生活中:不吸烟,不饮酒,远离二手烟;

体检中:定期筛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正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强调的:90%的癌症,其实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写在最后

人们常说“谈癌色变”,但恐惧无法解决问题。真正有效的方式,是了解、预防、改变

致癌物清单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敢吃,而是提醒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正在悄悄影响健康的未来

就像开车一样,路上有风险,但只要我们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大多数人也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健康这条路也是一样,科学认知+理性选择,才是最靠谱的“防癌指南”。

参考资料: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清单(最新版,第129号报告)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

《柳叶刀·肿瘤》: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and cancer risk, 2015

中华预防医学会《癌症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

来源:学知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