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和一位不熟的同事进电梯,他,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台湾男人,打量我说:“我发现我没有穿衣风格?你好像也是,你有想过你的穿衣风格吗?”摘要:对于穿衣风格是否形成,急不得。它其实是自己在不同阶段和不场合的心境表达,状态到了,穿衣风格自然就形成了,没必要一定要逼自己,就像不要逼自己成为什么人一样。
我心想,这也太冒昧了,我们又不熟。但还是回了一句:“没有,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对于穿衣风格是否形成,急不得。它其实是自己在不同阶段和不场合的心境表达,状态到了,穿衣风格自然就形成了,没必要一定要逼自己,就像不要逼自己成为什么人一样。
这和我最开始在职场上的规划一样。毕业进入国际广告公司,当时国际广告公司几乎都是外籍人士任职管理层,中国创意人能做到总监级别凤毛麟角。
所以能从文案做到资深文案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做一辈子资深文案,和国外广告公司一样,50岁依然可以只做一位美术指导,并不强求成为总监或者是管理层。一是审时度势,二不太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
有了这个目标,就专注在如何打磨文案手艺上:找洞察,想创意,写方案,提案,日复一日,远远超过一万小时。当时,公司里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不少,其中有一位同事,曾经跑到当时的创意执行总监面前说:“我会花8年时间坐到你的位置!”
他蛮有勇气的,我就不敢放话要坐到什么位置,除开怕坐不到,还有就是我认为职场目标不应该是坐上某个位置,而是拼尽全力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具体的项目中有没有进步?每年的收获是什么?我有做出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吗?这份工作除开薪资还能带来什么额外价值吗?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风景,每个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命题。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山峰要登,也有不同的路要迷。走更远登更高的人,往往是那些不给自己画饼,但会更踏实地给自己铺路的人,每一块脚下的砖都是自己铺就的。
而这些砖是:一块是愿意为此付出的时间,一块是化繁为简专注重点,一块是以事识人做好口碑,一块是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我添的每块砖都是职场天花板的瓦。
30岁后,我们的风格就是命运在我们身上穿过的一针一线。就像以前不认为拉夫劳伦会是我的风格,现在也能从它这里穿出自己的感受,不是年纪到了,而是心态到了。
#拉夫劳伦美好生活DNA[话题]# #拉夫劳伦宝藏单品[话题]# #拉夫劳伦OOTD[话题]# #RalphLauren[话题]# #PoloRalphLauren[话题]# #职场穿搭的尽头是拉夫劳伦[话题]# #穿polo拿offer[话题]# #都市休闲风[话题]# #拉夫劳伦毛衣[话题]# #拉夫劳伦外套[话题]#
来源:马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