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营业》:有些闹也不爆笑,用喜剧强推爱情叙事也很生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01 07:27 1

摘要:电影《真爱营业》讲的是一对经营情侣自媒体号的假情侣在小渔岛上重新认识彼此,进而把假戏做成真戏,最终成为真情侣的爱情故事。

电影《真爱营业》讲的是一对经营情侣自媒体号的假情侣在小渔岛上重新认识彼此,进而把假戏做成真戏,最终成为真情侣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有一个突如其来,又莫名其妙的设定。

一向把说谎当作家常便饭的女主角徐小梨为了哄骗男主郝楂直播结婚,拯救疯狂掉粉的自媒体号,对天起誓不再说谎。

然后,她就真的不能说谎了,总把大实话脱口而出,闹出不少笑话。

这个不能说谎话的设定就很突兀,也很虚幻。

如果删掉这个设定,或者改成女主为了让男主同意直播婚礼引流而假装自己不能说谎话了,好像故事也能讲得通,甚至可以更贴近现实生活。

当然,如果是这样改编,就很类似韩国爱情喜剧片《请别相信她》(23年也有一版国产翻拍,两部我都曾经闲更巧合的是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一个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小渔岛上。

作为一部喜剧爱情片,影片有大量曾经参加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和《喜人奇妙夜》的喜人出演,整部影片也在尽可能保持幽默风趣的喜剧性。

常用的喜剧技巧也在部分剧情中起到了一定的逗笑和叙事作用。

比如因为“大师”胡乱认定郝楂是因为有外遇才不愿结婚,郝楂被全家“严刑拷打”。

万不得已,他告诉大家自己与小梨是假情侣,并让小梨把实话说出来。

不能说谎话的小梨直接下跪,用一副十分委屈的表情承认他们是假情侣还恳求大家不要再逼迫郝楂了。

因为有了全家人先入为主认定郝楂不愿承担责任跟小梨结婚,再加上之前吃饭的时候总是不让小梨开口说话,大家自然而然就认为小梨还是在郝楂的胁迫下才谎称他们是假情侣。

信息的不对等和情节的巧合在恰到好处的表演中形成了一种错位,让假情侣继续向着结婚的故事得以顺利延续,更让喜剧的滑稽幽默可以丝滑呈现。

此外,类似的桥段还有郝楂误认为小梨的奶奶身患顽疾,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才同意结婚,满足老人一生最后的心愿。

但绝大部分的喜剧片段都与爱情叙事格格不入。

比如凭空出现的小梨的未婚夫。实际上就是他在5岁的时候帮也在上幼儿园的小梨拿回了被抢的棒棒糖,童言无忌的小梨就说长大了以后嫁给他。

荒诞可笑,离谱至极,这个所谓的反派人物实际上只是一个纯粹的尬笑制造机器。

雇人去报复郝楂,结果那个人又把自称为小梨未婚夫的他给绑了,很老套的喜剧手法,19年前的《疯狂的石头》就已经玩过了。

整部电影的爱情故事到郝楂全家知道小梨奶奶没有的身患绝症以后,郝楂认为自己又被小梨欺骗了,决心与她一刀两断。

但在此之后,小梨是如何良心发现,冒着毁约的风险自我毁号,澄清事实,然后又深深地爱上了郝楂的?

影片直到最后也没有说明小梨不能说谎的怪病是否痊愈了。

影片爱情的起承转合十分生硬。虽然可以从一些细节上看出郝楂对小梨一直都是默默喜欢的,这也能用他甘愿在情侣自媒体号里被欺负、被整蛊的情节来对应。

但女主角的转变到底是因为被郝楂和他们一家人的真诚、温暖所感动,还是本就对郝楂心存好感,只是自己没有发现。

如此重要的情感发展线却被生硬的喜剧桥段所替代,让爱情叙事支离破碎,无法令人信服与共情。

其实,与其结尾落在两个人从假情侣变成了真情侣。倒不如结束在两个人从单纯的工作合作关系到重新认识,试着去交往的朋友关系更合理。

融合了喜剧元素的爱情片终究是以爱情为主题,以喜剧为形式。

如果是舞台上的喜剧表演,当然可以用强喜剧的元素去掩盖住爱情故事的单薄乏味,毕竟舞台喜剧时长更短,节奏更快,往往可以一笑“遮百丑”,最后再来一个所谓的“温情大底”谢幕。

但电影的故事性肯定是优先于喜剧性的,喜剧的设置和处理应该是服务于叙事和主题表达的,而非喧宾夺主,成为故事的主推力。

这可能也是喜人出演各种融合了喜剧元素的类型片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最后说点影片之外的东西。现在各大视频平台充斥着大量情侣自媒体号。有的很明显就是有剧本、有套路的表演,当然也有真情侣记录日常、相互整蛊和疯狂秀恩爱的Vlog。

无论剧情也好,真实也好,喜爱这种类型自媒体的人应该都是向往也能拥有如Vlog里那样甜蜜有趣、生机勃勃的爱情生活。

不过,这样的视频还是带着祝福和期许看看就好,图一乐就行,没必要带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没必要去对比自己的生活。

因为,美好的、幸福的、真爱的生活,从来都是自己去定义,也是自己去创造与守护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来源:榆樹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