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与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前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01 00:30 1

摘要:随着国产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戎马书生”吴石将军的传奇生涯再度走进大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吴石将军戎马倥偬,被誉为“十二能人”;他与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深谙“内圣外王”之道,利用余暇从事学术研究 ,有“一代儒将”的美誉。

戎马书生,翰墨温情

吴石与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前缘

随着国产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戎马书生”吴石将军的传奇生涯再度走进大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吴石将军戎马倥偬,被誉为“十二能人”;他与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深谙“内圣外王”之道,利用余暇从事学术研究 ,有“一代儒将”的美誉。

早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吴石翻译日本学者松井茂的作品《警察学纲要》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如今,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福州名人与商务印书馆史迹展”中陈列着吴石将军的书法作品(复制件)和旧藏书帖(原件)。这些作品中藏着吴石将军“武将风骨,文人情怀”的动人底色,值得我们细细探寻。

传奇一生:从闽地学子到革命烈士

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出生于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先后毕业于武昌预备军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8年,在同乡前辈方声涛的帮助下,吴石由福建省政府公费保送前往日本留学,初期考入日本炮兵学校,192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陆军大学,开启六年留学之路。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他被誉为“吴状元”和“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

1933年12月,吴石学成归国,随即执教于陆军大学,并参与策划昆仑关战役等重大对日作战行动。1947年,在同乡好友何遂的引荐下,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联系。1949年,吴石奉命赴台湾潜伏,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继续传递重要情报。1950年,因叛徒出卖,吴石受牵连被捕。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英勇就义。1973年,吴石被国务院追认为“革命烈士”。

文武相济:吴石的学术成就

在军人身份之外,“学者”也是吴石的鲜明标签。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也从未停下学术研究的步伐。

吴石的著译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军事理论,如《警察学纲要》(松井茂著,吴石译)、《孙子兵法简释》、《兵学辞典粹编》、《克罗则维兹〈战争论〉之研究》、《历朝武学集解》、《左传兵法》、《抗日新战法》、《新国防论》等;二为文学作品,如诗集《东游甲乙稿》、游记《东游追记》等。

从日本回国后,吴石应评论社社长铃木氏之请,翻译了日本学者松井茂所著《警察学纲要》。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译著,纳入“市政丛书”,由此成就了吴石与商务印书馆的一段学术佳话。

《警察学纲要》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对警察学学科建设、警务实践及国际警务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书中系统梳理了警察制度的源流演变,揭示了其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与差异。该书曾用作国民政府警察培训教材,在民国时期影响深远。

吴石译著《警察学纲要》

翰墨抒怀:吴石的书法造诣

吴石的书生底色,还体现在他对书法的痴迷上。吴石从小接受私塾学堂教育,其父吴国琬为清末举人,他幼年随父练习书法,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1923年,经族人引荐,吴石拜福州名儒何振岱为师学习诗词,书法也深受其影响,书艺大进。吴石临习古代名帖,在篆、隶、行、楷、草诸书体皆有成就。

据其子吴韶成回忆,吴石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每天早晨都会练习书法。他的书法水平极高,在当时的军政界与文化界广受认可,许多高官名流争相求字。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珍藏有吴石旧藏“三希堂”版《书谱》(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与草书作品)一册,封面提有篆书“虞薰”二字,应为吴石书写。帖中有吴石亲笔朱书注解,落款为:“民国甲申夏历六月朱墨注毕,湛然识”。据考证,“甲申”即1944年,“湛然”是吴石的号。这本字帖极为珍贵,帖中朱书清晰可辨,注解详尽。朱书为吴石手写的蝇头行楷书,精劲秀美,充满文卷之气。

吴石旧藏“三希堂”版《书谱》

左:封面吴石亲提篆书”虞薰”

右:文末朱书“民国甲申夏历六月朱墨注毕,湛然识”

据《吴石年谱简编》载,1944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吴石时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部在中越边境巡视,参与“桂柳战役”并大获全胜。1944年6月至7月间,吴石利用战事休整的时间,朱书批注《书谱》,帖不离身,笔耕不辍,可见他对书法的痴迷。同时,《书谱》中的批注也反映出吴石将军当时气定神闲,临危不乱的一面,在烽火不息的岁月里,书法成为他人生情志的表达方式之一。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还展示着吴石另一幅书法作品《戎马下夺关山》(复制件)。

经考证,释读如下:

烦哀滞忧拨未开,喧街铙吹亦何哉?

降书忽报出三岛,佳气悬知充九垓。

妄负吞天沈陆想,终悲解甲曳戈来。

八年戎马关山老,且喜收京醉菊杯。

居然三箭定天山,净扫夷尘弹指间。

九野长线卒骑骨,群伦当□□缀班。

回天事业轻蚊负,唾手功名许桂攀。

底事范公拘后乐,归期堪数足欢颜。

其后落款为:“孝威学长双正,乙酉中秋,吴石。”钤有一方方形阳文玺印“寿补斋主”。

经考证,这幅书法是吴石赠予闽籍好友陈孝威之作,据诗中所述,1945年(乙酉)中秋,日本战败投降,吴石得知捷报欣喜若狂,以行书小楷写下此作。小楷尽显“二王”书风,端庄秀美,自然灵动,疏密有致,一气呵成,不仅是难得的书法精品,更具一定的史料价值。作品后钤一方精致的方形玺印,内容是“寿补斋主”,为战国古玺风格的阳文印章。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此印在吴石的作品中难得一见,对研究其书画作品具有重要价值。

“寿补斋主”方形玺印

从学术思考到精神见证,商务印书馆不仅留存下吴石作为“一代儒将”的治学风范,也见证了其作为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脉络中,将永远铭刻下这位学人兼革命者的学术担当与精神坐标。

2023-04-24

2025-10-25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来源:商务印书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