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星电子10月1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Q3存储芯片销售额达194亿美元,较上季度暴涨25%,重新夺回全球市场第一宝座;SK海力士10月29日更是宣布,2026年全系列存储芯片订单已全部售罄,HBM4产品从Q4开始供应;国内的长鑫存储也在10月28日官宣
10月的存储芯片行业传来一串好消息:三星电子10月1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Q3存储芯片销售额达194亿美元,较上季度暴涨25%,重新夺回全球市场第一宝座;SK海力士10月29日更是宣布,2026年全系列存储芯片订单已全部售罄,HBM4产品从Q4开始供应;国内的长鑫存储也在10月28日官宣,LPDDR5X高端存储芯片已实现量产,10667Mbps速率产品启动客户送样,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这波行业热潮让不少人意识到,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真的来了。AI、云计算带来的需求爆发,叠加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不仅让国际巨头赚得盆满钵满,更给国内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天就用最新的官方数据和行业动态,拆透这波行情的核心逻辑,看看普通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该重点关注哪些方向,以及如何看懂背后的价值。
很多人只知道存储芯片在涨价,却不清楚需求到底从哪来、热度能持续多久。翻完10月最新的行业报告和企业公告,会发现这波增长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需求爆发+供需平衡”共同支撑的长期趋势。
从需求端看,AI是最强劲的驱动力。AI服务器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数倍,单台AI服务器需要16-32颗HBM芯片,而且随着大模型从训练转向推理阶段,对存储的需求还在持续扩大。SK海力士就提到,2025年Q3高于128GB的高容量DDR5出货量环比翻倍,企业级SSD因AI需求出现溢价,出货比重显著增加。除了AI,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的需求也在回暖,智能汽车的存储用量是燃油车的10倍,手机存储从256GB向512GB升级,都在拉动存储芯片的增量需求。
供给端的优化更让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前两年国际巨头主动缩减产能,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库存周转天数已降至合理区间,供需关系从“供过于求”转为“紧平衡”。SK海力士的最新表态最有说服力:不仅今年Q3业绩创历史新高,还已确保2026年DRAM和NAND闪存所有产品的客户需求,现在正加速扩建产能应对需求。Counterpoint预测,仅凭HBM业务,三星明年就有望实现全面复苏,这背后正是供需失衡带来的行业红利。
更关键的是技术迭代带来的附加值提升。HBM从3E升级到4代,单价从300美元涨到500美元,涨幅超60%,而这类高端产品的利润空间远高于普通存储芯片。三星第五代12层HBM3E刚通过英伟达认证,就为其业绩反弹注入了强心剂,这说明掌握高端技术的企业能吃到最多红利。
这波存储热潮最让人振奋的,不是国际巨头的业绩暴涨,而是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释放。从10月的最新动态来看,国产存储芯片正在从“跟跑”向“并跑”迈进,产业链上的企业也纷纷受益。
在核心芯片制造领域,长鑫存储的进展最亮眼。10月28日,长鑫存储在行业会议上明确,8533Mbps和9600Mbps速率的LPDDR5X产品已于2025年5月量产,10667Mbps速率产品已启动客户送样,这一速率实现了国内首次突破,直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产能方面,2025年底将达28万片晶圆/月,2026年预计突破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DRAM市场15%份额,同时HBM3样品已交付,LPDDR6研发也在加速推进。这意味着国产DRAM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将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产业链配套环节,国内企业同样表现突出。封测领域,长电科技作为国内2.5D/3D先进封装龙头,良率已达95%,正在为SK海力士的HBM3E提供封装服务,HBM4产线也已启动验证,预计2026年量产;通富微电完成了HBM2E/3样品开发,绑定AMD、英伟达供应链,2025年还启动了产能扩张,预计2026年产能翻倍。材料领域,有研新材的靶材、艾森股份的先进封装光刻胶、德福科技的铜箔等,都在存储芯片制造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企业2025年Q3净利润同比增幅都超过40%,最高的达到127%。
