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说酸话”“被贴标签”“感觉被忽略”······这些青春期微妙的人际困扰,不再只是孩子们心里的疙瘩,而是变成了他们手中的研究课题。10月31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红星教育传媒承办、成都高新区蒙新小学协办的“成长,走向广阔”第二季成长分享会圆满落幕。来自全市
“被说酸话”“被贴标签”“感觉被忽略”······这些青春期微妙的人际困扰,不再只是孩子们心里的疙瘩,而是变成了他们手中的研究课题。10月31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红星教育传媒承办、成都高新区蒙新小学协办的“成长,走向广阔”第二季成长分享会圆满落幕。来自全市11所中小学的同学们,带着关于“我与他人”的课题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如何从真实困惑出发,用一场独特的“田野调查”,寻找青春的答案。
继第一季同学们勇敢剖析“我与自己”后,本季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关系场域——“我与他人”。以“有你才完整!碰撞世界的N种可能”为主题,同学们通过自主申报课题、组建小组、协同探索,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完成了一次次属于他们的“田野调查”。
他们发放问卷、进行暗访、设立树洞、开展圆桌谈判……把那些微妙的情绪、无形的压力、不经意的伤害,变成了可以分析的数据、可以讨论的案例、可以解决的行动。
在校园这个微缩社会里
同伴关系是同学们面临的第一重课题
多个课题组选择将
“被说酸话”“被贴标签”“感觉被忽略”
等困惑作为起点
展开了一场“关系修复”行动
面对看不见的伤害,他们选择让问题“显形”。成都市温江区庆丰街小学校的同学们通过匿名问卷和暗访,让“酸葡萄心理”背后的不安与嫉妒浮出水面;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的同学们则制作了“标签发现墙”,将150多个曾被贴上的标签公之于众,把隐形的伤害贴在墙上,让每个人看见其沉重。看见,是理解与修复的第一步。
成都市温江区庆丰街小学校课题组
紧接着,他们用创造性的方案,将对抗转化为连接。“为他人喝彩”的校园行动、记录同学闪光点的“神秘好友”任务、以及充满童趣的“情感储蓄罐”,这些都不是说教,而是引导同学们在真实的互动中体验欣赏与温暖的力量。
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课题组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同学们设立了“心理树洞”,收集那些“他好像不喜欢我”的不安,并通过三招实用的“心理魔法”,帮助大家将指向自我的指责,转化为积极的沟通与稳定的自我认同。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课题组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立学校课题组的同学们则将研究的视角投向了信息时代下同伴关系的挑战——谣言。他们通过一场生动的信息传播实验,亲证了谣言从产生到失真的全过程。这项研究不仅关乎真相,更关乎信任。它提醒所有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校园,维护一个清明的信息环境,是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立学校课题组
如果说同伴关系是水平的
那么亲子关系则常常充满纵向的张力
同学们发现,家庭中最大的挑战
往往不是激烈的冲突
而是那些“说不出口”的话和“未曾言明”的期待
他们首先面对的,是关于“自主权”的博弈。当自己的热爱被父母定义为“无用”,面对不被理解的委屈,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的同学们没有选择对抗,而是成立“‘无用’时间保护协会”,引入“谈判”机制,用精心制定的谈判规则和“时间货币”方案,将情绪化的家庭争执,转变为基于规则和互信的“圆桌会议”。他们的实践证明:孩子的自主权,恰恰藏在负责任的自我管理之中。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课题组
而更深层的挑战,来自于情感层面“无声的压力”。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的同学们敏锐地捕捉到一种普遍却隐秘的现象:父母口中“你快乐就好”的宽容,反而在孩子心中转化为了巨大的压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他们解码了这“沉默的重量”,源于孩子对父母未说出口的期待的敏锐感知,以及渴望被证明、被看见的复杂心理。他们开发的“亲子工具包”和“传情罐子”,为家庭提供了一套温和而有效的工具,帮助双方跨越“说出口”与“听见的”之间的鸿沟,听懂彼此沉默下的心声。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课题组
除了舞台上的分享讲述
外场的课题互动展区同样精彩纷呈
成都市树德小学聚焦“校园友善人际关系”,与同学们共同厘清什么是真正的伤害,什么是正常的人际摩擦。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的同学们化身“教师小记者”,发现讲台之外老师的生活故事,让师生关系因了解而更加亲密。
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通过《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和《我能行·成长手册》,促使家庭建立新的亲子协商机制。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创建“友谊修复站”,通过“友谊界限卡”和“品质拍卖会”等创意活动,守护同窗之情。
成都石室阳安学校则聚焦“攻击性语言”,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帮助同学们识别语言暴力,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
“你们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收获了成长,也通过今天的分享帮助了更多的同学。”成都市教科院德育与党建研究所所长吕红霞老师在听完同学们的课题之后指出,这些课题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是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成长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
活动最后,各课题组的成果作为珍贵的“成长礼物”,被珍藏于“成长博物馆”中。时间魔盒、心理魔法卡、情感储蓄罐、原创歌曲……每一件礼物都标记着同学们在“我与他人”这一旅程上的思考、碰撞与收获。
直播会场之外
全市师生也相聚云端
共同参与这场成长盛会
从发现问题时的迷茫
到调研过程中的坚持
再到找到解决方案时的欣喜
每个课题都是一次成长的见证
同学们用行动证明:
当给予足够的信任和空间
每个孩子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获得最深刻的成长
他们的研究也许还不完美
但他们展现的勇气、智慧和担当
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能力
从这里出发,我们相信
每一个青春的问号
都将指引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
来源:暮光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