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10月31日,国际白银期货价格(纽约银)为48.475美元/盎司,较前一日下跌0.29%。综合当前市场动态、机构预测及关键影响因素,2025年底白银价格的走势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国际白银期货价格(纽约银)为48.475美元/盎司,较前一日下跌0.29%。综合当前市场动态、机构预测及关键影响因素,2025年底白银价格的走势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
一、机构预测:分歧与共识并存
不同机构对2025年底白银价格的预测差异显著,反映出市场对多重变量的权衡:
• 保守派:ING预测银价可能回落至29.5美元/盎司,ANZ Research给出33.2-35.4美元区间,主要基于对工业需求放缓和美联储政策转向不及预期的担忧。
• 中间派:摩根大通、TD证券等机构预计银价在36-38美元之间,认为供需缺口收窄和美元阶段性走强将抑制涨幅。
• 乐观派:InvestingHaven、Kitco部分分析师则看好银价突破50美元,理由是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和新能源需求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机构将2025年银价核心波动区间定在36-50美元/盎司,这与当前48.475美元的现货价格形成呼应,显示市场对短期回调的预期与中长期看涨逻辑的博弈。
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 美联储政策:降息落地与路径不确定性
2025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3.75%-4.00%,并结束缩表计划,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这一政策转向对白银构成中长期利好,因低利率环境降低持有贵金属的机会成本,并可能削弱美元汇率。然而,鲍威尔强调12月是否继续降息将取决于数据表现,市场对后续宽松节奏的预期分化。若经济数据超预期强劲,降息预期退潮可能导致银价短期承压。
2. 美元走势:短期反弹与长期承压
近期美元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后出现技术性反弹,对以美元计价的白银形成压制。但中长期来看,美国财政赤字高企、贸易逆差扩大及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可能削弱美元霸权地位。若2025年底前美元指数回落至100以下,白银价格有望获得额外上涨动力。
3. 供需格局:结构性短缺支撑长期价值
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白银连续四年出现供应缺口,2025年预计缺口将扩大至4500吨以上。供应端受限于银矿资本开支不足和冶炼产能区域转移,而需求端则受益于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半导体和避险投资的增长。例如,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本土白银供应占比达40%,可能加剧区域性短缺。这种结构性失衡为银价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
4. 地缘政治与市场情绪:避险需求的双刃剑效应
俄乌冲突持续导致俄罗斯白银出口受阻,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紧张。同时,美国将白银列入关键矿产清单并威胁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供应链重构的担忧。这些事件短期内推高避险需求,但需警惕冲突缓和或贸易关系改善带来的情绪逆转。近期白银价格从54.47美元的历史高位回落至45.5美元,部分反映了避险资金获利了结的影响。
5. 技术面与资金流向:短期波动与中长期趋势
从技术形态看,白银价格在突破50美元后遭遇抛售,目前处于45-50美元的震荡区间。若能站稳48美元支撑位,可能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反之,若跌破45美元,可能下探42美元的前期低点。资金层面,全球最大白银ETF(iShares Silver Trust)持仓量近期减少49.39吨至15419.81吨,显示机构投资者短期谨慎,但中长期配置需求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金银比(当前约85)远高于历史均值(60-80)的背景下,白银对黄金的性价比优势显著。
三、情景推演与风险提示
1. 乐观情景(概率40%)
• 触发条件:美联储12月继续降息25基点,美元指数跌破100,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新能源需求超预期。
• 价格区间:50-55美元/盎司。
2. 基准情景(概率50%)
• 触发条件:美联储暂停降息,美元维持震荡,供需缺口收窄至4000吨左右。
• 价格区间:42-48美元/盎司。
3. 悲观情景(概率10%)
• 触发条件:全球经济硬着陆,工业需求骤降,地缘风险缓和导致避险资金撤离。
• 价格区间:35-40美元/盎司。
4. 风险提示
• 上行风险:通胀超预期、地缘黑天鹅事件、美元快速贬值。
• 下行风险:美联储政策鹰派转向、技术替代(如铜基导电材料)、加密货币市场回暖分流资金。
四、结论与策略建议
综合来看,2025年底白银价格大概率维持在42-50美元/盎司的宽幅震荡区间,中长期受供需结构性短缺和货币宽松支撑,具备向上突破潜力。投资者可采取以下策略:
1. 中长期配置:在45美元以下分批买入,目标上看50美元,止损位40美元。
2. 短期交易:在48-50美元区间高抛低吸,利用期权工具对冲波动风险。
3. 关注时点:重点跟踪12月美联储利率决议、美国非农数据及地缘政治动态,这些事件可能成为行情转折点。
需要强调的是,白银价格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预测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持仓比例,并以基本面分析为主、技术面分析为辅,避免过度依赖短期市场情绪进行交易。注意‼️本文不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老虎爸爸浩均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