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难度梯度表出炉!第1梯度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01 09:07 1

摘要:最近2025年国考报名数据一公布,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慌了:346万人抢2万多个岗位,平均竞争比68:1,热门岗位甚至达到16702:1。更让人揪心的是,99.9%的岗位都有专业限制,真正不限专业的只有22个职位、25个名额。这就意味着,专业选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

最近2025年国考报名数据一公布,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慌了:346万人抢2万多个岗位,平均竞争比68:1,热门岗位甚至达到16702:1。更让人揪心的是,99.9%的岗位都有专业限制,真正不限专业的只有22个职位、25个名额。这就意味着,专业选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考公的难度等级。

经常有考生问:"同样是备考,为啥有的专业轻松上岸,有的专业拼尽全力也没机会?"其实考公早就有了"专业梯度",不同专业的岗位数量、竞争强度、上岸概率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今天就结合2025年最新数据,用大白话拆解考公的5个难度梯度,不管是准备考公的应届生,还是想规划专业的高中生,都能看明白选对专业有多重要,所有数据都来自国家公务员局和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保证真实靠谱。

先明确:考公难度的核心影响因素,不只是分数

在说梯度之前,得先搞懂一个关键问题:考公难度到底由啥决定?很多人以为只要分数高就行,其实不然。2025年国考数据显示,影响难度的核心是三个因素:

第一是岗位供给量,有的专业能报上万个岗位,有的专业只能挤"三不限";第二是竞争比,同样的分数,在冷门专业能进面,在热门专业可能连门槛都摸不着;第三是附加门槛,比如法考A证、党员身份、基层经验等,这些条件能直接筛掉大部分竞争者。把这三点弄明白,就能看懂为啥不同专业的难度差那么多。

第1梯度:"地狱级"难度,拼的是"百里挑一"的实力

这一梯度的专业,要么岗位极少,要么只能报"三不限",竞争比动辄超过200:1,堪称考公的"出卷王"。

主要包括两类专业:一类是纯文科冷门专业,比如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这些专业对口的岗位几乎只有党校、党史研究室等少数单位,2025年国考中这类专业可报岗位占比不足0.5%,大部分考生只能被迫选"三不限";另一类是高度市场化的小众专业,比如艺术设计、表演、摄影等,除了个别文化部门的特殊岗位,几乎没有对口招录,想考公只能去挤不限专业的"独木桥"。

这类专业的考生,面临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2025年国考中,某三不限岗位招录1人,报名人数超16702人,竞争比高达16702:1,创下历史纪录。而且进面分数线比普通岗位高出10分以上,行测申论总分得考到140+才有机会,备考强度远超其他专业。更无奈的是,就算分数够了,面试时面对专业对口的考生也没啥优势。

第2梯度:"困难级"难度,热门但竞争"内卷"

这一梯度的专业有岗位可报,但要么竞争激烈,要么岗位质量一般,想考个好单位得下苦功夫。

典型的就是教育学类、心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以教育学类为例,2025年国考竞争比高达217:1,比平均水平高出3倍多。为啥这么卷?一方面是这类专业毕业生基数大,光师范类院校每年就有几十万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岗位供给集中在教育系统、党校等,不仅数量有限,还常要求"应届生""党员""基层教学经验"等附加条件,能符合要求的岗位并不多。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也类似,虽然能报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岗位,但2025年国考中这类岗位占比仅3.2%,且大多不限专业大类,会吸引中文、历史等专业的考生来竞争,进一步推高了难度。心理学类更不用说,对口岗位主要是监狱、戒毒所的心理矫正岗,不仅数量少,还常限男性、要求体能测试,可选范围非常窄。

这类专业的考生,想上岸得"精准发力":要么瞄准限制严格的岗位(比如限"新闻学"而非"新闻传播学类"),要么提前准备基层经验,比如参加"三支一扶",用服务基层身份降低竞争。

第3梯度:"中等级"难度,岗位不少但需"精准匹配"

这一梯度的专业有稳定的岗位供给,竞争比在60:1-100:1之间,和国考平均水平持平,属于"努力就能有机会"的类型。

主要包括计算机类、汉语言文学类、管理学类专业。计算机类是近年来的"香饽饽",2025年国考有7079个岗位可报,而且技术岗行测有单独划线,合格线通常比综合管理岗低5-8分,面试还不考申论大作文,全问实操问题,对技术扎实的考生很友好。但要注意,计算机大类包含54个细分专业,有的岗位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都报不了,选岗时得盯紧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类被称为"机关笔杆子的摇篮",90%的政府机关都招这类专业,2024年省考中文书宣传类岗位超60%要求该专业背景。不过这类岗位竞争比较平均,因为不限制细分专业,且申论写作对中文专业考生有天然优势,只要笔试分数中等偏上,上岸概率不小。

管理学类专业范围较广,其中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对口岗位多,能报人社、民政等部门;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细分专业岗位较少,常需要和其他专业竞争。2025年国考中,管理学类岗位竞争比约85:1,略高于平均水平,但比教育学类轻松不少。

第4梯度:"较易级"难度,有政策加持的"潜力股"

