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津门,10月17日—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如期而至。2万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展,超30万人次观展,1亿元现场销售额,8500项意向合作......一组数据,不仅标注了一场国家级农业盛会的成功,更为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金秋津门,10月17日—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如期而至。2万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展,超30万人次观展,1亿元现场销售额,8500项意向合作......一组数据,不仅标注了一场国家级农业盛会的成功,更为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交汇的关键节点,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处于这一时代坐标,农业农村发展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更直接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色。本届农交会不仅是对农业农村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农交会“强农论坛”指出,“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步伐。”
在此次农交会上,一件件优质农产品、一个个智能装备、一项项技术突破都意义非凡。它们不仅仅是丰收季节里沉甸甸的果实,更是农业领域不断创新探索的智慧结晶。记者漫步于农交会现场,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绿色发展、质量至上、品牌引领的强劲脉动。
科技赋能 澎湃新质生产力
走进农交会展馆,
10万平方米的空间里,灯光璀璨、人流如织,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被浓缩在一张张展台之上、一个个场景之中。在这场农业盛典中,科技的脉动尤为引人注目——一批批硬核装备惊艳亮相,一股股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农业现代化浪潮在此变得可感可及。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机所的展位前,一只张牙舞爪的大闸蟹被轻轻放入特制的机械装置中,只听“嗒嗒”的几声轻响,这只螃蟹就被捆绑完成,全程仅用时几秒。研究院车轩介绍:“捆蟹一直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这台自动捆蟹机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还提高了效率。”
不远处,山东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兴隆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温室番茄采摘机器人。只见他在程序操作界面轻轻一点,机器人就在模拟的番茄架前自主穿梭采摘。“它能精准识别成熟番茄的位置,剪下后自动装箱,满了就回程换新筐。”王兴隆说,“机器人采摘,不仅速度更快,也更精准了。”
科技装备强,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鲜明特征。在广阔的生产场景中,科技从根本上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将传统依赖经验的“看天吃饭”,转变为依靠数据和智能的“知天而作”。在“强农论坛”上,与会嘉宾在发言中多次谈及科技对产业形态的重塑。吉林省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淑红介绍,公司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携手高校科研团队,开展肉牛三元杂交选育,“一场‘科技长征’下来,每头牛平均增重300斤,肌内脂肪沉积率提高20个百分点,每头牛的饲养成本降低30%以上,养殖效益翻了两倍多”。伊利集团执行总裁王维介绍,企业通过启动“良种牛品质升级工程”,构建精益管理模型,并自主研发“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推动牧场迈入AI智慧养殖新阶段,使原奶多项关键指标已达到甚至优于欧盟标准。
在践行“大食物观”,实现“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上,依然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在智慧农业展区,中国联通展位的一块大屏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展示着养殖水体的水温、溶解氧、PH值等关键数据,产品经理宋晓英介绍,“大屏背后依托的是‘渔书’智能体和‘元景范蠡渔业大模型’,养殖者可通过‘云上’操作实现‘智能投喂’。通过这两项技术,3万立方米水体的管理仅需要3名工作人员,同时,还能为养殖者提供专业建议,实现科学养殖。”
场馆内涌动的科技力量,清晰地映照着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已驶入“快车道”,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进一步耦合,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3.2%,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5%大关,科技正系统性地重塑着农业的形态与边界。
站在新的起点,要继往开来,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力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更多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蓬勃涌动,为夯实大国粮仓、守护百姓餐桌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绿色为底 汇聚品牌强势动能
“快看,黑神话悟空手里拿着的那是什么啊?”“是从隰县海拔1400米的果园摘下的玉露香梨!”隰县玉露香梨是《黑神话・悟空》“小西天”取景地的特产,2023年入选了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本次亮相农交会让“山西特色、自然本色”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近年来,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深入发展,正逐步构建起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隰县玉露香梨的走红,是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浪潮中的生动缩影。自202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以来,全国已有320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在渠道对接、金融服务等方面获得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快速崛起,品牌溢价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本届农交会聚焦塑强品牌助振兴,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各地精品品牌集体亮相,吸引了不少参展者驻足。既有2025年新入选的沁州黄小米、秭归脐橙、天水花牛苹果、福州茉莉花茶等,也有往年入选的平谷大桃、富平山羊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品牌。
品牌如同农产品的“身份证”,能让消费者快速识别优质产品。强农论坛、农业品牌推介活动等多项重要活动,彰显了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鲜明导向,搭建起品牌展示推介平台。“依托‘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我们首先确定了清晰的标准定义好产品,不仅是外观标准,更是要建立覆盖品种选育、土壤管理、生态种植、精准采收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为每颗上市苹果赋予专属‘数字身份证’;通过产品分等分级,为好苹果找到适合的消费人群。90%以上洛川苹果通过品牌销售走向市场,让果农能获得切实回报。”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存宝在“强农论坛”上分享了“品牌化+标准化”成为国产水果突围重要路径的创新思路。
作为本届农交会的举办地,天津的本土品牌同样表现亮眼。小站稻、沙窝萝卜、茶淀葡萄、七里海河蟹等2000余种“津字招牌”产品集中展示。一位天津消费者站在小站稻展位前自豪地说:“咱这小站稻,煮出来的饭软糯又有嚼劲,那叫一个香!”
