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传2噩耗,继送走76岁许绍雄后,又一名人离世,令人唏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5:47 1

摘要:早晨刷新闻,手机弹出“许绍雄去世”四个字,屏幕上的日期是11月,一下子像有人把冷气开到了最足。

早晨刷新闻,手机弹出“许绍雄去世”四个字,屏幕上的日期是11月,一下子像有人把冷气开到了最足。

下意识地点进推送,紧接着又跳出一行:“虾嫂关海山夫人也走了”。

同一天,两个熟得不能再熟的面孔,一张一张从记忆里抽走,像在告别仪式现场,却被时间直接推上了缺席席。

朋友圈静悄悄,只有几个老港片群炸了锅——不是“一路走好”的表情包,而是有人发了一段《扫毒3》新剪的片尾彩蛋,许绍雄穿便服坐在片场长椅上,笑眯眯地说:“年轻人啊,别急着当主角。

”说完自己大笑,场记板一敲,画面黑掉,字幕跳出来——“谢谢你,让我们知道配角也能发光”。

那一刻,大家反而不刷了,集体停屏,像在替银幕里的他点根烟。

再看虾嫂那条,没有太多噱头,儿子关可维只淡淡一句:“妈交代的事我们会做好。

”原来,老太太早就把老伴关海山七十年代在马来西亚的旧底片装成一整箱,贴了标签“留给影迷”,还写了备注:别让灰尘盖住他。

箱子里除了剧照,还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写着《南洋岁月》,像她自己一生的后注脚——名字排在丈夫后面,却同样亮。

香港人把这叫“收皮”,听着凉薄,其实藏着温柔:人走了,戏留下,胶片继续转。

可这次走法并不寻常,像一把年纪的邻居突然搬走,连招呼都没打,楼下茶餐厅的电视还在播他三十年前的片段。

那种落差才最戳人——你以为他们永远会在频道里插科打诨,结果遥控器换一圈,找不到那张熟脸。

最扎心的是,两位老人走前都把“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许绍雄把钱塞进信托,专款给后辈演员交学费;虾嫂留下的是一箱胶片,一本手抄剧本。

一个给钱,一个给药——专治后来人“没饭吃”、“没戏看”的老毛病。

想想也是,他们一辈子没当过大男主大女主,却给舞台打了半辈子地基。

地基倒了,戏台还要立着,哪怕上面站着的是不认识的新面孔。

媒体照例追热点:《扫毒3》改档期加彩蛋,香港资料馆要搭纪念展,还有保险公司急匆匆推出“银发演员保障计划”。

风风火火里,最安静的是他们自家孩子。

许绍雄女儿拒绝采访,“父亲常说,观众记得角色就好,不必记名字”;关可维更干脆,把母亲的旧相机摆到客厅正中,旁边贴一张便签:慢慢看,别拍太快。

那行字像在对所有急着打卡的网友说:缅怀不是打卡点,别吵到他们睡觉。

傍晚,群里有人发了一小段路边拍的视频——文化中心外墙正用3D投影重现许绍雄在《使徒行者》里那句“有钱大家赚”,还有关海山83版《射雕》的黄药师。

人群围了好几圈,有阿叔举着维他柠檬茶当荧光棒,也有小学生把书包扣在头上防雨。

没人哭,全在笑,笑完又一齐鼓掌,掌声混着冷气机的轰隆,像老旧影院最后的片尾声。

那一刻才懂:离场不代表谢幕,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老话说,人走了,茶就凉。

可这两位把茶杯留给我们,还写了便签:茶续上,慢慢喝。

来源:凡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