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速递|凯格精机接待南方基金等65家机构调研 三季度净利同比大增227% 订单与研发双驱动增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8:30 1

摘要:11月1日,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格精机”)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至31日通过电话会议形式接待了机构调研。本次调研吸引了南方基金、富国基金、中银基金、长城基金、鹏华基金等65家机构参与,涵盖公募基金、券商、险资

调研基本情况

11月1日,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格精机”)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至31日通过电话会议形式接待了机构调研。本次调研吸引了南方基金、富国基金、中银基金、长城基金、鹏华基金等65家机构参与,涵盖公募基金、券商、险资、私募等多类型机构。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邱靖琳女士负责接待并就公司经营情况、行业趋势等问题与机构进行深入交流。

投资者关系活动核心信息

参与单位类型主要参与机构公募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中银基金、长城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等券商及资管兴业证券、长江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险资及私募阳光资产、太平资产、香港惠理、煜德投资、青骊投资等调研时间2025年10月30日15:00-16:00、2025年10月31日13:00-16:00调研地点公司会议室接待人员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 邱靖琳调研类别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三季度业绩:营收利润双创新高 增长动能强劲

邱靖琳在调研中披露,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显著增长。具体来看,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34.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5.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99.57%。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业绩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7.4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4亿元,同比激增227.15%,单季收入与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营收增长逻辑:锡膏印刷设备需求爆发 下游三驾马车驱动

针对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邱靖琳表示,核心系报告期内锡膏印刷设备验收金额同比增加。她进一步分析,下游电子制造行业对电子装联设备的需求主要受三大因素拉动:

一是人工智能投资规模扩大。2025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带动AI服务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进而推升对电子装联设备的需求。

二是消费电子需求回暖。IDC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6%,PC出货量同比增长9.4%,终端市场复苏直接拉动了PCBA(印制电路板组装)中SMT(表面贴装技术)环节的设备投资。

三是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汽车电子化趋势持续深化,推动相关SMT设备采购需求增长。

技术升级:高端设备成核心竞争力 三因素推动产品迭代

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公司技术升级路径。邱靖琳指出,锡膏印刷设备向高端化升级是行业必然趋势,主要驱动力包括:

技术驱动:下游电子产品如AI服务器、高端手机主板的元器件尺寸持续小型化,集成度大幅提高,要求设备具备更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需应对PCB基板层数增多、尺寸变大带来的焊接变形问题,高端设备需配备自动翘曲补偿等智能功能。

成本驱动:AI服务器等高端领域单块PCB板及芯片价值量极高,微小印刷缺陷可能导致整板报废,客户对生产良率要求严苛,愿意投资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设备以降低综合成本和质量风险。

市场驱动:AI数据中心、先进封装、高端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快速增长,对设备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严苛,直接拉动高精度、智能化SMT制造设备需求,高端锡膏印刷设备已成为保障高端电子产品量产能力和一致性的关键。

订单与研发:合同负债创新高 研发投入筑牢技术壁垒

在手订单方面,邱靖琳透露,报告期末公司合同负债规模创历史新高,为后续业绩提供较强韧性。

研发进展上,公司持续加大投入,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半年度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完善的研发管理和专业团队支撑体系化技术升级能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专利285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实用新型专利176项、外观专利5项,另有30项软件著作权。

此外,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向69名核心技术人员授予58.39万股限制性股票。邱靖琳表示,该激励举措与三季度业绩表现一脉相承,旨在通过制度化建设稳定核心团队,激发潜能以锁定长期增长。

下游应用: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成主要市场

关于PCB下游应用结构,邱靖琳引用QY Research行业报告数据称,消费电子占比33%,网络通信占比约20%,汽车电子占比约20%,医疗器械、家电等其他领域合计占比约27%。

风险提示

公司业绩增长依赖下游电子制造行业需求,若AI投资增速放缓、消费电子复苏不及预期或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受阻,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