下游应用端的国产替代也在提速。大为股份的LPDDR4X产品通过瑞芯微、晶晨半导体等主流平台认证,成功打入国内运营商供应体系,2025年Q3净利润同比增长71.58%;武汉力源信息自研的小容量存储芯片EEPROM已有6款量产出货,进一步丰富了国产存储的产品矩阵。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材料配套,国产存储产业链正在全面崛起,这正是行业最值得期待的长期价值所在。
面对火热的存储芯片市场,很多人想知道该关注哪些企业。其实不用依赖别人推荐,掌握3个核心角度,结合最新的公开数据,自己就能做出判断,既省心又靠谱。
1. 看技术:聚焦“高端产品进展”,官方公告是关键
技术实力是存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判断技术强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高端产品的量产和认证情况。像长鑫存储直接在官网公告LPDDR5X的量产时间和速率参数,还明确了后续产品的研发计划,这种有具体信息支撑的技术突破才值得关注。
国际巨头的动向也能作为参考,三星10月通过英伟达HBM3E认证后,股价和业绩同步上涨,说明通过主流客户的高端产品认证,是企业技术实力的“金标准”。查企业信息时,重点看“核心业务公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等官方文件,有没有明确提到HBM、LPDDR5X、3D NAND等高端产品的量产时间、速率、良率或客户认证进展,这些硬数据比“技术领先”之类的空话更有说服力。
2. 看订单:关注“长期需求保障”,产能与订单要匹配
存储芯片生产周期长,稳定的订单是企业持续盈利的基础。SK海力士10月29日宣布“已确保2026年全产品客户需求”,还与客户签订了HBM供应协议,这种长期订单保障让企业的增长更确定。
对国内企业来说,要看两个关键点:一是是否进入主流供应链,比如大为股份打入国内运营商体系、长电科技服务SK海力士,都是订单稳定的信号;二是产能与订单是否匹配,长鑫存储2026年产能规划与15%的全球市场份额目标相呼应,就属于合理扩张。查财报时可以重点看“合同负债”科目(反映已收到订单但未交货的金额)和“前五大客户占比”,合同负债同比增长、大客户占比合理的企业,订单质量通常更高。
3. 看产业链:跟踪“配套企业增长”,把握联动机会
存储芯片的爆发不是单一环节的机会,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共振。2025年Q3,中京电子(印制电路板)净利润同比增长127.34%,有研新材(靶材)预增101%-127%,这些配套企业的增长,本质上是存储芯片需求爆发的直接体现。
关注产业链机会时,可以按“核心芯片-封装测试-关键材料”的逻辑梳理。核心芯片看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的技术进展;封装测试盯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的产能和客户绑定情况;材料领域则关注有研新材、艾森股份等企业的产品量产和份额提升数据。这些企业的业绩增长和公告动态,能从侧面反映整个存储行业的景气度,比单一看芯片企业更全面。
从三星重夺第一到长鑫量产高端产品,从HBM涨价到产业链盈利大增,2025年10月的存储芯片行业,处处都是积极信号。这波“超级周期”不仅是国际巨头的盛宴,更是国产存储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
你最看好国产存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是核心芯片制造的技术突破,还是封装测试、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可以聊聊你关注的企业最新动态。
特别提醒:股市投资有风险,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经验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标的推荐或操作指导。股票价格波动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公司业绩、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资金规模不同,投资决策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必要时可咨询持牌证券投资顾问,谨慎判断,风险自担。数据来源:1. Counterpoint Research《2025年Q3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报告》(2025年10月15日)2. 雪球《存储芯片,2025年三季度增长最快的10家公司》(2025年10月25日)3. 长鑫存储《LPDDR5X产品量产进展公告》(2025年10月28日)4. 谢芒果《内存涨价潮中破局!长鑫LPDDR5X技术登顶,国产存储终崛起》(2025年10月30日)5. 《高宽带内存3E产业链上市公司走势分析》(2025年10月5日)6. 新浪财经头条《HBM及高性能服务器需求加持,存储厂商Q3净利润大增119%》(2025年10月29日)
来源:溪边宁静钓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