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又摊上事了!被曝职务侵占,金额巨大,晚年将面临牢狱之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07 10:42 1

摘要:张纪中,这位曾让金庸剧刷屏的“大侠”,如今成了经济犯罪侦查里的“主角”。

300万被冻、800万待查、一部《天龙八部》的“续集”正在朝阳经侦大队上演。

张纪中,这位曾让金庸剧刷屏的“大侠”,如今成了经济犯罪侦查里的“主角”。

别急着站队,先把钱、权、人三条线捋清,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夫妻反目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导演中心制”给自己挖的坑。

——钱——

警方通报写得客气:“补充证据阶段”。

翻译成人话就是:账还没平,事还没完。

最新审计像拆盲盒,越拆越沉:

1. 2011-2012年,一笔120万的“幽灵剧组”浮出水面——项目立项、合同签字、发票齐全,就是没人见过片场。

2. 公司账上50万的影视器材,一夜之间“搬家”到张纪中个人工作室,连折旧都没提,直接变“家用”。

3. 800万涉案金额里,200万是立案前张纪中自己退的,300万是警方冻结的,剩下300万像捉迷藏的娃,还没找到。

退钱≠没事。

刑案看的是“行为时”,不是“后悔药”。

只要转出那一下没走股东会、没董事会、没合规流程,就可能构成职务侵占。

一句话:先上车后补票,补票也逃票。

——权——

天眼查一拉,时间线比剧本还密:

2023年11月,樊馨蔓把持股比例从51%抬到67%,顺便把案由写成“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

翻译一下:前妻变大股东,起诉前夫,案由是“你坑了公司钱”。

更妙的是,香港那间“ZHANG PRODUCTION LIMITED”10月就申请注销,结果被内地警方按下暂停键——想金蝉脱壳?

壳被胶水封死了。

股权、公司、境外实体,三层“马甲”全被钉在公告板上。

经侦的潜台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庙里的账本一页都不会少。

——人——

杜星霖清空抖音带货视频,助理扔下一句“清者自清”。

张纪中微博停在11月30日,转发《天龙八部》怀旧片段,评论区开精选——只留下“相信老师”四个字。

一边是“沉默的螺旋”,一边是“精选的螺旋”。

法律圈消息更直接:周兆成已接案,这位律师上一个热搜客户是某顶流主播,再往前是某一线女星偷逃税。

律师名单一曝光,业内就知道警方手里的证据厚度至少“够拍四十集”。

——坑——

为什么名导常栽在“钱”上?

影视圈过去流行“导演负责制”,翻译过来就是:导演=半个老板,签单、选景、用人、花钱一支笔。

好处是快,坏处是没人对笔迹。

张纪中案给行业上了三堂公开课:

1. 预算≠钱包。

预算要经制片主任、财务总监、出品方三方签字,缺一个都算“擅自”。

2. 发票≠护身符。

发票能证明“花了”,不能证明“该花”。

警方可以倒查三年,问一句“花给谁、谁签收、谁验收”,答不上就悬。

3. 退钱≠免罪。

只要当初转出那一步违反《公司法》271条,退得再快也算犯罪既遂,只能算量刑情节,不算出罪按钮。

这三条,任何一条早被写进《制片管理规范》,只是导演们当“创作须知”忽略了。

如今朝阳警方用真实案例加粗标红:规范不是束缚,是防弹衣。

——下一步——

北师大彭新林教授给出时间表:立案到公诉6-12个月。

关键节点三个:

1. 是否批捕——看检察院敢不敢让“大侠”戴手环;

2. 审计报告——看800万能不能坐实;

3. 退赔+谅解——看樊馨蔓愿不愿意签和解。

其中第二条最硬核。

司法审计一旦确认“虚构业务、转移资产”,罪名就从“职务侵占”升级到“数额巨大”,刑期三年起跳,上不封顶。

行业也在同步“排雷”。

《新侠客行》已停拍,投资方把预算锁进“共管账户”;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声明,要“视情况”取消会员资格——翻译过来:先冻结江湖地位,再决定是否除名。

更深远的影响是“制片人中心制”加速上位。

以后导演只盯监视器,钱包归制片人、财务、平台三方共管。

创作自由还在,只是钱包上了锁。

——收尾——

张纪中拍过最魔幻的现实剧,叫《天龙八部》,段誉靠“凌波微步”躲债;如今他自己成了段誉,却忘了凌波微步只能闪避,不能清零。

江湖规则很简单:

拿剧本的钱,拍剧本的戏,多一分都烫手;

拿公司的钱,走公司的账,多一步都踩雷。

朝阳经侦的闪光灯还在亮,大结局未定。

唯一确定的是:下一部金庸剧开机时,制片人会先递上财务制度,而不是英雄帖。

大侠仍在,江湖已变。

来源:青涩海浪rrUEfd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