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十一点,客厅的灯还亮着。他坐在沙发上,盯着手机里不断跳动的房产群消息,手指机械地滑动屏幕。她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轻轻放在茶几上,没说话,只是挨着他坐下。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沉闷,像梅雨天晾不干的被子,压得人喘不过气。
深夜十一点,客厅的灯还亮着。他坐在沙发上,盯着手机里不断跳动的房产群消息,手指机械地滑动屏幕。她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轻轻放在茶几上,没说话,只是挨着他坐下。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沉闷,像梅雨天晾不干的被子,压得人喘不过气。
“又跌了。”他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像从地底冒出来,“我们那套房,挂牌价比上个月又降了八万。”
她没接话,只是把头轻轻靠在他肩上。八万,不是小数目。那是孩子一年的补习费,是父母半年的药费,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了三年才凑出来的“应急钱”。可现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蒸发在楼市的波动里,连个响儿都没听见。
他们不是炒房客,不是投机者。他们只是普通夫妻,背负着三十年的房贷,每月工资一到账,第一件事就是划走一万五的月供。他们买这套房,不是为了升值,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小学,是为了在城市里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角落。可现在,房子还在,月供还在,但那个“家”的价值,却像沙漏里的沙,一点点往下掉。
“你说,我们是不是买错了?”她轻声问。
他苦笑:“哪有错不错?那时候不买,孩子没学上,租的房子说涨就涨,说赶你走就赶你走。买了,至少有个窝。可现在……”他没说完,但两人都懂。
他们不是没想过卖了换小的,可一算账,卖了房,还完贷款,剩下的钱连个像样的一居室都买不起。更别说,孩子已经在这儿上了两年学,换学区,又要重新适应,又要重新托关系,又要重新掏钱。
“最怕的不是跌,是跌了还卖不掉。”他说,“你现在挂出去,看的人少,出价的更少。中介天天打电话,说‘再降点吧,现在行情不好’。可我们已经降了三次了,再降,连本都保不住。”
她听着,眼眶有点发热。她想起当年签合同那天,两人站在售楼处,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那时候觉得,只要咬牙扛下月供,十年后就能翻身。可十年还没到,房价先跌了。他们不是没努力:他加班到凌晨,她兼职做代购,孩子交给老人带,夫妻俩像两台永不停转的机器,只为守住这个家。可房价一跌,所有的努力,好像都被打了个折扣。
“我们没偷懒,没躺平,也没乱花钱,怎么就成了‘被套住’的人?”她喃喃道。
他没说话,只是握紧了她的手。他们都知道,这不是谁的错。是行情,是大环境,是无数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房价起起落落。可他们,只是想安安稳稳有个家,怎么就这么难?
他们不是没看过那些“房价暴跌,业主跳楼”的新闻,也刷到过“早卖早脱身”的狠话。可他们清楚,自己不是那些人。他们不指望靠房子发财,也不幻想一夜暴富。他们只是想,别让这个家,变成负资产,别让孩子,因为房价,失去本该有的安稳。
深夜的客厅里,时钟滴答作响。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可他们心里,却像被抽走了点什么。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房价跌了,受伤最深的从来不是炒房客,而是那些咬牙供房的普通人。
炒房的人,早就在高点套现走人了。真正被套住的,是那些用三十年工资换一套房、以为能安稳过日子的普通人。他们不是贪婪,只是想有个家。可当房价下跌,他们不仅没享受到“便宜”,反而成了被贬值吞噬的牺牲品。月供没少,压力没减,可房子的价值,却像沙堡一样被潮水冲走。这种无奈,外人看不见,但每天都在无数个家庭里上演。
第二,房子不该是普通人唯一的“安全感”,但我们却别无选择。
我们都知道,把所有积蓄押在一套房上是危险的。可现实是:没有房,孩子难上学,婚姻难稳定,连谈个恋爱都得先问“你有房吗?” 房子本该是遮风挡雨的屋檐,现在却成了衡量人生成败的标尺。我们一边骂它太贵,一边又拼命往里冲;一边希望它跌,一边又怕它跌。这种矛盾,不是我们软弱,是系统让我们别无选择。
所以,房价跌了,我们心里会难过吗?
会。
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
我们拼尽全力,想给孩子一个安稳的未来,可这个未来,却被一套房子的价格,轻轻松松地动摇了。
你呢?
你家的房子,还在“扛”着吗?
你有没有在深夜,也盯着房产APP,心里五味杂陈?
评论区说说吧,咱们不骂人,不抱怨,就聊聊,这个属于普通人的、真实的生活。
#如果房价跌了,你心里会难过么#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