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贸易用地农民就业援助办法》(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这次调整没搞复杂的条文,核心就一件事:把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实实在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想学技能能免费培训,没工作能申请公益性岗位,想自己开店能享和城镇失业居民
2025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贸易用地农民就业援助办法》(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这次调整没搞复杂的条文,核心就一件事:把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实实在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想学技能能免费培训,没工作能申请公益性岗位,想自己开店能享和城镇失业居民一样的贷款优惠。对宁夏那些“土地被征、工作没谱”的农民来说,这不是纸上福利,而是能攥在手里的生计保障。
先把《办法》里的关键信息拆明白,别让“贸易用地”“就业援助”这些词儿绕晕。首先得搞清楚,谁能享这个政策?不是所有被征地农民都能算,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土地被依法征收后,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二是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还没稳定工作的。简单说,就是那些因为征地没了主要收入来源,又没找到靠谱营生的农民,都在政策覆盖范围内。
再说说能享啥实惠,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办法》把福利分成了“帮就业”“教技能”“扶创业”三类,每类都有具体抓手:
- 就业帮扶:村里会建“被征地农民就业台账”,哪家有几口人没工作、想找啥活,都会登记清楚。人社部门会定期推送岗位,比如附近工厂的普工、社区的保洁员,还会组织专场招聘会。要是实在找不到工作,能申请公益性岗位,像村里的网格员、生态护林员这些,虽然工资不算高,但稳定有保障,还会交社保。
- 技能培训:只要想学技术,就能免费报名。培训项目都是按市场需求设的,比如银川周边侧重电工、焊工,中卫那边多开种养殖技术班,吴忠还加了电商直播课——现在不少农民想在网上卖枸杞、滩羊肉,学直播刚好能用上。培训完还会给发证书,要是考了职业资格证,找工作时更有底气。
- 创业支持:这是这次调整的亮点,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能享和城镇失业居民一样的贷款优惠。最高能贷20万元,前两年不用还利息,而且只要是从事种养殖、餐饮、零售这些行业,还能申请创业补贴,最多能拿1万元。银川的马大哥就打算用这个政策,他家里的地被征后一直没找到活,现在想在镇上开家小超市,算下来贷款加补贴,前期投入基本够了。
可能有人会问:“以前没这政策时,被征地农民找工作难在哪儿?”其实早有问题摆在那儿。宁夏的耕地大多集中在黄河沿岸,这些年城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占地,不少农民一下子从“种地的”变成“没地的”,但找工作时处处碰壁——没技术,只能干体力活;没门路,不知道哪儿有招聘信息;想创业,又缺本钱缺经验。
吴忠的王大姐就经历过这难处,她家3亩多地去年被征了,拿到补偿款后想找工作,去餐馆应聘服务员,老板嫌她没经验;去工地干零活,又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那段时间天天愁,总不能坐吃山空。”王大姐说,要是当时有技能培训,她肯定会去学月嫂,现在村里通知能免费学,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还有些农民想创业却被“钱”卡住。固原的李大哥之前想搞枸杞种植合作社,可征地补偿款要留着给孩子上学,找银行贷款又没抵押物,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现在有了创业贷款政策,他打算再试试,“不用还利息,压力小多了,就算赔了也不至于欠太多债”。
这次《办法》的出台,就是冲着这些痛点来的。而且不只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想帮被征地农民“长远立足”——要么学会一门技术能长期挣钱,要么找到稳定工作有保障,要么靠创业实现增收,从“被动等着帮”变成“主动能挣钱”。
但光知道政策好还不够,得搞清楚“怎么用”,不然容易错过机会。这几个实操细节,大家一定要记牢:
1. 申请就业援助要找谁?
先找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他们会帮你登记信息,然后把材料报给乡镇(街道)的人社服务中心。需要带的东西很简单:身份证、户口本,还有土地征收补偿协议的复印件,证明自己是被征地农民。要是不知道怎么弄,村里会有专人帮忙,不用怕走流程麻烦。
2. 技能培训怎么选才实用?
别盲目报名,最好先想清楚自己想干啥。要是想在本地找活,就选电工、焊工这些需求量大的工种;要是想在家门口创业,种养殖技术、电商课更合适。银川人社部门还搞了“培训+就业”对接,比如和当地的光伏企业合作,培训完的电工直接推荐去企业上班,不用自己再找工作。
3. 创业贷款怎么申请?有啥限制?
先去乡镇(街道)人社服务中心提交申请,工作人员会审核你的创业项目是不是可行。比如想开超市,得有经营场地的证明;想搞养殖,得有养殖场的规划。审核通过后,会推荐到银行办理贷款,整个流程大概要15天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贷款只能用于创业相关的支出,不能拿去买房、炒股,要是违规使用,会被收回贷款,还会影响以后的政策享受。
4. 公益性岗位能做多久?
一般是3年,期满后要是还没找到其他工作,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还能再续1年。而且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期间,要是学到了技能、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随时能辞职,不会有违约金。银川西夏区的张大哥之前在社区当保洁员,干了1年多后,通过技能培训考了电工证,现在在一家工厂上班,工资比公益性岗位高了一倍多。
从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次政策调整还有更深的考虑。宁夏是西部省份,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数量不少,2024年全区被征地农民就有12万多人,其中有就业意愿但没找到工作的占35%。要是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家庭收入,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办法》的实施,相当于给这部分人群托了底,既能减少社会矛盾,又能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力——比如产业园区需要工人,被征地农民经过培训就能上岗,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而且和其他省份比,宁夏的政策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把“种养殖技术培训”作为重点,这是结合了当地农业优势;创业贷款和城镇失业居民同等待遇,打破了“城乡差别”;还要求每个县至少建2个“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基地”,提供实习、创业场地,这些都是针对宁夏实际情况制定的,比“照搬其他省份政策”更管用。
吴忠就已经建了这样的基地,基地里有枸杞加工车间、电商直播间,被征地农民可以在这儿实习,学完技术直接在基地就业,或者用基地的场地创业。25岁的小马之前没接触过电商,在基地学了3个月直播后,现在每天在网上卖枸杞,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比之前在外打工还强。
不过政策刚实施,可能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些偏远地区的信息传递不及时,部分农民还不知道有这些福利;有些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还不够灵活,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就需要基层部门多做宣传,比如在村里贴海报、用大喇叭广播,还可以上门走访,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民都知道政策。同时,根据农民的反馈调整培训课程,比如增加月嫂、家政服务等适合女性的项目,让政策覆盖更全面。
对被征地农民来说,这次政策是机会,但也需要自己主动争取。不能等着政府“送工作上门”,而是要积极参加培训、主动找岗位、大胆尝试创业。就像银川的王大姐说的:“政策给了机会,自己得肯学肯干,不然再好的政策也帮不了自己。”
从长远看,宁夏的这次调整,也是在探索“被征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只是给短期补贴,而是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帮他们掌握长期谋生的能力,真正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从种地到创业”的转变。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宁夏的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被征地农民吗?他们找工作时遇到过哪些困难?觉得宁夏这次的就业援助政策,能真正帮到他们吗?要是有创业想法,你觉得种养殖、电商这些方向,哪个更适合农村地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需要的人,让更多被征地农民知道这些实用的福利。
来源:柚点小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