优质,是品牌的核心。当品质追求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品牌便拥有了绿色的底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在贵州展团,贵州黄牛、黔菌、刺梨等30个区域公用品牌悉数亮相,以其独特的生态底色与品牌内涵持续“圈粉”。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着:“我们的刺梨可是‘维C之王’,营养价值超高,喝上一口就像把大自然的清新喝进了肚子里。”人说人山西好风光的山西展厅,长治市沁县农业质量品牌发展中心主任张明敏介绍:“沁州黄小米产自太行、太岳两山之间,色泽金黄,米油醇厚,营养丰富。2024年,沁县7.8万亩谷子基地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此次参展,企业开展首日展销品就供不应求,已与多家采购商达成合作协议。”
青海的沙棘饮料、甘肃的玉米、东北的酸菜……在绿色有机地标展区,也集中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后,市场和消费者对枸杞品质的认可度显著提升,销量也实现明显增长。带来的十几箱枸杞一天之内全部售罄。”青海可可西里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莫延红表示。
国际展区的品牌农产品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今年适逢中泰建交50周年,泰国作为主宾国,与巴西、意大利、马来西亚等19个国家参展,泰国香米、榴莲,巴西咖啡、乌干达坚果等百余种国际优品亮相农交会,凸显中国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格局。一位泰国展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希望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了解我们的泰国香米和榴莲。”与此同时,农交会也推动敖汉小米、白蕉海鲈等品牌与海外渠道达成合作意向,为中国农业品牌“链接国际”开辟新路径。
未来,要
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方位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和保护,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让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老百姓餐桌。
平台聚力 打通增产增效渠道
搭桥梁,促消费,始终是农交会的应有之义。作为农业领域的国家级盛会,农交会搭建起涵盖生产端、加工端、市场端全产业链的交流平台,让“藏于深山”的优质农产品闪耀于聚光灯下,通过产销对接,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效益,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鲜香辣爽的柳州螺蛳粉、个大味正的天水花牛苹果、香味浓郁的盘县火腿......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16个县(其中83个为脱贫县)、151个经营主体,带来了800多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
广东恒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森才在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挑选到了心仪的宁夏枸杞。
“冬天马上来临,枸杞一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很大的一个品类。宁夏枸杞的品质也非常符合我们的渠道定位与客户需求。”陈森才说。
展区内,人流穿梭不息,询价洽谈之声此起彼伏;展位前,各地帮扶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这热闹景象,正是产业帮扶持续赋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生动写照。农业农村部帮扶司产业指导与项目资产处处长朱谦礼介绍:“目前,我国85%的脱贫群众都落实了至少一项产业帮扶措施,产业不仅在初期‘输血’,更关键的是建立起长久的‘造血’机制。”如今,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已形成2~3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超过550个县域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万家。
火热的产销对接在各个展区上演,参展商都切身体会到了农交会的平台效能。此次农交会,山东省梁山县刘官屯村的第一书记罗双带来的用小麦新品种制成的蓝麦、黑麦面粉备受关注。“一天下来就接待了几十波咨询,还跟下游的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联系。”罗双兴奋地说,“我们带来的面粉全部售罄。农交会这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把田间地头的好产品,推向市场前端。”
精准的对接不仅源于市场的自发匹配,也得益于一系列精心组织的专场活动。在农业品牌推介活动上,湖北来凤藤茶、新疆鄯善的瓜果和“军垦1949”品牌、重庆酉阳茶油代表分享了品牌背后的地域文化与匠心故事。品牌声浪直接转化为合作实效,现场促成了全国大型采购商与优质农产品产地政企的深度洽谈,13家供需单位成功携手,签订意向采购。“这是我们‘鄯心善果’品牌在农交会平台的首次正式亮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副县长阿合买提•艾买提在推介会后表示,“品牌推介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现鄯善优质瓜果和特色农业的实力,让‘鄯心善果’金字招牌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线上赛道同样热闹非凡。快手、京东、抖音等头部电商平台及众多“三农”领域达人齐聚农交会,借助其强大的流量和影响力,积极探索数字时代产销融合的新路径。湖北恒贸茶油有限公司以来凤山茶油为核心原料开发出的护肤产品,通过“沈农学子尚食居”这一账号进行直播推广,没多久销售额就突破万元。公司负责人彭静感慨道:“在农交会这个平台上,有影响力的主播会主动精选地方好物进行直播带货,确实为我们这样的特色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
对此,深耕农产品直播带货的主播“小李来了”深有体会:“我们的一场直播、一个短视频,就可能帮助一个地区的农民把积压的农产品成批卖出去,实实在在地让他们腰包鼓起来。”京东集团农特板块负责人党宝则带来了平台的助农政策:“京东为农业精品品牌提供免平台费入驻的优惠,并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对于那些暂时缺乏专业运营能力的农业品牌,我们还可以提供代运营服务,帮助他们打通线上销售渠道。”
从人头攒动的线下展区,到热火朝天的线上直播间,农交会释放出强大的平台凝聚力。借助这一平台,全国各地各类品牌齐聚闪耀,优质农产品与畅通渠道无缝对接,地方特色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这场盛会既是一次农产品品牌的集中展示、产销模式的创新实践,更是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生动印证。让我们以农交会为契机,凝聚强农兴农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农业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记者:宋晓娜、武琦、王婷婷
编辑:张璟
监审:郭平稳、蔡薇萍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来源:微观三农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