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1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在当天举行的平行论坛《对话:青铜时代考古遗址的保护管理》中,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带来了题为《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的主旨演讲。
10月31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在当天举行的平行论坛《对话:青铜时代考古遗址的保护管理》中,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带来了题为《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的主旨演讲。
姜波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四川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大省,不但有世界遗产地,还有很多国家级文保单位,三星堆、乐山大佛、峨眉山等各有特色,它们的保护理念和方式都是当下文化遗产界讨论很多的话题。采访中,姜波也就三星堆与世界文明的互动、数字遗产如何助力考古与文保、文化遗产与社区间关系分享了他的观点。
三星堆与世界文明的互动可能远超想象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大量海贝,古蜀海贝从何而来,背后揭示了哪些信息?
水下考古是姜波的研究方向之一。他表示,考古学界对三星堆发现海贝非常关注,其来源有待学术界进一步进行深度解读、研究,“但是可以看出来,应该从全球文明的视野下来看三星堆,它与中原地区、世界文明的互动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姜波
姜波表示,海洋在塑造人类文明史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我们经常讲海洋考古的重要性在于,第一个叫“向海而生”,就是有一部分滨海族群面向海洋生存、繁衍,塑造了当地的文明;第二个是“梯航万里”,海洋是人类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哪怕四川、中原腹地,其实跟海洋也是有互动的,且越往后越厉害越明显。”
数字遗产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
数字遗产如何助力考古与文保?这是这两天专家们反复被问到的话题。姜波表示,数字技术、AI技术文化在遗产保护、展示和传播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
“通过数字遗产技术、网络和AI,第一次让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文物古迹在我们面前鲜活地展示出来。”姜波表示,这些新技术让远距离、快速、大量传播得以实现,“不但是国内的观众,也便于向全球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此外,姜波认为,数字遗产也更契合青年观众理解和体验文物的方式,“我们一直在讲,真正保护文化遗产要面向青年,因为他们才是以后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AI技术、数字遗产在国内的文化遗产界应该说是刚刚起步,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
遗产要赋能当地社会和社区
人与文化遗址是何关系?在回答这一提问时,姜波提到了“利益相关者”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关键词。
姜波表示,利益关系者指一直居住在当地社区的人,他认为在进行遗产保护的同时,应该对他们予以尊重;第二个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即他们一直强调的遗产要赋能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遗产其实是要赋能当地社会和社区的,在当地社区人看来,这是他们的遗产,要尊重他们。”
“我觉得做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示,一定要让遗产和当地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遗产保护成为赋能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种力量。”姜波说。
来源:闪烁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