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台第三季度营收增速骤降到0.56%,净利润增速同比降到0.48%,营收和利润几乎都是零增长,这跟前几年动辄15%以上的高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昨天,茅台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整个市场为它捏了一把冷汗。
茅台第三季度营收增速骤降到0.56%,净利润增速同比降到0.48%,营收和利润几乎都是零增长,这跟前几年动辄15%以上的高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作为白酒行业千年老二的五粮液更惨,第三季度营收下降52.66%,净利润更是下跌65.62%。
白酒行业的黄金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吗?
十年前,白酒是A股市场的“信仰”,茅台更是穿越周期的最佳标的,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心中的神。
但是今天,这个信仰正在动摇!
从2021年到2025年,茅台的股价从历史高点2600元回落至目前的1430元,市值也从最高的3.2万亿元跌到现在约1.79万亿元,市盈率更由52倍的高点降至当前的20倍左右。
如果说股价和市盈率反映了投资者对茅台未来价值的预期,那么茅台在终端零售市场的价格表现,则直接体现了消费者对其品牌溢价的实际接受程度。
要知道,2021年,53度飞天茅台的散瓶批发价曾一度突破3500元,被视为“一瓶难求的液体黄金”。但现在,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首次跌破1700元大关,报1690元/瓶(2025年10月底),像自由落体一样,创上市以来的新低。
从2600元的股价巅峰坠落,市值蒸发超过万亿,再到如今终端价格的全面溃退,这些数字背后,标志着一个行业神话的终结。
曾几何时,茅台是资本市场的“信仰”,是只涨不跌的“硬通货”,但如今“飞上天”的茅台正在褪去它“硬通货”的金融外衣,这场深刻的价值回归,预示着白酒行业依靠渠道囤货与投机炒作的时代,或许真的结束了。
更让茅台相关利益方担忧的是,茅台的社会流通库存已经高达约1.2亿瓶,基酒库存约26万吨,可勾兑成5.6亿瓶飞天茅台。
加上2025年新增产能,茅台的总库存可能高达7-8亿瓶,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可以分到近2瓶。
价格下跌的背后,是供需关系的根本逆转。当“稀缺性”这个茅台最大的营销武器失效时,它的品牌溢价自然也就难以维持。
其实白酒行业今天的困境,早有伏笔,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高端白酒表面上看上去是自由市场,但实际上受政策影响巨大。
2025年5月18日,中央修订发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不得上任何酒类(包括私人自带酒水)”。
政务消费的退潮,对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场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作为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推手,政务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高端白酒的需求,更在价格体系中扮演着“隐形锚点”的角色。它既是实际销量的支撑,也是一种价值背书,间接塑造了产品的价格预期和市场定位。
随着这个关键消费场景的萎缩,高端白酒失去了核心的价格支撑,原有的价格体系难以维持,主流酒企的市场销量也必然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从政务退场到价格松动,再到市场销量萎缩,这一系列必然的连锁反应。
酒还是原来的酒,但时代变了。
除了直接的“限酒令”给政务消费戴上了紧箍咒,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压力是导致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品牌陷入困境的更深层、更广泛的原因,同时也是较为隐蔽的重要原因。
首先,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的变化直接抑制了需求。 在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预期不稳的背景下,大众消费普遍趋向理性与性价比。白酒,尤其是千元级别的名酒,它的消费与商务宴请、人情往来紧密挂钩。
当企业和个人都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这类高客单价的非必需消费首当其冲。以往在商务宴请中开一瓶茅台或五粮液是“面子”的象征,现在就变得不那么必要,消费场景的萎缩直接导致了高端白酒动销不畅。
其次,作为白酒重要消费引擎的房地产、金融等行业进入下行期,极大地削弱了行业关联消费。 这些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高端白酒的消费大户,曾经商务招待、礼品馈赠往来属于常规操作。
当这些“大行业”自身不景气、业务量减少的时候,与之绑定的高端酒水消费自然也大幅缩水。这种因上游产业景气度下降带来的传导效应,与政务消费退潮形成合力,共同挤压着高端白酒的市场空间。
还有,这几年中产家庭资产价格的波动,比如股市和房价下行,也直接影响消费。 当老百姓发现自己的股票账户不断缩水、房产持续贬值,即便实际收入未减,也会因心理上的财富缩水而抑制大额消费冲动。这种情绪会蔓延到消费市场,使得人们在高价酒水消费上能省则省。
我看到,不少自媒体把白酒行业面临的困局,简单归因于所谓的“消费者代际断层”,即“年轻人不爱喝白酒了”。在我看来,这个归因逻辑可能过于牵强。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年轻人从来就不是白酒的主流消费群体。中国白酒消费的基本盘,始终是35岁以上的中年及中老年人群。从消费习惯、社交场景到消费能力,再到主流消费人群,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与高端白酒的目标客群本就存在天然错位。
如果把行业周期性调整与结构性问题,归结为“年轻人不喝”,那就过于草率了。今天白酒的困局核心不是未来无人接盘,而是当下核心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正在发生变化。
准确地说,经济环境的“冷风”,叠加限酒令的“寒流”,共同导致了白酒行业的当前困局。这不仅是政策的短期冲击,更是一场由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场景共同变化引发的结构性挑战。
总的来说,客观地说,茅台依然是一座盈利能力强、财务稳健的巨大金矿,茅台的基本面依然是稳的。它的毛利率仍高达 91.2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去年2024年分红接近647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些都显示出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良好。
然而,面对无可奈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的挑战,它也无能为力,茅台和五粮液的困境,不只是两家公司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周期的问题,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能独善其身。
在这场行业大变局中,不同体量的酒企命运也将截然不同。
对于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头部企业,虽然短期业绩承压,但凭借强大的品牌底蕴和资金实力,有望度过寒冬,甚至在行业洗牌后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市占率已提升至38%,较2023年增长5个百分点。
但对于区域性中小酒企,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它们既没有头部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没有低价品牌的成本优势,生存空间将不断被挤压。
数据显示,2024年白酒行业并购案例同比增加35%,区域市场集中度提升。
白酒行业的未来,可能会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高端和低端市场占主导,中端市场萎缩。
在这个价值重构的过程中,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也会有一批企业涅槃重生。唯一确定的是,那个依靠政务消费和价格炒作维持繁荣的白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好,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我是林盆,我们下期见!
来源:林盆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