这一梯度的专业岗位多、竞争温和,有的还有政策倾斜,属于考公的"性价比之选",竞争比大多在30:1-60:1之间。

经济学类是典型代表,2025年国考经济相关岗位占比28.1%,发改委、统计局、商务局等核心部门需求旺盛,尤其是数字经济专业,今年金融监管总局县级岗位扩招49%,一半都点名要这个专业。不过经济学类内部有差异,财政学专业报考优势超金融学,因为税务系统更青睐财政学背景,而税务系统占国考招录计划的6成以上。

农林经济管理类可能很多人没想到,这类专业竞争比仅为45:1,比平均水平低34%。主要是因为国家重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林业局等部门每年都有稳定招录,且很多岗位面向基层,有户籍或服务期限制,能筛掉不少外地考生。加上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成为考公的"隐藏福利"专业。

还有外语类中的小语种专业,比如俄语、阿拉伯语等,虽然整体岗位不多,但主要集中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且常限制"专业八级""口语流利",能把大部分竞争者挡在门外。2025年国考中,小语种岗位竞争比约40:1,且上岸后发展前景好,属于"小众但优质"的选择。

第5梯度:"轻松级"难度,自带"免卷绿色通道"

这一梯度的专业堪称考公的"天选之子",岗位占比高、竞争低,有的还有硬门槛加持,上岸难度最小,竞争比甚至能低至7:1。

法学类首当其冲,2025年国考中法学类岗位占比高达31.7%,法院、检察院系统超80%岗位要求法学背景。更关键的是政策加持,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要求法律专业岗位占比不低于40%,未来岗位只会更多。如果有法考A证,竞争比能低至7:1,因为这个硬门槛能挡掉87%的潜在对手,笔试里还有100道法律专业知识题,和法考考点高度重合,法学专业考生有天然优势。

财会审计类紧随其后,这类岗位主要集中在税务系统,占比超过6成,2025年国考可报岗位数量多,且专业限制严,"财政学、税收学"岗位,经济学、金融学都报不了,能自动屏蔽很多竞争者。其中财政学类专业更是"王者",2025年可报10834个岗位,平均竞争比仅15:1,远低于平均水平。

这类专业的考生,只要正常备考,拿到毕业证和相关证书(比如法考A证、会计证),选岗时避开"三不限",上岸概率比其他专业高5倍以上。

关键提醒:不同梯度考生的"上岸策略",别瞎使劲

光知道梯度还不够,得结合自身情况找对方法。给不同梯度的考生提几个实用建议,都是2025年最新的备考方向:

1. 第1-2梯度考生:避开"三不限",找"隐藏岗位"

冷门专业别死磕纯"三不限",可以找有附加限制的岗位。比如限制"应届生+本地户籍"的三不限岗位,竞争比能从1000:1降到200:1以下。2025年国考中,艰苦边远地区岗位可调整专业条件,有的冷门专业能报"专业大类"岗位,别漏看这类机会。另外,省考、事业单位考试岗位限制相对宽松,可多渠道备考。

2. 第3-4梯度考生:抓"专业优势",精准选岗

计算机专业优先报要求"技术证书"的岗位,中文专业盯紧"文字综合岗",这些岗位能发挥专业特长。报名时用"国家公务员局职位查询系统"按"专业名称"精准搜索,别只搜"专业大类",比如"汉语言文学"比"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岗位竞争更小。

3. 第5梯度考生:拿"硬证书",冲"核心岗"

法学专业必须考法考A证,财会专业考初级会计证,有了这些证书能避开大部分竞争。这类专业岗位多,别只看热门地区,2025年基层税务、法院岗位扩招,竞争温和且有编制,性价比很高。

避坑指南:这3个误区,好多人踩过

1. 误区一:"专业大类"比"具体专业"好考

其实不然,计算机大类包含54个细分专业,能报的人多,反而容易遇到"大神";而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岗位,竞争者少,分数更低。选岗时优先选限具体专业的。

2. 误区二:冷门专业只能考"三不限"

很多冷门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比如历史学可报党史研究室,艺术设计可报文旅局的文创岗位,2025年国考中这类"对口冷门岗"有近千个,只是需要仔细筛选。

3. 误区三:基层岗位"没人考"

2025年国考仍有近300个职位无人报名,但大多是限制多、强度大的岗位(比如限男性、驻野外)。普通基层岗位竞争并不低,别想"捡漏",得踏实备考。

给高中生和家长的建议:考公规划,从选专业开始

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在高考选专业时就考虑考公,结合2025年政策,提3个实在建议:

1. 优先选"政策刚需"专业:法学、财政学、数字经济这些专业,有《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加持,未来5年岗位只会增不会减。

2. 避开"纯理论"冷门专业:哲学、历史学等专业考公岗位极少,除非计划考研换专业,否则慎选。

3. 关注"交叉学科":比如"金融科技""法律硕士(非法学)",这些专业既有专业壁垒,又能报多个系统的岗位,考公适应性更强。

总结一下,2025年考公的"专业梯度"已经很明显:法学、财会审计类是"轻松级",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类是"较易级",计算机、中文类是"中等级",教育学、新闻类是"困难级",冷门小众专业是"地狱级"。

专业选对了,相当于赢在起跑线上;专业不对口,也别灰心,找准岗位、踏实备考照样有机会。考公本质是"选择+努力",结合自己的专业梯度制定策略,比盲目刷题管用得多。要是还不清楚自己专业属于哪个梯度,可在国家公务员局官网查2025年国考职位表,按专业搜一搜岗位数量和竞争比,心里就有数了。

来源:开朗湖泊cQ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