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威胁来袭,白俄气球闯欧盟,欧盟如何补齐防范短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5:50 1

摘要:受影响最直接的立陶宛,当场就慌了神,不仅临时关了好几个机场,还把和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给封了。

10月29日,欧盟27国突然联手发声,对着白俄罗斯火力全开谴责。

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导火索居然是一群飘进欧盟领空的气球。

这些气球看着不起眼,里面装的可不是什么玩具,全是非法香烟。

受影响最直接的立陶宛,当场就慌了神,不仅临时关了好几个机场,还把和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给封了。

立陶宛这么紧张也能理解。

它就贴在白俄罗斯边上,长期都是欧盟对俄对白政策的“前沿阵地”,每次双方有摩擦,它往往是第一个被波及的。

这些气球看着慢腾腾,但对航空安全的威胁可不小。

天上飞的民航客机要是撞上它们,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没撞上,也可能干扰机场的雷达导航,飞机起飞降落都得受影响。

欧盟在声明里说得很明白,这事儿不是简单的走私。

这些气球是白俄罗斯“有针对性的混合行动”一部分,和之前被诟病的“国家支持的移民走私”是一个路子。

本来想琢磨琢磨,欧盟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后来翻了翻过往的事儿,发现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早几年,白俄罗斯就曾被欧盟指责故意纵容移民往欧盟边境涌。

当时好几万移民堵在边境线上,波兰、立陶宛这些国家忙得焦头烂额,边境冲突闹得沸沸扬扬。

那时候欧盟就第一次把这种操作定义成“混合战争”,说白了就是不按常规出牌,用非军事手段制造麻烦。

这次的气球走私,不过是换了个花样。

非法香烟能避开欧盟的贸易监管和税收,赚一笔黑心钱。

同时又能搅乱欧盟的边境安全,简直是一举两得。

如此看来,白俄罗斯这步棋走得挺“精明”,既达到了反制欧盟的目的,又没引发直接的军事冲突。

欧盟对这事的定性,其实也是在传递一个信号。

它们不想把这事局限在“走私”层面,而是要明确这是一种政治挑衅。

但有意思的是,这份看似强硬的声明,其实藏着不少妥协的痕迹。

本来这份声明的早期草案,措辞可比现在狠多了。

据说里面直接点了白俄罗斯领导人卢卡申科的名,说他的政权要么直接参与,要么就是故意放任不管。

要是这话真写进最终声明里,双方的矛盾肯定会彻底激化。

但最后大家看到的声明,却把这段关键表述给删了。

搞不清的人还以为欧盟怂了,其实是为了迁就匈牙利。

在欧盟27国里,匈牙利算是个“异类”,每次涉及谴责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声明,它不是反对就是持保留态度。

之前欧盟想谴责俄罗斯袭击乌克兰导致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受损,就因为匈牙利反对,最后只能让其他成员国单独发布声明。

匈牙利为啥这么硬气?很简单,它和俄罗斯、白俄罗斯有着密切的能源和经济合作。

日常用的天然气,不少都来自俄罗斯,要是跟这两国闹僵了,自己的能源供应都成问题。

欧盟也没办法,毕竟想维持27国的联合立场不容易。

一位欧盟外交官就说了,各方都有妥协的意愿,就是想当天能达成共识。

说白了,欧盟宁愿在措辞上软一点,也不想让内部出现分裂。

这种内部的分歧,其实早就存在了。

中东欧国家大多对俄对白态度强硬,而西欧一些国家和匈牙利,更倾向于务实妥协,不想因为外交冲突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

立陶宛对此就挺不满的。

它的外交部长直接站出来说话,说这次气球事件暴露了欧盟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的短板。

确实,面对气球走私、移民渗透这种不按常理来的挑衅,欧盟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协调的防范机制。

立陶宛呼吁欧盟赶紧行动起来,比如建立统一的空中监测系统,成员国之间多共享边境情报。

同时也希望能尽快出台针对白俄罗斯的新制裁措施,遏制类似的行为再次发生。

但欧盟的制裁能不能起作用,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欧盟已经对白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涉及金融、贸易、人员旅行等多个方面。

但白俄罗斯有俄罗斯在背后支持,通过和俄罗斯的合作,多少能抵消一部分制裁的影响。

所以就算欧盟后续加码制裁,怕是也很难形成决定性的压力。

这场气球引发的风波,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

白俄罗斯用“混合战争”的方式,试探着欧盟的底线。

而欧盟一边要应对外部的挑衅,一边还要平衡内部的分歧,处境其实挺尴尬。

如此看来,欧盟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发声明、加制裁可能不够。

首先得把内部立场协调一致,不然每次都因为个别国家的反对而妥协,声明的威慑力只会越来越弱。

其次,也得完善非传统安全的应对机制,不能每次都等事情发生了才仓促应对。

白俄罗斯和欧盟的博弈,大概率还会继续下去。

毕竟双方的矛盾根源没有解决,后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花样”挑衅。

而欧盟能不能扛住压力,既守住自己的安全底线,又不搞垮内部的团结,这可是个不小的考验。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