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针对难治性强迫症的DBS治疗手术(9月18日完成手术)设备成功开机。这名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重新找回正常生活的节奏。
当“反复洗手1小时仍觉得不干净”“出门前检查门锁20遍还无法安心”成为生活常态,强迫症患者正被无形的“枷锁”牢牢困住......
10月2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针对难治性强迫症的DBS治疗手术(9月18日完成手术)设备成功开机。这名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重新找回正常生活的节奏。
被“强迫”吞噬的生活
今年36岁的小强(化名),被强迫症困扰已有18年。起初只是反复检查家里得天然气是否关紧,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发展为“强迫思维”与“强迫动作”双重折磨——脑子里会出现和自己想法对立的思维,例如自己想看书时脑子里会让自己别看书,心情会受这种“对立思维”的影响,自己明知道这种思维不必出现,但他会不受控制地反复回想;每天要反复洗手很多次;整理物品必须严格按照固定顺序排列。“我觉得自己像个‘木偶’,被奇怪的念头和动作操控,明明知道没必要,却根本停不下来。”
深陷痛苦的他,总将“前途无望”、“拖累家人”的念头挂在嘴边,在情绪最低落时把自己关在屋里躺一整天,并伴有消极观念。这些负面想法像“循环播放的魔咒”,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不敢与人正常交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8年间,小强尝试过多种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多种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跨学科协作
鉴于小强属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安翠霞主任团队与功能神经外科王冀伟主任团队经过多次会诊,一致认为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是目前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
DBS手术被称为“脑起搏器”手术,通过在大脑特定核团植入电极,释放微弱电流调节神经功能,从而改善精神类疾病症状。但针对强迫症的DBS手术对手术精度、核团定位要求极高,且需要神经外科与精卫学科紧密配合——神经外科负责精准植入电极,团队利用高清头颅MRI、CT融合技术,精准定位患者脑内的“内囊前肢-伏隔核”核团(强迫症DBS治疗的关键靶点);精卫学科需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及术后程控方案,团队通过多套标准化量表,详细评估小强的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功能,为参数设置提供依据。
手术当天(2025年9月18日),在全麻状态下, 神外倪端宇主任、王冀伟主任团队将电极精准植入目标核团。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电极位置与术前规划完全一致,手术圆满成功。
开机调试:打开“枷锁”
10月21日(术后一个月),小强回到医院进行DBS设备开机调试。这是决定手术疗效的关键环节——精神卫生中心安翠霞主任团队与神经外科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小强的实时反应,逐步调整电极电流、频率、脉宽等参数。
首次开机调控即显现出显著效果。患者逐渐打开心扉,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中,他说道:“我脑子里现在已经没有对立的思维,整个人轻松许多,心情也变好了。我对未来也已经有了规划,近期还想去找一个工作……”小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在过去,我们面对很多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无力,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看着他们长期陷入痛苦。而现在,像小强这样通过DBS手术获得显著改善的成功案例,真正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今后,精卫与神外团队将继续深化合作,让更多被难治性精神障碍困扰的患者能够早日打开“枷锁”,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来源:家庭医生报