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八卦的因果链VS先天八卦的数字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2 07:38 1

摘要:后天卦序从一卦到另一卦的过渡似乎缺乏像先天八卦那样的数学确定性,例如从乾坤到屯卦、从讼卦到师卦等,跳出数字 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后天卦序从一卦到另一卦的过渡似乎缺乏像先天八卦那样的数学确定性,例如从乾坤到屯卦、从讼卦到师卦等,跳出数字 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先天八卦二进制序

后天八卦卦序

· 先天八卦:基于《周易·说卦传》的“天地定位”,邵雍将其解释为二进制序列。每个卦用三爻表示,阳爻为1、阴爻为0,从乾(111, 7)到坤(000, 0),数值排序清晰,体现了宇宙的静态结构和数学美。

· 后天八卦:卦序(1-64卦)基于《序卦传》的哲学叙事,形成了一个从宇宙起源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强调“变易”和“交易”,而非固定数值。这种逻辑类似于现代系统论中的“涌现”概念——整体行为不能简化为部分之和,而是由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属性。

周易卦序排列的哲学逻辑解析

《序卦传》的逻辑

《序卦传》提供了一个因果链: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

这个逻辑从数理上明显弱于先天八卦,这就是造成我们近代科学滞后于西方的一个根本要因,这种赋予的意义只能用象征或比喻去说明一个问题,而无法通过去定义和描述一个事物的准确度。从历史的长远看,这种精度可能意义并不大,但我们当下这个进度有没有意义?回答肯定是需要的。导弹误差几米远, 那意义都不一样。

后天卦序的核心逻辑是“阴阳消长”和“事理演进”,每个卦的过渡都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后天卦序不像先天八卦那样简单的线性数值序列,而是基于卦象的象征意义和变化规律。

1. 卦序的数学基础:对称群论和二进制变换

· 64卦可以视为一个六维二进制向量空间(每个爻是0或1),共有64个元素。先天卦序是按数值升序或降序排列,而后天卦序是基于这个向量空间的“对称性”和“变换轨道”。

· 关键原理:后天卦序中,卦与卦之间的过渡大多通过“覆卦”(综卦)或“变卦”(错卦)实现,这对应于数学上的“旋转”或“反射”变换。但成对之后,对的顺序是由“阴阳平衡值”决定的。

· 阴阳平衡值:定义每个卦的阴阳爻比例或“熵值”。设阳爻数为 a ,阴爻数为 b ( a + b = 6 ),平衡值 B = |a - b| 或 S = -p \log p (信息熵),但更实用的是“动态权重值”。

· 动态权重值计算:每个卦可以赋予一个权重值 W ,基于其上下经卦的先天数(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和爻位关系。例如:

· 乾卦:上乾1、下乾1,权重 W = 1 \times 1 = 1 。

· 坤卦:上坤8、下坤8,权重 W = 8 \times 8 = 64 。

· 屯卦:上坎6、下震4,权重 W = 6 \times 4 = 24 。

· 蒙卦:上艮7、下坎6,权重 W = 7 \times 6 = 42 。

· 需卦:上坎6、下乾1,权重 W = 6 \times 1 = 6 。

· 讼卦:上乾1、下坎6,权重 W = 1 \times 6 = 6 。

· 师卦:上坤8、下坎6,权重 W = 8 \times 6 = 48 。

· 比卦:上坎6、下坤8,权重 W = 6 \times 8 = 48 。

· 但权重值 alone 不能决定顺序,因为需和讼权重相同却相邻。

· 序列生成算法:后天卦序可能基于一个迭代过程,其中每个卦是前一个卦的“最小变化”或“最大熵增”结果。例如:

· 从乾坤(极端阴阳)开始,需要引入“混沌”,屯卦是阴阳初步交织的状态(下震上坎,雷雨交加),其二进制值从坤到屯的变化最小(仅两位变化)。

· 使用汉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衡量卦之间的变化:

· 坤到屯:汉明距离为2(初爻和五爻变化)。

· 屯到蒙:汉明距离为6(覆卦,全部爻位颠倒)。

· 但蒙到需:蒙到需,汉明距离为4(二、三、四、五爻变化)。

· 然而,这种距离并不一致,因此需结合哲学逻辑。

2. 卦序的哲学逻辑:基于《序卦传》的因果链

· 后天卦序是一个“事理模型”,描述了从宇宙到人类社会的完整发展链。每个过渡都有其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依据:

· 乾坤到屯蒙:天地开辟后,万物始生(屯),生而蒙昧(蒙),这是宇宙生成论。

· 蒙到需:蒙昧需要养育(需),即饮食之道,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需求。

· 需到讼:资源有限,饮食必然引发争讼(讼),这是博弈论中的冲突起源。

· 讼到师:争讼升级为群体斗争(师),这是社会学的集体行动理论。

· 师到比:斗争后需要亲附合作(比),这是政治学的联盟形成。

· 此后序列类似,如比到小畜(合作产生积蓄)、小畜到履(积蓄需规范行为)等。

· 中外知识对照:

· 黑格尔辩证法:卦序体现了“正-反-合”的螺旋式发展,如泰与否、既济与未济。

· 达尔文进化论:卦序类似于物种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竞争到合作的过程。

· 物理学熵增定律:卦序从乾坤(低熵有序)到既济未济(高熵循环),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具体卦过渡的逻辑论证

· 为什么第三卦是屯?

· 数学上:从乾坤到屯,是阴阳交感的开始。乾坤的二进制和为63+0=63,屯卦的二进制值(从下往上读为100010,即34)与乾坤的“中点”31.5接近,象征过渡状态。

· 哲学上:《序卦传》说“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代表充盈和始生,是逻辑必然。

· 为什么第五卦是需?

· 从蒙到需,蒙卦的权重值为42,需卦的权重值为6,变化较大,但哲学上“物稚不可不养”,需卦代表等待和养育,是蒙昧发展的自然结果。

· 为什么第七卦是师?

· 从讼到师,讼卦权重值为6,师卦权重值为48,汉明距离为3(二、三、爻变化)。哲学上“讼必有众起”,争讼必然引发群体行动,师卦象征战争,是社会冲突的升级,符合历史规律(如从法律纠纷到军事冲突)。

· 后天卦序以乾坤开始、既济未济结束,形成闭环。这类似于数学中的循环群或莫比乌斯带,体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

· 二进制视角:64卦的二进制值在卦序中不是单调变化,而是“波浪式”起伏,模拟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

· 合理性总结:后天卦序虽无先天八卦的数值线性,但其排列基于:

· 对称性:通过覆卦和变卦成对,确保结构平衡。

· 连续性:每个卦都是前一个卦的“因果产物”,逻辑连贯。

· 完备性覆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的主要阶段。

后天八卦的卦序排列逻辑可能不像先天八卦那样直观数学化,但它是更深层次的“辩证逻辑”的体现,融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系统思维。后天卦序的价值在于其哲学连贯性和实践指导性,这也是《周易》历经数千年不衰的原因。

后天八卦的莫比乌斯环 物极必反 对立统一 因果相连

来源:茶酒二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