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戴口罩!专家:无需担忧,但这三类人注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0:04 1

摘要:新冠病毒,那个让全世界鸡飞狗跳、各国医疗系统喘不过气的“老熟人”,它又回来了。这次不是悄悄地,而是明晃晃地——阳性率飙升,医院门口排队做核酸的长龙又开始出现。

新冠病毒,那个让全世界鸡飞狗跳、各国医疗系统喘不过气的“老熟人”,它又回来了。这次不是悄悄地,而是明晃晃地——阳性率飙升,医院门口排队做核酸的长龙又开始出现。

问题来了:难道我们又要回到“封城、买菜靠团购”的日子?口罩、消毒液、抗原试纸

又要刷屏朋友圈?一边是专家淡定地说“别慌”,一边是朋友圈热传“某地医院人满为患”。

那问题来了,到底该不该戴口罩?谁该担心?谁可以放心?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波新冠,到底是个什么鬼?

打不死的小强,才是真的强。新冠这东西,说白了,它早就不是“新”冠了,是个“老”问题的“新”变种。

这次阳性率上升,主要是因为一种新型变异毒株正在悄悄传播,它不像刚开始那会儿“来势汹汹”,但也不容小觑。它传得快、症状轻、潜伏期短,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你看不见它着急,但它一直在动。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冠病毒阳性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近18%。尤其是在北方大城市,发热门诊、新冠抗原阳性率、住院率都有明显抬头的趋势。

虽说“重症率没提升”,但这不代表大家就可以放飞自我。

说白了,新冠病毒是个“变脸高手”。这次的“主角”是JN.1变异株,属于奥密克戎的孙子辈。

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强、症状不典型。有的人发烧像被火烧,有的人咳两声就过去,有的人根本没啥症状,结果一测抗原——阳性。

从西医角度看,这类变异毒株虽然毒性减弱,但对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依然是“狠角色”。

尤其是那些没打疫苗、没得过新冠的“免疫处女地”,一中招,症状可能比年轻人更严重。

中医怎么看?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毒之所以能侵入人体,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肺卫不固、脾虚湿盛、肾气亏耗,这都是“中招”的根本原因。

尤其在春夏交替之际,天气忽冷忽热,正是“外感风邪”最猖狂的时候。

很多人看到专家说“这波不用太担心”,心里一万个问号。你说不严重,医院人满为患是闹着玩吗?其实专家说“不用过度担忧”,并不是在忽悠,而是有数据撑腰的。

2025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临床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感染新冠的患者中,90%以上为轻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率远低于2022年冬季那一波。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发病轻、恢复快、重症少”。

可别误会,这不代表“人人都能扛得住”。如果你是以下三类人群,那对不起,口罩还得戴好,防护不能松。

说白了,老年人是新冠最喜欢“下嘴”的对象。年龄大了,免疫系统早就不像年轻时那样“打得赢”。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基础病”,一旦感染,极易发展成肺炎、心衰,甚至多器官衰竭。2022年冬天那一波,很多老年人就是在“轻症拖成重症”中离开的。

包括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他们的免疫系统就像关着门的城墙,病毒一来,几乎没啥抵抗力。就像电视剧《外科风云》里那个骨髓移植的小孩,得了流感都能进ICU,新冠更是“天敌”。

特别是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身体本身就处于“慢性发炎”状态,再来个新冠,简直是火上浇油。有研究表明,这类人群感染新冠后,住院率提高近4倍,死亡率提高2.7倍。

很多人一感冒就奔药店,买退烧药、止咳药,吃得肚子发胀,还不一定管用。其实中医在防治新冠方面,不是“打酱油”的角色。

中医讲究“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这可不是光说不练的空话。比如:

·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所以新冠期间多喝温水、避免辛辣、少说话,是养肺的基本操作。

·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的人容易疲倦、咳嗽、痰多,一旦中招,恢复慢。所以饭要吃热的,少吃冷饮,适当加点山药、大枣、党参这些“补中益气”的食材。

· 肾主封藏,藏精气于内。特别是老年人,肾气亏虚更容易感冒。每天泡泡脚、睡前不熬夜,就是在保护肾气。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刘渡舟老先生提到的“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扶正祛邪、固表止汗,老人、儿童都能用,是经典的预防外感方子。这不是广告,是很多中医门诊都在用的“老方”。

现在街上很多人不戴口罩,理由五花八门:“我得过了”、“我打了疫苗”、“我年轻身体好”。但真相是,打过疫苗也会得,得过新冠还会复阳,年轻也可能重症。

口罩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尤其在医院、地铁、电梯、商场这些密闭空间,戴个口罩不麻烦,比住ICU划算多了。

而且,口罩不是“挡病毒”的唯一工具,它也是“挡焦虑”的心理安慰。很多人一看别人咳嗽就紧张,戴上口罩,至少心理上有个屏障。

病毒是外因,身体强才是关键。免疫力是你自己的保镖,它强,你就稳。它弱,病毒就趁虚而入。

怎么提升免疫力?不是靠吃保健品,而是靠这些实打实的生活细节

· 睡觉别熬夜:晚上11点前睡觉,肝胆经开始排毒,免疫细胞活跃。

· 饮食别乱来:多吃天然食材,少碰加工食品,饭吃七分饱,肠胃少负担。

· 情绪别爆炸:情绪起伏大,肝气郁结,免疫系统也跟着癫。

· 运动别偷懒:哪怕每天遛弯20分钟,也是对免疫系统的投资。

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死了5000万人。那个时候没有疫苗,没有抗生素,很多人靠的就是休息、隔离、通风和中草药。中国当时很多中医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藿香正气液救了不少人。

这说明什么?病毒再凶,人有办法。不是靠惊慌,而是靠科学、靠理性、靠行动。

别再把健康交给“运气好”,也别只等专家“话题更新”。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观察身体变化、保持健康生活、科学防护,这些才是“长命百岁”的底气。

戴不戴口罩,不是看别人,而是看你自己是否有自知之明。

口罩不贵,命值钱;防护不难,重症难熬。别等进了医院,才想起口罩的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监测周报[R]. 2025.

[2]王永炎, 刘保延. 《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专家共识》[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 30(5): 1-5.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R]. 202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岐黄传人夏大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