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灵画与七宝烧:中韩艺术家的灵魂漫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7:34 1

摘要:“吴轲阳的画作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我感觉到一股很大的能量,有的画作让我瞬间涌起感恩与感激之情,眼眶不禁湿润。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展会出现这样的感受!”近日,刚结束悉尼访问风尘仆仆归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吴轲阳,在其厦门工作室迎来了专程来访的韩国知名艺术家朴秀卿博士(Pa

台海网10月30日讯(记者 杨艳娜) “吴轲阳的画作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我感觉到一股很大的能量,有的画作让我瞬间涌起感恩与感激之情,眼眶不禁湿润。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展会出现这样的感受!”近日,刚结束悉尼访问风尘仆仆归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吴轲阳,在其厦门工作室迎来了专程来访的韩国知名艺术家朴秀卿博士(Park Soo Kyung)一行。关于艺术、关于生命,关于文化传承,一见如故的两人很快热络地交谈起来……

虽是初次线下会面,吴轲阳和朴秀卿博士两人却一见如故

缘分与共鸣

“我感觉到一股很大的能量”

出生于福建诏安的吴轲阳,毕业于厦门大学油画专业,凭借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以独树一帜的“东方灵画”为精神图式,成功架起了东西方艺术对话的桥梁,成为备受国际收藏界青睐的中国艺术代表人物,被外媒赞誉为“内在宇宙画家”。今年7月-8月,他以“形外之境”为主题的第三场国际个人艺术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功举办,再次赢得欧洲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引发数十家欧洲主流媒体及海外华人传媒竞相报道,其作品被不少知名收藏家和艺术机构竞相珍藏。

朴秀卿博士,是韩国七宝釉料制造传承人、七宝工艺协会理事长、工艺设计研究院代表、韩国半初画廊 CEO,先后荣获韩国首尔中小企业厅长奖、知识经济部长官奖、行政自治部长官奖、总统奖等殊荣。她以风格鲜明的韩国七宝烧技艺闯荡世界,致力于将东方文化向欧洲传播交流。

一中一韩,领域迥异,这段跨越国界与专业的奇妙缘分究竟从何而起?答案藏在一位深耕中韩文化交流的挚友手中——正是她的牵线搭桥,让吴轲阳与朴秀卿博士早在去年便以网友身份结缘,虽未谋面却已惺惺相惜。

吴轲阳向朴秀卿博士介绍自己的画作

“对吴轲阳老师本人也好,对他的画作也好,我都感觉到一股很大的能量!”当天,初次来访的朴秀卿博士边观展边感叹到,吴轲阳的画作很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他在画中注入了灵魂,没有世俗的杂念!”

吴轲阳作品《灵境·次第》 160×110cm(2016)

最让朴秀卿博士印象深刻的,是吴轲阳“灵境”系列、“破相”系列作品。朴秀卿博士表示,在大众世俗眼中,对生命的理解,大都是喜怒哀乐的生活状态,但吴轲阳的艺术创作融入了他对生活、对生命、对万物的所思所感,看吴轲阳的画作,“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宇宙里、一个独立的空间中,我们只是这其中的一颗尘埃、一个小点,内心很平静却充盈。”

这和欧洲知名艺术家赫克托-安赫克托(Hector-And Hector)的评价那般同频共振:吴轲阳的画作中那种来自东方语境的“节奏感与深度”让人震撼,“他的画不是将地域性带入画面,而是在时间中旅行。他画中有历史的沉积,也有对未来的想象力。”

传承与超越

“艺术不在于技法,在于思考在于传承”

参观完吴轲阳的作品,朴秀卿博士也和吴轲阳交流起她特意带来的作品《Eureka灵光乍现》。“创作这个作品时,我其实正处于痛苦中!”朴秀卿博士云淡风轻的笑容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朴秀卿博士七宝烧作品《Eureka灵光乍现》 材料:铜、银、七宝釉、银膏

朴秀卿博士七宝烧作品《Eureka灵光乍现》 细节图:小青蛙

原来,朴秀卿博士出生于首尔传统艺术世家,精湛的“金河七宝”工艺传承到她已是家族第三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和中国珐琅彩同源的金属胎珐琅器技艺在韩国本土渐渐式微,用朴秀卿博士的话说便是“韩国人不再那么感兴趣了”,这让她对于是否继续传承家族七宝工艺,坚守家族匠人精神产生了动摇。于是,她将心中纠结难解的状态,倾注于这幅七宝烧作品中:作品在不同角度下闪现出蓝色与黑色光泽,仿若黑暗中乍现的一道道希望之光,赋予画作右下角的小青蛙积极的力量,不断地向上跳跃、挣脱。

对于吴轲阳一眼就指出作品中“小青蛙积极向上”的“追光”情境,朴秀卿博士欣喜地表示,“这只小青蛙就是我自己”,这种“追光”的感受,和她看吴轲阳“破相”系列作品的感受类似,从具象中挣脱出来,“实现一种自我解放、自我突破”。

吴轲阳作品《蓝色·圣灵》 160×110cm(2015)

相似的艺术家传承困顿,吴轲阳表示自己也曾有过。那是在他大学毕业几年后,自己的创作有段时间停滞不前,连他的老师都不看好,认为“谈不上对先辈的传承,更难以有所超越”,吴轲阳困于其中,难以前进。在哭哭睡睡中恍惚了一天后,吴轲阳踏上了走访山川古迹、研习哲学人生的“精神苦旅”。驻足云冈石窟的千年佛影前,凝视龙门石窟的巍峨造像,他忽然叩问:这些由无名匠人雕琢的旷世奇观,何以历经风霜仍蕴藏着撼动灵魂的永恒力量?他于是顿悟:老师的说法给他设定了一个框,一种“先辈的艺术难以超越”的表象,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其实“艺术不存在于技法,而在于自我思考,在于文化传承”,艺术作品的深远影响往往来源于艺术家对生命、对世界认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这一刻,吴轲阳如破茧之蝶,从表象的桎梏中挣脱,以破相为刃,在艺术的迷思中重塑价值的新生。

这段关于传承与超越的对话,启发了两位艺术家在传统与创新的张力场中发散更为深刻的思考。

亲近与纯粹

“以艺术家的纯粹传播东方文化”

在近2个小时的观展和交流中,“亲近”一词是朴秀卿博士提及次数最多的感受。入门初见吴轲阳时,“有一种仿若家人的亲近感”;赏析吴轲阳画作时,“有一种亲近感”“心里感觉好平静!”

为何感觉“亲近”?“它就是出于我内心的自然感受,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如何遣词造句去描述,就是当下的直观感受。”朴秀卿博士真诚地说道。

吴轲阳赞同地表示,艺术家就该葆有这份纯粹,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时,亦或是在艺术传播中。

朴秀卿博士谈及的这种“亲近感”,令人不禁想起今年7月份吴轲阳的佛罗伦萨个展。当时专程从米兰远道而来观展的画家Claudio就评价说“我感觉到我能懂他画中表达的世界,我们的心灵靠得很近。”寥寥之言却震撼人心,揭示了艺术最本质的力量——能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藩篱,使灵魂彼此亲近。

朴秀卿博士和吴轲阳赏画交流不亦乐乎

无论是朴秀卿博士的七宝烧,还是吴轲阳的东方灵画,这两位东方文化的摆渡人,始终以艺术家的纯粹之心为罗盘,在东西方文明的河流间架起理解的虹桥。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能量磁场,让中西方朋友的灵魂在对话中亲近相拥,共同探索生命与宇宙的永恒命题。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

来源:台海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